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幾率早知道——不再讓申請後的等待成爲煎熬

留學遞交申請之後,總是一個極其忐忑和矛盾的過程。申請後總會不斷的反覆在內心盤問自己,我真的能被錄取麼?真是在決定申請前也是同樣的矛盾——這學校看著挺不錯的,我背景又挺普通的,真的要花時間申請這所學校嘛?

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怎樣科學合理的正確評估自己被dream school錄取的幾率。

中國有句古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知己和知彼是同等重要的環節。鑑於大家普遍對自己瞭解都比較全面,所以首先來說說如何知彼。

錄取幾率早知道——不再讓申請後的等待成為煎熬

蒐集掌握學校的關鍵指標數據

每一所正規學校,都會定期被社會各大機構組織評比,然後從各個方面總結出一系列數據,比如師生比、錄取率、錄取學生的T/G範圍、綜合排名、專業排名、熱門專業、學費情況。

每一個數據背後都能反應一部分問題,比如師生比,很可能就能反應學校的教學質量,一個老師帶一小部分學生自然容易學到東西,一個老師帶一群學生自然就會無暇顧及很多學生。

錄取率則直觀的反映了錄取難度。很多學生往往喜歡根據綜合排名,專業排名,熱門專業這些來臆想錄取難度。結果往往有些排名並不靠前的學校沒有錄取你,而假如申請一些排名較好的學校,反而可能得到錄取。

這類信息可以從USNews、The Princeton Review等相關網站來了解。

通過這些數據,學生可以大概瞭解一下自己被錄取的幾率有多大。

錄取幾率早知道——不再讓申請後的等待成為煎熬

瞭解學校/專業的招生要求

很多學校在研究方向或者招生人數上有著明確的需求,並且每年都不大一樣,尤其在研究生,博士申請中,這一點體現尤為明顯。所以在申請學校前,一定要確認所申請專業今年是否招生,招生名額。如果是申請北美相關院校的研究生課程,可能還需要和學校導師進行進一步溝通了解。因為導師的預算,近年的研究方向,都可能決定著他今年會不會錄取你這樣的學生(主要是看學生專業背景和近期研究方向是否對口)。

所以類似這樣的申請,就不是“普遍撒網,重點培養”投簡歷模式所能申請到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細緻的研究調查甚至溝通交涉過程。

錄取幾率早知道——不再讓申請後的等待成為煎熬

學術背景的自我評估

如上面所說,對於研究生/博士的申請,學術背景很重要。要清楚自己所學專業當前背景在目標留學國家的需求熱度,以及熱門院校,做到有的放矢。儘量選擇一些能包容自己學術背景的院校或者專業,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甚至需要精細到選擇一個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學術背景一致的教授作為導師。

所以,學術背景的自我評估就十分重要了。及時大學成績再高,研究經驗再豐富,如果在學術背景的評估上馬虎了,沒有選到匹配的教授做導師,那麼就十分遺憾了。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學術背景確實不是特別符合學校/教授的需求該怎麼辦?

——需要你用三寸不爛之舌以及有力的證據告訴學校或者教授,你的加入是確確實實為他們帶來改變的。

錄取幾率早知道——不再讓申請後的等待成為煎熬

瞭解申請院系的就讀情況

近年來最重要的一點,在選擇北美留學院校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確定學校是否被教育部認證,如果一旦誤入“野雞大學”,毀掉的就不僅是你的錢財,還有你寶貴的青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