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作者 / 徐露

如果完全按照歷史來拍,我們看到的清宮戲應該是怎麼樣的呢?

大冬天裡,如懿、海藍和純妃聚在一起抽菸,一邊聊宮裡的瑣事,一邊盤著腿坐在炕上。門口和窗戶上掛著棉花做的的簾子,既阻隔了外面的寒氣,也讓屋子裡暗沉沉的。哪怕點了幾根蠟燭,能見度依然不超過5米。

馬上就要春節了,乾隆皇帝想起西洋進貢了一些香水,用起來方便而且香氣持久。到底是給如懿玫瑰花味呢,還是茉莉花味?

《如懿傳》美術指導韓忠告訴我們,滿清女子很多都有抽菸的習慣,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電,玻璃也沒有大量生產,即便是宮廷裡光線也不太好,看起來黑漆漆的。美術工作者往往要根據觀看的需求,對古裝劇裡的陳設、道具進行藝術化的加工。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當我們為《如懿傳》裡養心殿、翊坤宮華美的陳設所打動,當我們調侃起太后抽水煙的樣子,以及蒙古格格們“比門還寬的頭飾”,不要忘了這都是藝術化的真實。

既有歷史的趣味,同時讓觀劇的體驗更流暢。“誰也別說自己的電視劇就是還原那個時代。如果都按現實拍,好多戲就沒有美感了。”

因為橫店仿造的皇宮只有前三殿、後三宮,以韓忠領銜的美術組在北京攝影棚裡搭建了《如懿傳》裡的養心殿、翊坤宮、慈寧宮等十多個宮殿,並且為皇帝、妃子們準備了不同的擺件和道具。

慧賢皇貴妃院子裡的孔雀和風鈴,如懿成為皇后時的屏風,養心殿東暖閣裡的西洋鍾和地球儀,每一樣陳設都緊貼當時的風尚和人物的性格。

還有南巡時的遊船,木蘭秋獮裡開闊的草原場景,這些屏幕上讓人大開眼界的實拍場景曾讓美術團隊煞費苦心。為了彰顯皇家氣派,船和馬車尺寸很大,在運輸的時候遇到許多麻煩,怎麼過高速公路和水道閘口成為一個問題。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從一開始,汪俊導演和美術指導韓忠就是把《如懿傳》往盛世風情畫的方向去設計,而不止是室內情景劇。包含“50%的漢文化、30%的西洋文化、20%的滿蒙文化”,《如懿傳》所呈現的乾隆盛世從縱橫兩個維度來考量。

縱看中國千年歷史,橫看同時代的世界格局,作為封建時代最後的一個盛世,出現在《如懿傳》裡的許多物件都是這個時代特有的。那種繁華錦繡之下潛藏哀思、頹敗的氣韻,也是其他清宮戲裡沒有的。

《金枝欲孽》裡嘉慶帝的各位嬪妃,可以在農民攻打進皇宮的時候另擇生路,而作為鼎盛時期的皇后,如懿無法逃脫後宮傾軋的命運。

40多人的美術組,500多人的置景團隊,《如懿傳》可能是最近幾年以及以後10年製作最精細的清宮戲。盛世的繁華與皇權的壓抑,在他們的手中依次呈現,留給觀眾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視覺盛宴。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輾轉四個城市拍攝,現場搭建多個宮殿

《如懿傳》的基調是輝煌、肅穆、壓抑

新劇觀察: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次《如懿傳》的合作?

韓忠:之前新麗傳媒拍的《道士下山》美術也是我做的,大家合作比較愉快。這次他們拍《如懿傳》,自然就想到我了。

新劇觀察:您上一部古裝劇美術還是《軍師聯盟》,偏向男性化一點,置景風格疏闊大氣。跟這次的《如懿傳》差別很大。

韓忠:這就是美術的專業性嘛。不同的時期、不同的人物,不同的風格。

以前做的三國戲,整體風格接近漢朝,我們這次嘗試用了更多魏晉時期的風格,也是一次創新。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左一為清代藍喜鵲圖,右一為如懿定妝照

新劇觀察:

