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流傳千年的邊塞戰爭詩鑑賞

在唐代,有一批詩人如高適、岑參、王昌齡等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征戰生活,後人稱他們為“邊塞詩人”,形成了所謂的“邊塞詩派”,反映邊塞征戰生活的詩作逐漸蔚為大觀。邊塞詩是唐代這個詩歌大國的一束奇葩。

現選取六首供大家鑑賞。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裡,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

此詩如同一幅由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三部分組成的邊塞圖長卷,以怨情貫穿全詩,色調統一,渾然一體,氣象雄渾,風格自然。

六首流傳千年的邊塞戰爭詩鑑賞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白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對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的禮讚。戰士們明知血戰凱旋後“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戰士們仍因能報效國家。功業不朽不一定必須畫像麟閣.這更能體現健兒們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

六首流傳千年的邊塞戰爭詩鑑賞

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岑參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詩人勉勵李副使立功揚名,創造英雄業績,也表達了作者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塞下曲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鹹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詩中並沒具體描寫戰爭,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蹟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從淒涼的環境著手,著重表現軍旅生活的艱辛及戰爭的殘酷,蘊含了詩人對戰爭的反對。

六首流傳千年的邊塞戰爭詩鑑賞

關山月

盧照鄰

塞垣通碣石,虜障抵祁連。

相思在萬里,明月正孤懸。

影移金岫北,光斷玉門前。

寄言閨中婦,時看鴻雁天。

這首詩的整體意境清冷孤寂,表現了將士們戍守邊疆的決心和對家中親人的惦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