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我們的希望尚未散失

這兩千年的希望

在我們的土地上作個自由人

在錫安和耶路撒冷的土地

——以色列國歌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作家西蒙·蒙蒂菲奧裡在《耶路撒冷三千年》裡這樣描述這座城市:“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屬於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於每個人的想象當中,這是這座城市的悲劇,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是一個神的殿堂、兩個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聖地,它還是唯一擁有天國和塵世兩種存在維度的城市。”

٧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耶路撒冷▲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修道院▲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清真寺▲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耶路撒冷聖殿山▲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大衛塔▲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

——《塔木德》

這座城市自誕生之初就被神聖性佔據了大部分軀體,無神論者可能會迷失在這個龐大和真幻交織的構造之中,無可否認的是,試圖摒棄宗教去探求這座聖城的真相併非良策,每一次盛衰都會強化耶路撒冷獨一無二的神性,佔有它便佔有權力,從整個人類史來看,大概沒有哪座實體城市像耶路撒冷這樣影響綿遠無垠。然而,它充滿慾望且輾轉於多人之手,迦南人、猶太人、波斯人、羅馬人、十字軍、土耳其人、英國人……最終又回到以色列人。如今,民族主義和後殖民主義思潮催促著人們去審視這塊三大宗教共同敬畏的聖地,它曾經輝煌或毀滅,並且仍然前途未卜,所有解決方案都引導著人們去回眸歷史,並且最終發現伴隨它的從來不僅是虔誠,還有財富、權力、血腥和從未斷絕的希望。

《為你,耶路撒冷》,去以色列之前做功課而讀的書,唸了半年,終於在回來後的一個月唸完了。雖然有些細節語焉不詳,但是對於門外漢而言,是一本瞭解耶路撒冷三千年歷史的經典之作。聖城漫長的歷史被娓娓道來,絲毫不覺得枯燥,尤其在去過這座城市之後,讀來感觸更深。正如同後記裡的某句話:“在這裡,猶太教、基督教、穆斯林的先知和富有遠見之人,以及具有人文情懷之人彼此相遇——即使只在想象中。”

一個人類文明高密度的橫截面,反覆的崛起,反覆的覆滅,反覆的殺戮,反覆的屠城,反覆的重建,我們常用宏偉、悲壯、瑰麗、波瀾壯闊來形容歷史,但當你檢視歷史的細節,看到的卻是無數的愚蠢、血腥、荒淫、醜惡、無序、瘋狂和殘忍。

٧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逾越節哭牆祈禱▲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哭牆▲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橄欖山上的古代猶太人墓地▲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聖殿山,耶路撒冷的老城▲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耶路撒冷晨曦▲

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的芬芳。

——《戰爭與和平》

無數的意味深刻的話都被賦予這個城市。但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呢?記得當時從耶路撒冷去往巴勒斯坦的伯利恆時,跨過巴以衝突牆時內心的觸動。一道隔離牆,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彼此都無法跨越這堵牆。在建造的時期,摧毀了無數人的生活。醫院被拆毀,學校被推倒,人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神選給祂的子民的迦南之地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熾熱而乾燥,陽光猛烈,溝壑縱橫,沙塵遍地。戰爭與和平、宗教與世俗、光明與黑暗,在流傳千年的故事中始終彼此糾纏,直至今日。為了爭奪各自心目中最為神聖的地方,不惜生靈塗炭、大地流血。

新月旗換成了十字架,聖母像改成了馬賽克,無數的清真寺和教堂反覆被摧毀然後重建,統治者按照自己的信仰改換著城市的面貌,而幾個世紀以來不斷累積的種種衝突和屠殺又讓仇恨深入彼此的骨髓、血液和信仰,難以消解,成為禁區。 挪亞的兒子閃的後代希伯萊人渡過古老的約旦河來到此地,沿著代代相傳的路,滿懷希冀、艱難跋涉,在不毛之地上建起了這座城市。是神讓人們愛慕耶路撒冷,與耶路撒冷一同歡樂、一同悲哀、一同樂上加樂。後來彌賽亞受膏者作為救主耶穌基督來到這裡,再後來,在耶路撒冷諸先知的光環中又走來了穆罕默德,於是,這裡逐成為人類三個偉大宗教的共同棲棲地。猶太教的哭牆,淚水浮起的石頭、磚塊,猶太會堂;基督教的聖墓教堂,耶穌從十字架上被卸下的時候,就停放在教堂薔薇色的石灰石上;伊斯蘭教的阿克薩清真寺,沙漠中的園頂——聖石薩克萊清真寺,穆罕默德騎馬踩踏聖石從這裡躍上七重天。