記得您在一次論壇上說過,當時導演拿了一部清朝的古畫,從而確定了《如懿傳》的美術基調。

韓忠:開拍之前,我們專門看了《末代皇帝》研究裡面的場景陳設。但那畢竟是末世,而乾隆是盛世,非常繁華。後來,張叔平老師拿來了一幅清代的花鳥圖,藍喜鵲的色調比較符合我們對乾隆盛世的想象。

但張叔平老師主要做周迅一個人的造型。一個人可以那個基調,整部劇不能都是那樣的,需要有所變化。古玩行裡有句話,越是珍貴的材料,越是大件的器物,它的選材越是慎重。

你看美國大片,大戲裡面的燈光、理念都很正,包括人性探討,它都是從生活中出發,平時大家都見過的,絕對不是很另類的一個創作。這是大題材的一個要求。

新劇觀察:我覺得寶藍色、藍喜鵲是很華貴、端莊的一個顏色。

韓忠:從畫面來說是這樣的。《如懿傳》的場景主要突出的是皇宮的輝煌、肅穆和壓抑。

新劇觀察:從官微發佈的拍攝過程來看,很多宮廷內景其實是在棚裡搭設的,好多綠幕拍攝。

韓忠:我們也不想費那麼多功夫搭景,但是國內的場景滿足不了《如懿傳》的拍攝需要。像橫店的皇宮,它按1:0.8建了前三殿、後三宮,已經很好了。但對於87集的時長來說,還是不夠豐富。

所以我們主要的宮廷場景都是在北京搭設,然後借用了橫店的太和殿等實景,又搭了7-8個5000平米以上的大棚。之後就是蘇州和壩上草原的外景拍攝。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左上一,翊坤宮;右上一,長春宮

左下一,慈寧宮;右下一,寶月樓(香妃住所)

新劇觀察:養心殿、翊坤宮、延禧宮、慈寧宮等多個宮殿現場搭建,這對美術組來說工作量特別大,我們現場一定得有多少人呀?

韓忠:從前到後,40多人吧,長期保持在20人以上。

新劇觀察:那大家是如何分工的?

韓忠:現場有很多美術指導、副美術,有盯場景搭建的,有盯道具製作的。道具裡,還分現場拍戲用的,比如鐲子、手串之類,或者陳設道具,擺在桌面上的西洋鍾、花瓶等。

然後,戲用道具裡還有動物類的,比如高貴妃的孔雀、蛇,玫嬪的鸚鵡等;食用道具,比如瓜果梨桃,點心、菜餚等,現場有個跟組的廚師班子,天天燒著爐子做菜。整體上美術是挺複雜的,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還有呢,就是置景組長期保持在400-500人,道具組是100-200人,從製作到使用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新劇觀察:咱們搭這麼多宮殿,工作量特別大,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搭好了。實際操作中怎麼跟拍戲的進度配合?

韓忠:這個就比較考驗製片部門的專業了。一般都是由製片、統籌部門對劇本進行科學理論的劃分,大家定好先拍哪一部分。

而且《如懿傳》的拍攝場地比較多,有北京、橫店、蘇州、壩上草原等等,有些拍攝地是對拍攝時間有要求的。比如壩上草原要趕在9月份以前,既能拍到青草,同時避免草原上下雪。然後是蘇州,因為裡面有演員落水的戲,太晚了對身體不好。

這個過程中,要把北京攝影棚裡的宮廷場景搭好,也要準備好蘇州拍攝地需要的大船。那時候我們去看了好多船廠,提出製作要求。船做完了以後,又要運到拍攝地。因為船體比較大,高速路的閘口通不過,河裡的閘口也通不過,費了好多功夫。

還有木蘭秋獮那個環節,壩上草原的路都是坑坑窪窪的,大馬車走不動。不得已只好鋪了鐵軌。而且這個馬車也特別大,為了方便運輸,都是拆了之後到拍攝地再組裝。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從全球格局和歷史角度

描繪乾隆盛世

新劇觀察:《如懿傳》跟其他宮廷劇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有很多的室外戲,像東巡泰山封禪、木蘭秋獮、下江南等等。這個對美術來說,難度挺大的。

