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太白,這塊肥沃的土地,很早並不是種植蔬菜的,從我記得起,至今已經種植蔬菜也有若干年了!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開始是小規模的種菜,起初每家每戶種植的都不多,生產過程是科技人員指導,自己耕作,或夫妻,或全家人。這樣每家的收入雖然不錯,但是付出的勞動卻是十分辛苦的。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每年蔬菜下來時,和我們的工作性質有關吧,同菜農接觸的機會就比較多……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現在太白農民以蔬菜產業為主,每年的蔬菜種植平均每家每戶幾十畝左右,依靠的是蔬菜收入,每年的收入賭注幾乎全在蔬菜收成上。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農戶種菜怎樣辛苦,只要看看這些就知道一二了。

一是起早貪黑;全家人齊上陣,農戶的蔬菜提前裝網袋,整車運往菜代辦或冷庫,這樣價格也比較低。

儘管價格低,菜還是要賣的;他們大多都要凌晨兩三點就要下地收菜。這時候天沒有亮,要摸黑收菜,每人額前都戴著一盞頭燈,就像下井的礦工一樣。收菜(剁或割)、分裝(菜都是按公斤賣),然後天沒亮就趕往蔬菜代辦點或冷庫(得半天或一天),在家的家人這時可能也剛從地裡收工回家。吃過午飯,稍事休息,下午還得下地勞動。晚上是天不黑不收工的,回到家大多要七、八點多,一天勞動十多個小時是經常的事。這正應了俗語說的,“從雞叫忙到天黑”。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二是風雨無阻;這是我親眼所見的一幕情景:一天清晨我去散步,不想,往回走的時候卻下起大雨,走不了,我只好躲進路邊一個亭子。亭子四周都是菜地,長得一片蔥綠,這時候地裡種的主要是架豆、甘藍(包包菜)和白菜,正是收穫的季節,一家兩三個人穿著雨衣正在冒雨裝袋,雨越下越大,田野籠罩在無邊的大雨中。他們雖然都穿著雨衣,但是由於雨太大,每個人的臉上都淌著雨水,雨水還從袖口灌進身體,他們可沒有收工或避雨的意思。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雨勢並沒有減弱,他們還在地裡勞作著。看來,今天該收的菜還是要收完,一來因為答應收菜的人;二來誤了時間這些菜就會變過時,賣不了好價錢,或賣不出去。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儘管如此的辛苦,但是他們還是很滿足,因為,他們經歷過,有付出而沒有收入的生產隊日子;所以現在的收入,雖說沒有那些大老闆那樣的可觀,而且每一分錢都是經過頂寒風,冒風雨,沐酷暑,流大汗換來的,但是,他們還是認為自己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如今腰包也鼓起來了,不但不為衣食住行發愁,而且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們也知足了。

我以為,太白的菜農朋友們,他們則和許許多多體力勞動者一樣,賺的是實實在在的血汗錢!

辛苦了,太白菜農,我親愛的父老鄉親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