٧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哭牆祈禱▲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哈西德派猶太人哭牆祈禱▲

你翻開猶太人那一頁,那就看看哭牆,那是猶太民族屈辱歷史中留下來的最後的尊嚴。 一堵巨大的石牆,分開了男左女右,猶太人手捧《聖經》,面朝哭牆,或唸唸有詞,或默默哀思,冥冥中向上帝傾訴和禱告。1948年 以色列 復國,流亡了近2000年的猶太人回到了 耶路撒冷 。世人見證了這個民族的衰微復興、磨難困擾,有誰能真正理解他們對 和平 渴望和希冀?應該沒有,沒有一個民族如此顛沛流離過。

翻至伊斯蘭那一頁,在聖殿山仰望圓頂清真寺,那是 耶路撒冷 最耀眼、最炫麗的建築,那是先知默罕默德昇天之地,穆斯林最龐大恢弘的信仰之力構築的璀璨明珠。這個奉行實現個人和平 、家庭和平到全人類和平教義的宗教,卻也允許其信徒在民族的生命和信仰受到威脅和迫害時進行最強烈的反抗與征服,也極端得讓人不解。

作為一個從小接受唯物主義教育的無神論者,雖不信宗教,此刻卻能理解和尊重。正如 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寫:“人類幾乎從出生到死亡都被種種虛構的故事和概念圍繞,讓人們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標準行事,想要特定的東西,就必須遵守特定的規則。”而宗教恰恰是文明最極端、最特殊的意識形態,這種讓數百萬的陌生人能遵照非天生的直覺合作無間的意識形態。

٧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橄欖山,東正教堂▲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阿拉伯人▲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逾越節燃燒儀式▲

這座孕育了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歷史古城,不再是腦海中那個刻板而狂熱的宗教禁地,這座聖城的喜怒哀樂顛覆了我所有對它的想象。

數千年來,人們為了它爭奪廝殺,血流四野。為了它兵戎相見,爭吵不休。耶路撒冷老城的信仰與現代社會截然不同,既非焦慮和壓力的撫慰,也非生活調劑或心靈慰藉,而是生活本身。大家每天的作息圍繞宗教活動,為信仰而生、去戰、赴死。愛、恨、情、仇,暴力與和平,無不與信仰縱橫糾結,宗教規定了猶太人、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存在意義。在這裡,宗教尚未從公共生活中剝離,成為個人私事。連以色列主流媒體也譏諷說,耶路撒冷老城仍生活在中世紀的宗教生活裡。以現代人的眼光、按國際政治的邏輯去理解巴以衝突,很難洞燭其情感的幽微。

真正的耶路撒冷,沒有界線和隔離,只有一座城市的歷史和整個世界的縮影。耶路撒冷的故事很長很多,絕非隻言片語可以囊括。人們常說黑夜過後總是白晝,我想說對於耶路撒冷而言,黑暗過後總是黑暗,但愛與黑暗的故事哀慟有時 跳舞有時。

耶路撒冷發生了許多的事情

城市不斷在毀滅和重建中往復

征服者來了一波又一波

就像清晨丘陵上的薄霧一樣

統治一段時期後

留下一些城牆 高塔

以及石頭上的裂縫

隨後就銷聲匿跡

耶路撒冷像一個黑寡婦

吞噬了她體內所有的情人

——《愛與黑暗的故事》

٧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聖墓教堂的正門,女人吻神父的手▲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東正教儀式▲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耶穌升天節▲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清真寺內祈禱▲

行走美學|耶路撒冷 · 愛與黑暗的故事

朱迪亞沙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