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期特別的黃埔學生,雖然不受待見,但是成績斐然

在黃埔軍校的歷史上,出了許多解放軍的名將,甚至有一期幾乎就是專門為我軍舉辦的。因為在這一期畢業生中,那些知名的將軍們,幾乎都是我軍的。這非常獨特的一期,就是第五期。

這是一期特別的黃埔學生,雖然不受待見,但是成績斐然

部分第五期學員合影

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生於1926年的11月正式入校,當時分成了兩個校區,一個是在南京,一個是在武漢。武漢分校入學的學生近六千人,規模堪比廣州時期的黃埔。它的校長由國民黨右派鄧演達擔任,教育長是後來投入共產黨陣營的張治中擔任,而總教官則由共產黨員惲代英擔任。有這樣的一個領導班底,學生們參加或者是傾向於共產黨就不足為怪了。所以這一期的學生頗不受蔣介石的信任與重用。

由於蔣介石的不待見,所以這一批學生在國軍系列中普遍職位不高大多都是鬱郁不得志。不過,黃埔第五期的學生中,在我軍卻是人才濟濟。首先是被毛主席欽點的大將許光達,還有三位上將張宗遜、宋時輪、楊至成,還有一位中將譚希林。其實,張宗遜的軍銜還是有些低配了,畢竟他曾經是一野的二把手,彭帥的得力副手,就連大將許光達還是他的下級。

這是一期特別的黃埔學生,雖然不受待見,但是成績斐然

大將許光達

在這一期的學生中也不乏政治家,我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之一陶鑄就是這一期畢業生。另外,這一期還出了兩位我軍傑出的特工人員郭汝瑰和廖運周。郭汝瑰堪稱我軍插入國民黨心臟的一把利劍,在解放戰爭時期,他最高做到了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的廳長、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在解放戰爭中的所有和解放軍作戰的軍事計劃,因為有郭汝瑰的秘密工作,毛主席總是比蔣介石還要先一步拿到,國民黨在這樣情況下,怎麼能夠取勝呢?

這是一期特別的黃埔學生,雖然不受待見,但是成績斐然

說起廖運周,同樣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特工。他在解放戰爭時期就擔任了國民黨110師師長,在淮海戰役中戰場起義,打亂了黃維的突圍計劃,為淮海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在1955年,廖運周被授予少將軍銜。

在國民黨陣營中也有兩個算是出類拔萃的將領:鄭庭笈、邱行湘。這兩個人在抗戰中表現不俗,堪稱抗日名將。抗日戰爭時期,鄭庭笈任國軍第5軍榮譽1師3團團長,參加了崑崙關戰役,率部擊斃日本“鋼軍”中村正雄少將。1942年初,37歲的鄭庭笈隨戴安瀾率領第5軍200師入緬作戰,他擔任200師步兵指揮官。在同古之戰中,38歲的戴安瀾師長英勇殉國,他犧牲前留下遺言,“由步兵指揮官鄭庭笈將部隊帶回祖國!”鄭庭笈臨危受命,指揮部隊於1942年6月2日衝破了日軍最後一道防線,勝利回國,這就是聞名中外的郎科大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