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本文導讀

2018年8月2日,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在上海宣佈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星巴克將依託餓了麼配送體系,正式上線外賣服務。同時基於盒馬以門店為中心的新零售配送體系,共同打造星巴克“外送星廚”。

最近,中國的咖啡飲品市場越加熱鬧了。8月1日,互聯網品牌瑞幸咖啡剛剛宣佈外賣咖啡將實現15分鐘送達。8月2日,星巴克便宣佈與阿里巴巴達成新零售戰略全面合作,會員體系全面打通,並由餓了麼為星巴克提供外賣服務。同時還涉及阿里巴巴生態盒馬、淘寶、天貓、口碑、支付寶等多個業務線。

一直以來,星巴克被人們冠以高端品質、白領階層的代名詞,人們以喝杯星巴克為榮。如今,這位咖啡界的貴族放下自己的身段,開始與餓了麼合作推出外賣服務,其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星巴克業績下滑

現如今咖啡成為了人們必不可少的飲品,

無論是上下班還是逛街吃飯,手裡一杯咖啡都是人們的標配。而對於中國的咖啡行業來說,外資企業星巴克無疑是大家競相模仿的對象。但是最近星巴克出現了“事業危機”。

今年已經是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二十年,在二十年裡星巴克一直保持著行業“領頭羊”的位置,遠超其他同行。然而通過星巴克上週發佈的第三季報來看,一直處於優勢地位的亞太區市場,雖然收入和運營同比上漲46%和5%,但是運營率卻下降了7.6個百分點至19%。這對星巴克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好的開端。

通過對財報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亞太區利潤下滑是星巴克近二十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同一間銷售門店在相比去年的銷售業績下降了2%,與去年上漲7%形成強烈對比。

一直在中國市場順風順水的星巴克在2018年遭遇了“滑鐵盧”,不得不開始尋求改變。

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低估了中國消費者的判別能力

多年前,星巴克每在中國開一家店,人們都會排幾個小時的隊,只為買到一杯自己喜歡的星巴克咖啡。2011年鄭州第一家星巴克開業時,短短3個半小時營業收入就已突破5萬元,吸金能力堪稱強悍。因此,星巴克官方曾野心勃勃地宣稱:每15個小時就有一家星巴克門店在中國開張!

互聯網時代下中國人的消費水平和觀念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年前那樣的全民瘋狂購買星巴克的場景如今已經很難見到。星巴克依舊沿用過去的做法,低估了當今中國市場上消費者的判別能力,使其在中國的霸主地位變得岌岌可危。

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

當星巴克沉醉於自身品牌地位的時候,國內的咖啡品牌從外賣切入,打擊星巴克最薄弱的地方,成為了辦公室白領的新寵。

其中,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在創立之初就埋下了互聯網新零售的影子,2018年初,瑞幸咖啡創始人攜10億巨資,以戰鬥者的姿態殺入咖啡行業,用瘋狂的燒錢戰略迅速搶佔市場。數據顯示,從2018年初至今,瑞幸咖啡已經完成門店佈局809家,銷售咖啡1800餘萬杯,預計年底將完成2000家門店開業的目標。相比星巴克三四十元的產品,瑞幸咖啡的產品普遍在二十多元,而且用戶滿意度高達99.3%。。它的線上運營與線下佈局,門店自提與外賣送貨相結合的策略,正是想要極力打造互聯網時代咖啡飲品的新零售業態。

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移動互聯網時代,它太慢了

當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尤其是移動支付市場迅猛發展的時候,星巴克迎接的步履姍姍來遲。直到16年末才與騰訊達成戰略合作,陸續接入微信支付;到了17年9月,星巴克才落地接入支付寶。

當中國的O2O外賣市場正如火如荼的時候,星巴克的動作依然謹慎。在之前,人們想要喝一杯星巴克,除了到店消費,可以選擇第三方平臺星巴克的代購跑腿服務。但這些非官方授權的服務其實並不規範,不僅需要額外的“跑腿”費用,同時可能還會影響消費者的“用咖”體驗。此外,星巴克自身提供的外送服務也不能充分滿足顧客的服務需求。

而在目前的咖啡外賣戰場上,順豐簽下了瑞幸,美團已深度合作連咖啡。對於星巴克來說,這些都是一系列潛在的威脅。在互聯網的浪潮下,如果星巴克再不做出符合中國本土化的改變,很可能逐漸跌入神壇。此時,星巴克與阿里的合作,對於雙方,其實都會是一個互惠互利的事情。

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星巴克與阿里“牽手成功”,9月開始可以在餓了麼上點星巴克了!

不改變就會被拋棄

星巴克與其他品牌相比,它最大的優勢和競爭壁壘還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文化。星巴克人認為:他們的產品不單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種載體,而正是通過咖啡這種載體,星巴克把一種獨特的格調傳送給顧客。

互聯網時代下的中國發展越來越快,一天變一個樣。電商、O2O、小程序、新零售等新的營銷模式不斷出現,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如果不能根據市場變化及時作出調整,那麼只能被淘汰。一直堅持不做外賣的星巴克主動與餓了麼達成外賣合作,說明它已經意識到自己與中國當前的市場現狀逐漸脫軌,正在尋求改變來解決自己的焦慮。但傳統零售和新零售的底層基因完全不同,這是根本性區別,不是通過外賣等“外部整容”就能夠改變的,否則只能是“邯鄲學步”。同時,如果傳統零售商成本結構不變化,加上外賣費用和品牌溢價,只能讓消費者付出更多,這其實是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外賣也根本不是核心競爭力。

所以星巴克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戰略部署,光推出外賣合作是不夠的,成本問題也需要好好考慮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