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的罪與罰

本文3100字,估計閱讀時間6分鐘。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不知從何時起,移動互聯網已經深入了每個人的生活當中,而產品經理們,作為移動互聯網各個產品的始作俑者,其把握用戶癢點、痛點,甚至到人性,都是一把好手。而用戶的需求,痛點,都與人性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而這些人性帶來的痛點需求,起源是什麼?如何影響我們?或許除了實證科學之外,哲學和宗教就是解答這些問題的最佳途徑。

本文不談及宗教,筆者也不懂宗教,用的是眾所周知的七宗罪,表述人類與生俱來且不可戰勝的慾望或是原罪,不涉及褒貶。這七種慾望根植於人腦的深層結構之中,就像預先燒製在硬件上的底層架構,只能讀取但永遠無法修改。人類後天形成的認知和理性往往也無法應對這些與生俱來的慾望,只能任由其操縱我們的行為並使我們承擔相應的後果。電影《七宗罪》中,罪犯把自己當成代表上帝的執法者對犯下這七種罪行的人逐一行刑。而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互聯網已經像透明的空氣一樣成為人類進化的必要條件時,互聯網帶給我們的種種應用和服務是幫助我們改善甚至擺脫這些慾望、維護人類信仰的祭司?還是在充分利用人類天生的陰暗種下詛咒並任其無限滋生和蔓延的惡魔?

我們用但丁在《神曲》中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排列七宗罪,按次序介紹。

1、色慾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不管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還是到目前的VR的發展,有一點是我們不想提起,但是又從未繞開的東西,那就是色。色其實還分等級和強弱,從QQ聊天室,到成人網站,到一些成人社區,再到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色情直播,微信的搖一搖,陌陌的yp。再到VR目前最火的兩個行業遊戲和成人。可以說互聯網和色慾是分不開的。世界上最大的色情網站(美國是合法的),每月訪問量44億 遠超阿里巴巴流量。他們的流量是互聯網總流量的三分之一。可謂是互聯網進步的推動力啊。

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我始終堅信在緩解人類慾望方面會出現更多、更酷的產品。之前,微軟提交的有關遠程力回饋的專利獲得了通過,該專利能夠通過遠程技術和特定的硬件設備模擬摩擦、觸感、壓力、振動、噪音、三維反饋、溫度變化來向用戶傳遞諸如擁抱、握手等現實活動體驗。而IBM也提到過,將通過開發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的模仿能力來進一步推進計算機的認知功能,使計算機和其他設備獲得模仿人類感官的更多能力。或許在不遠的未來,人類的各種感覺都將會變成數字化以便於傳播和反饋,人類對於感覺的獲取也不再侷限於現實生活中與人真實的接觸,還可以依靠互聯網和可穿戴設備來體驗。那時,在法律、道德和倫理的框架內,互聯網真的有可能僅通過線上就能完全解決人類的慾望問題。就像《少數派報告》裡的一個情節,用戶躺在玻璃罩子裡,身體插著各種數據線,完全通過技術來滿足慾望。

2、貪食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過度放縱食慾、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分貪圖逸樂。這不就是現在人們所追求的麼?為了滿足用戶對吃的需求和慾望,從早期的百團大戰,到外賣大戰。可以說,怎麼吃,怎麼好吃,怎麼吃好,都是互聯網從業者們想從用戶口袋裡挖出錢來的必經之路。人類對於美食的追求從來沒有停下來過。我們通過點評的技術手段,來知道一家餐廳的打分、排名和評價,我們通過美團的團購便宜實惠的吃到美食,我們通過美團外賣足不出戶吃到想吃的食物。這些產品都抓住了人類貪食的衝動,並想方設法來迎合貪食的需求。

3、貪婪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說起貪婪,就是想佔有更多,其實在互聯網時代,就是購物的慾望。在傳統情況下,我們的購物過程都是包含著身體運動、付錢行為和獲得物品。佔有更多的貪婪會使我們儘可能的多購物,而對金錢的貪婪會讓我們在付錢時感覺到心疼和不捨,對體力的貪婪也會讓我們在身體過分運動時感覺到勞累,後兩者都會對我們無限大的購物慾望進行有效的制約,從而幫助我們達到一個相對合理的平衡。淘寶的出現,讓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剁手,既沒有付出體力去購物,也感受不到紙幣從手上消失的那種不捨,我們對數字貨幣在我們身上消失的那種感知是不夠敏銳的。而電商就是利用了這一點,而且他們也絲毫不會停止,他們會持續讓我們對金錢的流失無感;會不斷優化我們的購物體驗,產品易用性;會使用各種營銷手段來麻痺我們的神經和理智;會用精準營銷,大數據來更準確的知道我們喜歡什麼就給我們推送什麼。在電商的誘惑下,我們已經漸漸失去原有的謹慎,貪婪也越來越明顯。

