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豐收慶祝

母親說,收完稻穀就去村裡屠戶的肉攤割斤豬肉回來,算是對今年豐收的慶祝。在我們這樣的小山村,每家每戶收完稻穀之後都會做一頓美味的晚餐,用來犒勞收谷的辛苦,也預示著一年的農忙也將結束。

我的家鄉在貴州山區,為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在這千溝萬壑的大山裡,平一點且可以引進水源的地方都被開墾成為水田,用來種植水稻。我家雖然僅分到一畝二分水田,但都是零星分佈的梯田,為種幾分水田都要翻過兩座大山去到七八里地外的山裡,種田對於我們山裡人來說非常的辛苦,在九十年代初期,由於田少一部分家庭糧食都不夠吃,為了填飽肚子只能多種紅薯,紅薯在地窖裡可以存放一段時間,家裡每天就蒸一大鍋紅薯充當午餐。

二十年前,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豐收慶祝

我們用來敲打穀子的木桶

如果沒有記錯,那就是1998年的秋天,我還在村裡上小學,每年栽秧和收稻穀學校都會放一個星期的農忙假,讓我們回家裡幫忙父母。那年去收稻穀的第一天,母親就對我們說,等收完今年的稻穀,就去買斤肉來改善一下伙食,犒勞一下這陣子的辛苦,聽到有肉吃,我們割起稻子來也特別的賣力。每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就要起床,母親已經做好了早飯,炒有青椒乾魚仔,酸菜,酸魚和豆皮等。由於打穀子期間特別辛苦,母親特意到鎮上買了一些比如海帶,幹豆豉,豆皮等等回來,儘量讓每天吃的菜餚不重樣。

二十年前,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豐收慶祝

用木桶敲打穀子

吃過早飯,我們就匆匆忙忙出門了,要去到七八里外的大山裡去收稻穀,得翻過兩座大山,沿著那條蜿蜒的泥巴路行走,早晨的露水打溼了我們的解放鞋,只能用一根木棍一邊走一邊敲打草上的露水,等走到田裡太陽剛剛出來,照曬在金黃色的稻穀上,我和弟弟就開鐮割稻子,父親和母親則把敲打穀子的木桶平放在田裡,挽起一把稻子就在木桶邊上敲打起來,經過數次的用力敲打,熟透了的稻穀就掉落在了木桶裡,經過一個早上的反覆敲打,谷桶逐漸裝滿稻穀,母親和父親則先挑一擔稻穀回家去,我們繼續留在田裡割稻穀,直到挑第二擔稻穀回去時我們才會回家去吃中午飯,大人挑著籮筐,我和弟弟也用兩個小布袋挑幾十斤稻穀回家,路上會休息兩次,回到家吃午飯時,已經是下午兩點,母親會從保溫瓶倒出一碗冰涼的井水,泡著剛從罈子裡取出來的鹽酸菜,母親說這樣吃很解渴,匆忙吃過午飯,繼續往山裡出發,去打第三擔稻穀,回來時往往已經是傍晚。

二十年前,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豐收慶祝

20年後,我們山區用馬來馱糧食

在灶臺上生火做飯,一天的艱辛勞作足以讓一個人四肢痠痛,吃過晚飯早早就睡了,因為第二天要去另外的地方收稻穀。秋天的天氣多變,大家都趁著天氣好儘快將稻穀收完,如果遇上下雨,不僅不能收割稻穀,熟透的稻穀可能會被風吹倒在田裡,就會發黴或者長芽,完全壞掉了。秋收季節,時間顯得特別珍貴。而我的母親,則會先從遠處的稻田先收割,然後到近了,母親說這樣能讓人安心。在1998年,除了種我們家自有的一畝二水田之外,為了糧食夠吃,還種了村裡外出務工人家的一些閒置水田,而且這些水田都比較偏遠,糧食增加了,但也比以前辛苦了很多。

二十年前,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豐收慶祝

農家菜蘿蔔菜下火鍋

每天早出晚歸,十多天的透支勞作不僅人顯得黑瘦,肩膀也被扁擔磨掉了一層皮,而為了一家人四季吃飽,這一切的艱辛勞作似乎又是值得的。在收完最後的一塊田的稻穀的那天下午,父親在小溪邊把谷桶用稻草擦拭得乾乾淨淨,母親則出門去村裡屠戶的肉攤割了5塊錢的豬肉回來。母親在灶臺間忙碌著,除了把肉炒得噴噴香,醃魚和酸菜,雞蛋炒黃豆,下飯的青椒乾魚仔一樣都沒有少,目前還特意從地裡摘來了剛種不久的蘿蔔菜下火鍋。吃飯時,還特意喝了些自釀的米酒。

二十年前,一個農村貧困家庭的豐收慶祝

給豬和牛備用的稻草垛

在1998年,一個貧困鄉村的普通農民家庭,用吃肉來慶祝豐收,也是對辛苦勞作最好的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