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塞:媽媽手術與中午做飯,孰輕孰重?22歲的女兒竟然這樣說……

現如今,九零後、零零後的孩子們是物質及其富足的一代,他們從小就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過著吃穿不愁的生活,甚至已經達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父母對他們的要求和期望也不高並且很單純,僅限於讓他們吃好穿好、健康成長。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的脾性也從此形成,並且已經到了讓人有些匪夷所思的地步。他們的意識裡感覺父母的付出是責任、是義務,卻沒有感覺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

心塞:媽媽手術與中午做飯,孰輕孰重?22歲的女兒竟然這樣說……

近日一則新聞刷新了我對於溺愛孩子的認知。某地一22歲女生的媽媽因為被查出癌症,下午就要做手術了,為了陪伴照顧媽媽,家裡所有的人都去了醫院照顧媽媽。臨走前小姨問女孩要不要一塊去醫院,22歲的女兒理所當然、臉不紅心不跳地說出了:“外面天太熱了,我不想去,那今天你們都去醫院了,中午誰給我做飯”這樣的話。聽到這樣的話,已經檢查出來癌症的媽媽覺得特別寒心。

心塞:媽媽手術與中午做飯,孰輕孰重?22歲的女兒竟然這樣說……

在22歲女兒的眼中,給她做飯顯然要比陪伴做手術的媽媽更加重要。現在很多家庭都教出了類似的“白眼狼”,就是因為這些孩子從小時候起就被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溺愛,有什麼好吃的好喝的好穿的好玩的,總之一切父母家人能想到的好的東西都被送到了孩子們的面前。結果溺愛孩子的家長們又得到了什麼?長大了以後的孩子們不僅沒有學會尊重父母,而且凡事都先考慮自己並且只顧自己,不考慮家人更別說是他人了。

心塞:媽媽手術與中午做飯,孰輕孰重?22歲的女兒竟然這樣說……

​不止是孩子家長,相信很多人都在好奇,現在的孩子,從小好吃好喝養活著,好言好語教育著,怎麼到了最後卻是這麼不懂事呢?

溺愛不外乎事事都想著孩子,有什麼好東西哪怕自己不要也必須給孩子,孩子只要開口要,恨不得把全世界都給他。

這樣真的好嗎?當然不。

那反過來說什麼樣的愛又可以被稱做好呢?在愛他們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做人,不應該只是一味地寵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在教育孩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從出生起就是一張白紙,父母怎樣“畫”,上邊就怎樣呈現。

心塞:媽媽手術與中午做飯,孰輕孰重?22歲的女兒竟然這樣說……

中國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果一個孩子在小時候就懂得心疼父母和家裡老人,那麼長大後一定是個體貼的好孩子;如果到了七八歲該懂點事的年齡還是絲毫不會心疼勞累生病的父母,那麼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是個公主病或者王子病患者。

愛孩子固然沒有錯,但是作為父母應該如何去愛他們、呵護他們?是不是應該得到思考與反思?希望類似上述這個事例的家庭能夠儘早發現並反思,不要讓孩子後悔、自己也後悔。

我是家長語屋的創辦者,關注孩子成長,請和我一起關注: 家 長 語 屋

微信:jia zhang yu wu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