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讀一下陸游的三首《秋思》,你也會喜歡的

陸游( 1125 — 1210 ),字務觀,號放翁,宋代文學家。陸游是一位愛國的詩人,終生想收復北方的失地,可願望終究未成。陸游一生寫了大量詩篇,僅留傳下來的就有近萬首之多。以下是他的三首《秋思》

秋天到了,讀一下陸游的三首《秋思》,你也會喜歡的

秋思

陸游

半年閉戶廢登臨,直自春殘病至今。

帳外昏燈伴孤夢,簷前暴雨滴愁心。

中原形勝關河在,列聖①憂勤德澤深。

遙想遺民垂泣處,大梁②城闕又秋砧③。

【注】

①列聖:指歷代帝王。

②大梁:北宋都城開封的古稱。

③秋砧:秋日搗衣聲。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首聯敘事,作者說自己秋日裡不去登高望遠,而在這半年中一直閉門養病,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

B.首聯兩句作者採用倒裝的寫法,次句點明自己“半年閉戶廢登臨”的原因:從晚春至今都抱病在身。

C.頷聯描繪了一幅畫面感強的秋夜難眠圖,用“昏燈伴”“寒雨滴”襯托了作者的孤老之狀和愁苦之深。

D.頸聯寫中原山河壯美,地勢險要,希望南宋朝廷像歷代明君那樣憂勞國事,守住中原,恩澤天下。

2.這首詩的尾聯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D

解析:“守住中原,恩澤天下”分析錯誤,南宋朝廷己偏居江南,中原己被金國佔領。頸聯陸游所寫是希望南宋收復中原大好河山。

2.想象中原遺民被外敵侵佔,處於悲苦流泣之中;秋日時節,北宋的故都大梁城外的搗衣聲,讓人思念對流離失所的親人。表達了詩人的故國之思(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希望南宋朝廷能夠恢復中原的願望。

秋天到了,讀一下陸游的三首《秋思》,你也會喜歡的

秋思

陸游

烏桕微丹菊漸開,天高風送雁聲哀。

詩情也似並刀快,剪得秋光入捲來。

【注】並刀:幷州出產的剪刀。幷州,東漢州名,古時幷州以產剪刀著名。

1.本詩作者描繪了何種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從煉字煉句角度,點評“詩情也似並刀快,剪得秋光入捲來”的妙處。

參考答案

1.作者借物寫景,以富有代表性的典型景物,如烏桕、菊花、鴻雁、天空等,生動明快地描繪出一幅有聲有色、形象鮮豔的秋景圖。表達了作者輕鬆愉悅之情。

2.作者以“並刀”比喻“詩情”的敏銳,新穎別緻,給人以清新的感覺;一個“剪”字,錘鍊精當,化無形為有形,形象逼真,充分表現了詩人構思的敏捷和技巧的嫻熟。(意對即可)

秋天到了,讀一下陸游的三首《秋思》,你也會喜歡的

秋思①

陸游

利慾驅人萬火牛②,江湖浪跡一沙鷗。

日長似歲閒方覺,事大如天醉亦休。

砧杵敲殘深巷月,井梧搖落故園秋。

欲舒老眼無高處,安得元龍百尺樓③。

【注】:①本詩寫於嘉泰三年,這年陸游七十九歲,居住在山陰故鄉。②火牛:古代火攻的一種戰具,雙角綁上利刃,尾巴綁上易燃物點燃令其衝向敵軍,最早春秋時齊將田單破燕軍時用了火牛。③元龍百尺樓:漢末許汜去下邳看望陳登(字元龍),陳不理睬他,自臥高處的大床上,讓許臥下床。後來劉備對許氾說:“我要是陳登,當臥百尺樓上,讓你以地為床。”後來便用“元龍百尺樓”形容崇高的形式,或表示高下懸殊。

1.下列對詩歌內容的概括和賞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 )( )

A.“江湖浪跡一沙鷗”中的“沙鷗”這一意象和杜甫的《旅夜書懷》中的“天地一沙鷗”中的“沙鷗”特徵相同。

B.詩歌的頷聯寫到“事大如天醉亦休”,可見詩人整天惦記國家大事,有時甚至借酒澆愁,以致有度日如年的感覺。

C.“砧杵敲殘深巷月”採用視聽結合的手法,將婦女的砧杵搗衣之聲與月亮的殘缺之形結合,表現了詩人落寞的心境。

D.詩歌的尾聯,借陳元龍的典故,寫出詩人內心的矛盾:閒居在家卻又欲獲高位而不得。

E.詩歌的頸聯藉助“砧杵”“殘月”“梧桐落葉”等意象,描繪出一幅悽清冷寂的景象,借景抒情表達內心的孤寂之情。

【解析】A 項,“沙鷗”意象特徵不同,本詩是“閒適”的象徵,杜詩是“悽苦”的意象;B 項,產生度日如年的原因是“閒”,因無所事事而度日如年;D 項,“欲獲高位而不得”錯誤,應該是“憂國憂民”的情懷。

【答案】C E

2.此詩寫秋日所感,表現了作者過著閒適生活但又不安的矛盾心情,試結合全詩做具體的分析。(6分)

【答案】雖然詩人讚美沙鷗閒逸,但又說閒時度日如年;(2 分)雖說事大如天,醉後亦休,但又聞砧杵聲而生感,見梧桐葉落而念故園之秋。(2 分)他要放眼遠望,而又無樓可登。(2 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