韓忠:這幾個地點對乾隆和如懿的感情發展來說,挺重要的。泰山封禪之後孝賢皇后死了,木蘭秋獮是清朝皇帝很重要的一個儀式,而如懿最終與乾隆情感破裂就是在一次南巡杭州的途中。

從一開始,導演對《如懿傳》的設計就不止是一個清宮情景劇,我們希望這個戲能更加厚重。而且木蘭秋獮、下江南的途中,我們不僅要展示天地的廣闊,還要展示民間的風情,也會出現一些非常窮苦的老百姓,不是整天就是後宮裡的那些鬥爭。

我們做過一個設計,下江南的時候到揚州,那個城市特別繁華,但是依然有乞丐入畫。皇帝、皇后、嬪妃們衣著錦繡,卻滿腹心事,而這些乞丐卻表情愉悅。貴族們滿腹心計,各有各的慾望,而老百姓們過得簡單快樂,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

按我們最早設計,《如懿傳》是反應清代生活的風情畫。只不過是從后妃的視角切入,展現那個時代。它的設計要求和品味要求,都不低。

當然,後期因為篇幅所限,能不能完全展示出來,還是一個問號。可能我們早先設計的室外場景播出的時候被刪了。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新劇觀察:《如懿傳》很好的呈現了原著小說的場景,這麼多外景和棚拍,在以前的宮鬥戲裡是沒有的。

韓忠:一開始實際上有點排斥拍宮鬥戲,但好多兄弟們都說這是個大戲,就接了。接了之後,就琢磨怎麼拍出不一樣的感覺。

定位的時候,就想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來表現那個時代。把乾隆這個朝代,放在幾千年的中國歷史來看,它算是一個鼎盛時期非常繁華。橫向來看,把它放到全球範圍內,在西方工業革命還沒有開始的時候,東亞這幾個古國即將走向沒落之前,清朝是怎樣的情況。

不再只是吃喝拉撒,而是講人性、權利和慾望。

新劇觀察:《如懿傳》裡出現了許多西洋鍾、地球儀,還有郎世寧畫畫,這在以前的古裝劇裡是沒有的。

韓忠:這個方面,其實我們覺得做的還不太夠。還可以添加很多來自西方的物件,比如說送禮物的時候,可以送一些香水。

根據現在故宮裡的資料,早在乾隆登基80年前,順治的時候就有地球儀了。還有康熙年間的各種天文儀器、計算器等。

所以,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希望在道具置景上能反映50%的漢文化、30%的西洋文化、20%的滿蒙文化,比如狩獵、騎馬等,就希望道具上反映的乾隆這個時期獨特的風情,換成清末、清初都不行。

就是找到這個時期的特質,而不是放到其他劇裡照樣能用。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新劇觀察:那我們在開拍之前,應該進行了大量的考據工作,找到獨屬於那個時期的物件。

韓忠:那個也不是真的物件,就是看起來像,並不是完全復原歷史,把物件從博物館裡搬出來。如果從紫禁城裡拿真的古董出來,3件就夠上這部劇的總體美術費用了。

比如說,劇裡面的宮殿,你看的時候覺得就應該如此,但實際上每個宮殿都是經過藝術的整理和誇張的,是獨屬於這部劇的養心殿、翊坤宮、慈寧宮,跟現實中的擺設並不一樣。

新劇觀察:可能是前段時間聽得比較多,好多嬪妃的頭飾是從古玩店淘過來的等等。

韓忠:一定是買來,或者做的呀。哪部戲敢說他們的道具是真從故宮裡來的。

做一部戲的良心是什麼呢?就是你用專業的態度、技術、方法去完成專業的設計。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誰也別說自己的電視劇就是還原時代

故宮裡的珍品劇組用不起

新劇觀察:仔細觀察《如懿傳》裡的道具,會發現每個嬪妃都有許多獨特的細節,包括太后還抽菸。

韓忠:滿清的女人,從13歲就開始抽菸了。按實際情況來拍,可能如懿、令妃她們好多人都抽菸。滿清進京的時候,進了坤寧宮,先盤上兩個大炕。把炕燒熱了,盤腿上去抽著大煙袋。