4、懶惰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去看,懶惰是“未能全心愛上帝,未能全副精神愛上帝,未能全人之心靈愛上帝”-具體來說包括懶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滿足及無責任心。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寫互聯網讓大家變笨了。搜索引擎的出現,讓人們獲得知識、信息的成本越來越低廉,帶來的危害就是大腦裡裝的東西越來越少,手機裡裝得東西越來越多。而懶惰,促使了這些的發生。


懶惰促使人類發明和使用工具,成為人類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就個人來說,我們想盡一切手段去克服懶惰,促使自己變得更加勤奮和努力,而最終目的卻又是使自己能在某一時刻享受一種特定的“懶惰”。這就是人類,可以說整個互聯網都是為了人們的懶惰在服務。懶得出門購物,出現了電商;懶得買菜,出現了各種到家;懶得做菜,出現了外賣;懶得去搜羅信息,出現了搜索引擎;懶得動手,出現了AI等等。

5、憤怒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邪惡的)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予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

憤怒這種東西在社群中常常見到。之前寫過的看過的《烏合之眾》在此依舊可以看到。典型的互聯網產品就是微博。微博將人性中的許多陰暗展現出來並進行放大。憤怒的人群,在互聯網上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帶來帶去,各種翻轉應有盡有,炒作現象層出不窮。而衝動憤怒的人們,就像大量的蜜蜂一樣,雖然沒有一箇中心,但卻可以從大量成員中湧現出一隻看不見的手控制著整個群體,各個單位之間高度連接、配合默契,最終通過量變引發質變。蜂群飛過的地方,個人隱私、道德底線、事實真相等都被叮的千瘡百孔。

6、嫉妒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

嫉妒,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明顯的就是朋友圈了。嫉妒產生的原因是貪婪,造成的後果是憤怒。嫉妒就是一種“為什麼他有我無”的心態和落差。有的人會因為朋友圈誰去國外玩耍了而嫉妒,有的人因為朋友圈誰買什麼東西了而嫉妒,有的人因為朋友圈秀個恩愛而嫉妒。而下一次這人也會因為自己有什麼別人沒有的而發朋友圈。好了,正是人性的嫉妒,才使得朋友圈蓬勃發展。人們攀比的心態,從未消失。

我們之所以對那句“朋友圈裡總有那麼一兩個只要他一發照片你就想罵SB的人”的吐槽如此感同身受,是不是因為我們內心的嫉妒在從中作祟?

7、傲慢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

傲慢,也可以叫做自負。這個特點,我們基本可以從所有的互聯網產品中發現到,只是很難發現。首先,我們說的傲慢不是那個帶有貶義色彩的驕傲,而是每個人的屬性,以個人為中心的屬性。人為什麼嫉妒?從主觀原因說,是因為貪婪,而客觀原因就是他人的傲慢。

而這種傲慢,除了朋友圈的炫耀,淘寶的假貨橫行充滿欺騙的行為,各種直播平臺對主播的跪舔等等。我們可以發現在遊戲中是最為明顯的,氪金土豪玩家對平民玩家的藐視,玩得好的玩家對玩得不好的玩家的輕蔑,這些難道不是傲慢?

傲慢使我們千方百計的將自己相對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如同一個表演慾旺盛的演員在眾人面前起舞,而互聯網讓舞者戴上了面具,使我們可以將真面目隱藏在黑暗中,從而更加肆無忌憚的展示自己,至於是優雅的芭蕾舞還是低俗的脫衣舞,我們全然不顧。

移動互聯網的罪與罰

其實,話又說回來,互聯網只是一種工具,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落在人們自己身上。這些“罪孽”是人性,而且是從人類文明發展而來就存在的人性,我們不能抱怨什麼。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經理們,只是利用了這些人性來給企業獲得利益,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假如有一天,人類沒有了這些“惡性”,這樣的世界會怎樣,我想象不到,感覺就沒什麼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