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銳戰機不經意間已產出近百架 比殲20產量還大

就在前一陣子,咱解放軍官方公佈了殲-16戰機正式服役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後,小兵兵心裡那是一個高興啊!內心裡簡直就是像過年收紅包時一樣美滋滋的啊!從目前的各種報道來看,殲-16這款多用途戰機的裝備數量可能已經有近百架,從這一點來看,應該是比咱們的“黑絲帶”殲-20的裝備進展快很多。

中國新銳戰機不經意間已產出近百架 比殲20產量還大

從咱空軍最新發布的消息來看,說明了該型戰機不僅在裝備數量上已初見規模,而且也很可能成建制,成體系的形成初步戰鬥力和保障力了。而且這款戰機還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作為我國當家主力戰機來使用,所以,該機無論是在採用的技術上,還是在其機載配置上,都是我國尖端航空科技的結晶。說到這裡,小兵兵就來給大家簡單對比一下,國際上的同類戰機與殲-16對比究竟是怎樣的?

首先在咱解放軍的同級別戰機中,與殲-16具有對比性的,就要數師出同門的蘇-30MKK戰機了。該型戰機採用了以任務計算機為核心,採用雙向多路總線,綜合了較多的設備,因此在機載設備上,比其發展原型的蘇-27UB戰機更加先進。蘇-30MKK相比於老款的蘇-27還有兩個技術突破之處,如採用了加有數字式軟件的模擬電傳操控系統。另外,就是蘇-30MKK戰機可以掛載R-77空空導彈,因此該機具備了較強的超視距空戰能力。

中國新銳戰機不經意間已產出近百架 比殲20產量還大

相比於俄製的蘇-30MKK戰機,我國的殲-16就大不一樣了,據外界推測:我國的殲-16戰機是採用了全數字式電傳操控系統,這可比蘇-30MKK使用的那種套用數字軟件的模擬電傳可要先進的多了。而在武器方面,殲-16的火控系統中幾乎兼容,中國所有新列裝的機載制導武器。所以,咱們的殲-16在技術水平上,還是比俄方原產的蘇-30系列戰機要強的。 在外軍的同類機型中,殲-16的最大對手應該就是美製F-15E多用途戰鬥機了。該機採用很多先進技術,包括:帶有合成孔徑功能的火控雷達、數字式中央計算機,還有數字式三餘度電傳操控系統,甚至在安全防護設計上,F-15E戰機還其燃油艙內加裝了阻燃抑爆泡沫材料,用以提高戰場生存能力。

相比於美制的F-15E戰機,我國殲-16的最大優勢應該就是其裝備的AESA有源相控陣雷達了。因為,與傳統靠機械旋轉雷達天線收、發信號的多普勒雷達相比,AESA雷達由於採用了固定的孔徑,通過控制孔徑上每個輻射元的相位來發射和接收信號。採用AESA技術後,有可能通過單一孔徑提供雷達、電子戰和通信功能。這些技術裝備在我國空軍的裝備史上是有著里程碑意義的,它預示著我國的航空技術已經從一個後發航空國家,逐漸發展為一個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持平的程度。

在掛載能力方面,F-15E的最大載彈量為11113kg,最大燃油量為15613kg。以常見的幾種掛載方式相比,掛載12枚制導炸彈執行縱深攻擊任務時,F-15E可掛載全部5個副油箱,其中包括2個保形油箱。在掛4枚制導炸彈執行精確轟炸任務時,F-15E仍可掛5個副油箱。美軍F-15E戰機強大的掛載能力,得益於其機身設計的結構完整性好,強度和載荷耐受性強。這一切都有利於F-15E的機身大載荷掛載,和大過載飛行時的機動能力。

中國新銳戰機不經意間已產出近百架 比殲20產量還大

相比於F-15E戰機,由於我國的殲-16戰機,是源自於蘇霍伊系列戰機的基本氣動佈局與機體構型。所以,我國殲-16戰機在掛載能力上應該與俄製蘇-30MKK戰機相仿。當然,如果有所提升的話那更好。不過這得看咱大沈飛究竟有沒有徹底根除,蘇霍伊戰機那自打“出孃胎”就自帶的“軟骨病”了。 從上面的對比中,我們應該就可以看出,我們的殲-16戰機雖然在採用的技術上有一定的後發優勢,但是在一些基礎性的航空技術中,就例如上述的機身強度結構設計上,我國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是存在差距的。所以,從這個殲-16戰機的技術特點上,也就能反應出我國航空產業目前的一個縮影。殲-16是能在我國空軍中有大作為的,因為,從世界戰鬥機的發展潮流來看,多用途戰鬥機的作戰任務彈性更好,對地、對空打擊能力更強。因此在面向未來戰爭發展的殲-16戰機,我國才會對其倍受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