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多承擔工作是無法晉級加薪的


別傻了,多承擔工作是無法晉級加薪的



“天才是1%的天分加上99%的努力”。從小,我們就篤信這句名言。所以,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就是按照這種模式工作的,我覺得凡事,足夠努力一定會取得好成績。

確實,在好多年裡,我足夠努力,雖然算不上出眾,但工作做的還可以,在公司裡,算得上是中流砥柱,在同行中,口碑也不錯。

然而,後來,當我有機會跟更出色的人一起工作的時候,才發現,我每週需要努力工作80個小時的工作,質量和效率居然不如比我年輕很多的夥伴。他做工作,不僅更有效,且更高質量,而且,更為關鍵的是,他還常在我意料之外有所突破。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時間比我短很多,每週用時不到我工作量的一半。說真的,如果論聰明才智,我覺得我們相當,未必見得他就更聰明,但是,為何同樣類型的工作,他用時只有一半,卻做得更好?

這個問題一直跟隨著我,讓我不得其解。直到我自己觀察了很久他工作的方法,以及更多類似他這樣,看似輕鬆不夠用功,工作卻做得更好的人之後,發現,原來他們有跟我完全不一樣的工作邏輯和工作習慣。


接到工作任務,先分析內容,專精於高價值工作


以往,我總是認為,工作中,主動承擔更多的工作,不僅學習速度更快,練習的更熟練,被上司看到的機會也會更大。

但是,當我觀察他們的時候,才發現,他們的特點恰好相反。在工作中,他們並不會為表現而接更多的工作,而是選擇自己的特長和優點更容易發揮出來的工作,在工作中,不為完成任務而完成任務,而是極力追求做得更好更出色。

即便有時候他們接到了自己不擅長或沒有做過的工作,他們也不像我一樣,一頭扎進去就做,而是在開始前,先尋找成功案例,分析它們,並從中總結出規律,提取出重點,然後將更多精力集中在重點上,儘量少分散力氣在低價值的工作上。

如此一來,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專注於少數幾個內容的工作上,而不像我一樣,平均用力,結果該做的沒有做好,不該花太多時間去做的,卻額外花了很多時間。

實際上,這種工作方式確實是對的,是一種好的工作方式。我後來在讀吉姆·柯林斯的《超越卓越》的時候,在關於如何做得卓越方面,柯林斯舉過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就是挪威探險家阿蒙森與英國探險家斯科特的故事。

兩位都是出色的探險家,在競逐誰先到達南極的時候,兩者卻採取了不同的方式。

其中,斯科特預算比較有優勢,但是,他卻反而因為預算上的優勢,拖累了自己。僅僅交通工具而言,斯科特為了更有保障和把握,就準備了5種:狗,雪橇,短腿馬,人力託運,滑雪板。

反觀阿蒙森,卻只選擇了一種交通工具:狗。他專心研究了關於狗以及與狗有關的一切,包括狗的品種、習性、耐寒程度等等。結果因為他選擇交通工具精當,在最終的行程中,只用了斯科特一半的時間,就到達了南極圈。

所以,在真正的工作中,所謂的高績效者,往往不是那種看起來很能幹,什麼都敢接,什麼都能接,鋪一地攤子的人,而是那種選擇少,但做得專精的人。

實際上,人的注意力有限,無法兼顧多樣任務,要達到優異的表現,就應該刪除低價值的工作,專注於高價值的工作。何為高價值?就是拿下對他人有幫助,能提升工作品質和工作效率的事。


得到回饋,不斷改進,工作才能高質且高效


我陷入過的另外一個坑,就是“刻意練習”。因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流行,我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認為,做得不夠好,不夠快,是因為自己練習的不夠,因此,常常為了一些做的不夠好的操作技能,花很長時間去練習。

但是,當我拋掉那些販賣的二手觀點和概念,真正去讀提出“刻意練習”這個概念的始作俑者艾利克森的原著的時候,才發現,艾利克森反覆強調的是,所謂的刻意練習,重點應該是練習的品質,而不是練習的時間。

艾利克森認為,刻意練習需要頻繁的回饋,這其中,得到回饋,並不斷糾正和修正才是最重要的,而練習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及時根據回饋進行改進的話,反覆的聯繫,也仍然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裡,

大家把刻意練習千萬不要理解成一萬小時理論,不要被所謂的一萬小時理論引導偏了。如果在練習中沒有得到有效反饋和改進的話,一萬小時也是白搭,純粹是浪費時間和生命。

工作中的刻意練習,應該形成一個學習環:嘗試、評估、回饋,提出新方法。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能力持續提高。如果缺少回饋這個重要的環節,並缺少嘗試和評估這些必要的工作的話,技能的熟練程度和效率是很難提升上來的。

關於這點,我深有體會。記得在十多年前,我曾經作為對接窗口,對接過一家顧問公司輔導我們公司精益生產(JIT)和創新的項目。這讓我對艾利克森所講的刻意練習中的回饋深有感觸。

在項目推進中,顧問不是給我們一個公式,也不是給我們一招(很多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希望像武俠小說中的高手,學一招打天下,但現實中實際是沒人能一招打天下的)。而是反覆強調,要針對具體的項目和問題,進行分析和分解,然後分解成具體的問題,一一對應解決。解決有效的,提煉固化,解決無效的,再分析改善,如此不斷循環。

結果,一個平日我們只對應三兩項措施就覺得黔驢技窮了的項目,在顧問的帶領下,我們不斷分解,並一一對應解決,最後居然分拆出來了100多個問題,最後有效改善了其中的80多個。後來,這個困擾了公司很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就這樣被一個一個瑣碎的小改善消滅掉了。

刻意練習確實是個非常好的概念和提法,也是非常正確和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質量和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請注意,刻意練習中最需要擔心的,也是怕它會養成習慣,一旦變成習慣後,練習者可能會持續重複同樣的工作,卻忽略掉應該通過嘗試不同的方法不斷改進這個更為重要要素。

因此,在工作中, 僅僅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做事。所謂的熱情,就是是做自己愛做的事;而用正確的方法,卻可以讓我們更有效率做事,並對別人產生價值。

實際上,所謂的工作價值,應該包含兩層,既對別人產生價值,也為自己創造價值。怎樣為自己創造價值呢?那就是讓自己在“升職”和“加薪”這兩個路徑上,都有所上升和收穫。而要達成這兩點,僅僅靠努力是不夠的,還要記住上面我講的那些話!

祝大家工作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