誰也別說自己的電視劇就是還原那個時代。如果都按現實拍,好多戲就沒有美感了。以前的皇宮裡沒有電燈、沒有玻璃,大冬天的時候糊個窗戶紙或者掛上大棉被為了保暖,屋子裡是特別暗。

現在的電視劇裡各種蠟燭、各種亮,都是為了拍攝服務的。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新劇觀察:根據一些媒體採訪橫店發回來的報道,《如懿傳》的很多道具被橫店影視城回購了,存在道具庫裡。

韓忠:《如懿傳》大部分道具都是定做的,採購量非常少。像乾隆送給太后的緙絲棉被,那些緙絲很稀有的,都是千尋萬找整理出來的。

新劇觀察:這段時間《如懿傳》的熱度越來越高了,大家都在討論裡面的劇情。

韓忠:這個戲不是特別討好觀眾的一部戲,不是一開始就讓你感到有多爽。製片方做這部戲的時候,心裡應該也有準備,《如懿傳》是比較慢熱的,比較像電視劇裡的文藝片。

3年後,再有其他清宮戲播出的時候,大家會有一個新的認識。這句話可能說的有點早,但《如懿傳》的製作精良程度,在最近8-10年很少有人能夠超越。

新劇觀察:《如懿傳》裡涉及這麼多道具,有沒有那種特別難找,難以匹配的?

韓忠:有啊。我們原先想要很多西洋儀器,都能轉、能動的,比如說大鐘表。現在劇裡的鐘表還是比較小的。

就像故宮裡的鐘表館,裡面有很多各式各樣特別精巧的鐘表。但拍劇的時候,我們不能用古董,太貴了。不得已就逼著道具動手來做,當時從設計到製作,花了半年多時間。中間報廢了好多次,因為看起來不符合古代的鐘表樣式。

也有做不到的,比如有些場景需要丹頂鶴。我們認識一些自然保護區的負責人,就溝通能不能借來拍劇。人家說,這都是珍稀保護動物,和熊貓一個級別的。最後只好作罷。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新劇觀察:

越是大的熱播劇,演員和片方承受的壓力會更大。

韓忠:這是大家不得不承受的。一開始看完劇本,就覺得扮演皇帝的演員壓力特別大。

皇帝對如懿不是不愛,而是他的愛不平等。這個男人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他的背後是一個國家,不可能簡單的去愛一個人。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觀眾的審美變高了

影視美術行業會越來越重要

新劇觀察:您合作的這麼多導演,比如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程耳等,您覺得電影美術和電視劇美術有哪些差別?

韓忠:美術這個環節其實差別不大,無非是搭景道具多一點少一點,要求高或低。關鍵是導演怎麼使用我們搭出來的場景,這個差別比較大。主要是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習慣造成的。

由我來負責的美術場景,不管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是一個精度的,主要看導演用什麼樣的拍攝方法來拍它。

新劇觀察:《如懿傳》之後,還有哪些作品將與觀眾見面?

韓忠:《天下長安》《帝王業》《狼殿下》《三生三世枕上書》《盜墓筆記·重啟》等等,陸續在做。好多類型吧,古裝、玄幻、探險,儘量不重複自己。


50%漢文化,30%西洋文化,20%滿蒙文化,《如懿傳》要描繪乾隆盛世


新劇觀察:

過去幾年您參與了好多電影和劇的拍攝,比如《道士下山》《我不是潘金蓮》《羅曼蒂克消亡史》《軍師聯盟》等等。從您個人角度,最喜歡哪一種影片?

韓忠:近期的話,應該是《羅曼蒂克消亡史》。它是一個很電影化的表達,不是一個縮短了的電視劇,導演非常有個性。

那裡面的日本酒館我們沒去過,就是憑印象做,一個概括整理。還有裡面的街道,全在攝影棚裡搭建的。這個也是從設計到製作花了3-4個月。

新劇觀察:您對美術行業的人才培養、發展趨勢有哪些看法?

韓忠:整體上美術這個行業是上升趨勢的。現在好多觀眾會主動提出意見,比如色調、服化道等各個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