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小小導有話說:
這些年,影視圈積攢了不少弊病,外界一度以為這是“慢病”得“慢治”,從業者也以為很多漏洞可以“拖”字了之,卻沒想到突然之間,影視圈風起雲湧,開始了“刮骨療毒”的大手術。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稅改風潮逼迫影視公司自查,抑制明星天價片酬讓影視劇創作迴歸正軌,電影票補取消考驗電影作品的質量,電影票可“退改簽”讓爛片一驚,點擊率、收視率也面臨著整治······

可以說,影視圈那些不守規則的老手段正在失效,以往那些把IP和流量明星湊齊,再加上背後資本運作推高票房的賺錢方式將難以立足,看來影視圈將要“冷”一下,“靜”一下,迴歸到內容為王的時代了。

今年暑期檔佳片不斷,關注民生的《我不是藥神》成為了現象級作品,該片30億的票房更是證明了用心之作、良心之作的重要。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在日前的長春電影節上,憑該片獲得最佳青年男主角的徐崢就感慨,現在是中國電影回到初心的一個機會,作為演員、導演、監製多重身份加身的電影人,應該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做出更多有社會責任感的好作品。他的一句“好演員的春天到了”代表了電影人對行業的感恩與期許。

一直以來,中國電影的製作方式大都是一個“套路”:找一個已經積累了大量粉絲的IP,再配上幾個流量明星做主演,瘋狂炒作後立刻上映,再通過票房注水進一步推高人氣,完成資本的貪慾。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這種套路屢試不爽,雖然電影質量不高,但是卻由於“粉絲兜裡的錢好賺”,再加上IP電影的“吸金”能力很強,使得影視圈的人都紛紛效仿。然而,它的弊端是,人們都想走捷徑、賺快錢,忽略了創作,無形中把明星片酬推向了更高處。

於是,中國電影創作的惡性循環也開始了。導演馮小寧說:“在金錢的刺激下,明星的表演必然浮躁,一個明星,給你籤3天、5天,之後有多少組在排著,所有的影視劇都圍著這些明星,他們怎麼可能不浮躁?怎麼可能對角色好好琢磨?只有不多的好演員為了自己的尊嚴而去保護角色,覺得自己不能砸自己的招牌,但是,還有很多演員不是這麼想,誰不想迅速成名、腰纏萬貫、迅速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態和家庭狀態。可以說,對於名利的崇拜,使得中國電影和電視劇的製作出現了嚴重傾斜。”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不久前,《愛情公寓》的製片方就試圖通過IP熱度來“騙取”票房,敗壞了觀眾對這個IP最後一絲好感,可以說,這種把心思用錯了地方的“狡詐”,把一手好牌打成了爛牌。

另一方面,觀眾們在經歷了多年的成長之後,對於IP也有了理性的認知。此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鮫珠傳》等延續“熱門IP+流量明星” 模式的電影票房已大不如前,甚至頗受詬病。

不僅電影如此,電視劇方面也呈現著流量劇、大製作、大IP的失靈。 楊冪主演的《扶搖》在悄無聲息中收官;鹿晗主演的《甜蜜暴擊》創下湖南衛視2018年暑期黃金檔收視最低紀錄,豆瓣評分僅2.9分;楊洋主演的《武動乾坤》首播日CSM52城收視率僅為0.33%······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此外,影視創作仰賴的大數據也是真假難辨,以至於流量、點擊率、收視率、場次、票房指數嚴重失真,在這些大數據下產生的所謂觀影人群、小鎮青年的需求,很可能把電影創作引入歧途。

電影是一種藝術的表達,不是拍給特定人群的商品,也不是觀眾想看什麼就拍什麼。電影是文化,是引領性的,是當下浮躁快節奏的生活裡,救贖孤獨、慰籍心靈和人性的良方。有一位導演曾經說:“看完一部善良的電影,大多數觀眾好幾天人都變好了。”可見電影對於人心的影響力。

其實,IP與否並非是糾結的核心問題,在市場的檢驗下,本沒有IP劇、原創劇的差異,只有好作品、爛作品的分別。很多IP劇粗製濫造並不是IP本身的問題,創作者是否用心才是影視創作的核心。觀眾需要有“勁兒”的電影,這個“勁兒”是穿透力,就像老話說的:“戲眼”在哪兒?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但凡成功的影視作品,無論是藝術的、類型的、喜劇或悲劇,甚至是古裝的,無不是如此,而那些IP+流量明星,則只是最方便用來資本化和洗錢的工具而已,是矇蔽電影人創作的伎倆。

就如在這個創下票房新紀錄的暑期檔,韓延的《動物世界》、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黃渤首次執導的《一出好戲》、小成本漫改電影《快把我哥帶走》、現實喜劇《西虹市首富》都是讓市場驚喜的作品,或是導演展現非凡才能,或是題材大膽突破,探尋華語類型電影的新空間,這些都是中國電影創作的一種新風尚。

不過,“頭部效應”雖然帶動了中國電影的創作,但電影市場上的分化還是相當嚴重,二八定律明顯,意味著這個市場上,大部分內容製作者還是難以盈利的,這種“極端化”對於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有一定的潛在風險。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如今,雖然各方政策頻繁空降,讓影視圈感覺有點涼意,但是不破不立,滅一滅影視圈的浮躁之氣反而是好事。無論是原創還是IP,無論是明星還是新人,只要創作心態能夠沉澱下來,內容能打動觀眾,在社會表達和自我責任中取得平衡,那麼自然就會形成長期利好,使得影視更健康地發展。


中國電影導演中心

我們不止提供場地,也提供態度

影視圈套路失靈,好演員的春天終於到來?

微博:@電影導演中心,喜馬拉雅:影享·電影大師課,優酷:電影導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