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海」里翻騰出的致富路——記海淀區駐派延慶區紅果寺村第一書記劉漫洋

“玉米海”裡翻騰出的致富路——記海淀區駐派延慶區紅果寺村第一書記劉漫洋

湛藍的天,紅牆黃瓦,風吹過一眼望不到頭的墨綠玉米地,沙沙作響。曬得黝黑的劉漫洋拿起鐮刀熟練地放倒手邊的玉米杆,向著眼前的記者咧嘴笑道,“這玉米是根基,是全村致富的‘奠基石’。”

劉漫洋,這個50出頭的土生土長的海淀溫泉人,從2016年底來到延慶紅果寺村後,走過多少山路,訪過多少村民,大大小小的會議和招商引資的會開了多少次,已經記不太清。更黑了,更瘦了,額頭上的紋路像拿刀刻過一樣。“夙憂夜寐謀發展,蹄疾步穩馬加鞭”,老劉說,“在溫泉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紅果寺村兩委及廣大黨員群眾的配合下,我們全體人員都不會等、不會靠,共同讓紅果寺美麗鄉村戰略變為現實!”

查原因致富不能等

延慶的冬天,比預報的北京氣溫還要低好幾度,下了雪,村路更加難行。2016年12月初,剛到紅果寺村的老劉顧不上撲面的寒風,帶領村幹部隨即在村裡展開摸底調查。隨後,5頁詳細記錄了紅果寺村村情、人口分佈、土地使用、產業和農民經濟收入,以及低收入原因的報告被火速呈現在劉斌堡鄉和溫泉鎮領導的面前。

老劉告訴記者,半個月的細緻摸排,就是為了準確查找村裡收入低的原因。種植單一,沒有特色農業,沒有入駐企業,百姓安於現狀……“我冒著積雪,踏遍了紅果寺的村域邊界,除去南溝溝底有近30棵板栗樹外,所到之處,映入眼簾的都是玉米耕地啊。”老劉緊鎖著眉頭說。

“有困難找溫泉鎮的書記、鎮長,不要給掛職的單位添亂!”老劉說這是來村裡前,溫泉鎮黨委的細心叮嚀。通過反覆調研,如何致富的藍圖已經悄然成形。村委會班子成員們也給老劉吃了一顆定心丸,“劉書記,放手幹吧,只要能讓村裡人過上好日子。”

全村833.2畝的耕地面積有95%以上都種了玉米。“要讓玉米生出更多錢來。”為了打造紅果寺自己的玉米品牌,老劉領著村委會把村民的土地集中,拿出20畝來作為試驗田,將原來種植的經濟價值低的黃玉米改為口感好、經濟價值高的甜糯玉米。“甜糯玉米的經濟價值是黃玉米的3倍還多”,老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麼種下去,村民肯定能得實惠呀。

很多村民在觀望。如果沒有好的銷路,同樣是玉米渣,黃玉米渣要比甜糯玉米渣好賣得多。必須要引入企業,打通銷路!

尋投資為幸福要努力

關鍵時刻,溫泉鎮黨委再次挺身而出。2018年1月26日,溫泉鎮黨委領導班子、北京康美新農投資公司、北京鄉遇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來到紅果寺村,《共建美麗鄉村戰略協議書》正式簽訂。這是老劉在溫泉鎮政府和劉斌堡鄉的支持下,對紅果寺村289位村民的鄭重承諾。

建設美麗鄉村,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旅遊,實現村域整體經營。通過合作引進資金,實施現代旅遊發展理念和經營機制,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充分發揮農村特色資源優勢,通過改造現有村民住宅、提升村內生態環境與小型基礎設施建設,將紅果寺村建設成為特色旅遊、生態住宅、生態養老等為一體的綜合旅遊目的地,增加村民財產性收入和持續收入,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捧著戰略書,老劉臉上的皺痕都被笑容塞滿了,之前多次洽談的柳暗花明,工作時骨折的意外狀況,都變得雲淡風輕了。

抓黨建溫暖深入人心

致富靠人,領路靠思想意識。村“兩委”始終帶頭做好宣傳,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向心力,強化百姓勞動致富和“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

支部、黨員建設是領導村子脫貧致富的龍頭和關鍵。自擔任第一書記以來,老劉多次召開兩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針對黨支部的建設和村子脫貧工作進行討論和研究;同時抓好“三會一課”“黨代會”“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傳達,克服農村黨員教育的隨意性。

為了更好地支持老劉工作,加強單位之間的對接和交流,努力實現扶貧幫困的任務目標,2017年1月24日,溫泉鎮黨委帶著熱乎乎的慰問金和老劉一起看望了村裡的部分生活困難群眾,也把愛和希望灑向紅果寺村。從2017年年初至今,溫泉鎮先後送去現金、米麵油等生活必需品、衣服和慰問品等,走訪困難群眾,慰問殘疾人群體。

整治環境,清整河道,修堤護坡,粉刷臨街圍牆,修補路面;抓亮點打造紅果寺京郊遊,辦民俗品味紅果寺獨特的“三舅玉米餐”文化盛宴……老劉說了,紅果寺村不停歇、不止步,這紅火的日子,就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