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下

繡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下

靖西繡球與生俱來的跨時代的結構和外觀特性,以及廣西壯民族傳統風俗的加持,使其具備了轉化為現代旅遊商品的潛質。但是在資訊落後、交通還相對閉塞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由邊陲小城製作的工藝品想要走向全國市場,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有一個獨具慧眼的人卻從中看到了繡球潛在的商機和廣闊的前景,他就是靖西舊州號稱"繡球王"的朱祖線。

繡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下

朱祖線,男,1954--2011,小學文化,靖西舊州人。六歲就會做針線活,後還學會了納鞋底、唱山歌、畫畫等。而朱祖線的姨媽是舊州當地遠近聞名的"繡王",一手刺繡的手藝爐火純青。繡壯錦、繡荷包、做繡花鞋都沒人比得上她,做出來的東西非常精美,令人愛不釋手。作為民國時期古繡球最後流行年代的親歷者,對繡球工藝來說自然是行家裡手。得到姨媽真傳的朱祖線並不滿足於傳統繡球的製作手法和技巧,他結合新時代的大眾審美特點進行了大膽的改進,在面料、圖案、填料、體積上下工夫,在瓣片上可以繡龍、鳳、鴛鴦、仙鶴、蘭草、祝詞等,使得整個繡球擺脫了舊有的小而單調變得多姿多彩。

繡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下

在繡球的推廣和營銷方面朱祖線也是身體力行,不僅自己做繡球,還培訓和鼓勵周邊的居民一起從事這項美好事業,因此在舊州鎮隨時都可以看到當地居民在街邊和家中製作繡球的場景。從1984年起,因為多才多藝經常有機會到南寧參加各種民俗表演等活動,朱祖線總是隨身攜帶親手製作的繡球不失時機地向各方來賓和觀眾進行推介,讓人們逐漸意識到隨著製作工藝的發展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繡球已從壯家愛情信物演化為象徵親情、友情和吉祥幸福的文化符號,是一種有紀念和裝飾意義的旅遊工藝品。

儘管經過"繡球王"朱祖線和相關人士的積極推廣,加上地方政府的扶持,靖西繡球的知名度和銷量有了一定的增長,可也只是牆內開花還遠未達到牆外香的效應。時逢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於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在南寧市隆重舉行。這是靖西繡球走向全國的千載難逢的契機。

繡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下

此次運動會共有來自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5個少數民族的運動員和各民族的教練員、工作人員、觀摩人員、少數民族體育先進地區和單位的代表及中外記者,共3000多人參加。臺灣少數民族龍舟隊和少數民族傳統歌舞藝術團,第一次參加了全國民族運動會的比賽和表演。不少的與會人員早就通過電影《劉三姐》領略了繡球的魅力,都希望能獲得具有廣西壯族特色的紀念品,於是組委會便把目光投向靖西繡球。頓時成百上千個的訂單紛紛飛向靖西舊州,為此整個街道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加班加點趕製繡球,保質保量以滿足大會的需求。就這樣在運動會結束後隨著與會者踏上歸程,精美的繡球也隨之走向全國各地,靖西球繡終於走向全國並逐步走向世界。並且在此後的各項重大活動中成為獨具特色的禮儀物品,也成為富有廣西壯族特色的節慶、景區、建築物裝飾品。

繡球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嗎?下

靖西繡球的華麗轉身不僅提升了本地相關繡品的美譽度,還帶動了其它產業的發展並促成靖西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以及"邊境全域旅遊產業",使旅遊業成為帶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逐步把旅遊業發展成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柱產業。2018年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靖西市"中國繡球之鄉·靖西"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