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遊山西村

(宋)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此詩作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當時陸游正罷官閒居在老家山陰(今浙江紹興市)農村時所作。生動地描畫出一幅色彩明麗的農村風光,對淳樸的農村生活習俗,流溢著喜悅、摯愛的感情。詩人在語調極其自然親切的詩句中向人們展示了農村自然風景之美、農民淳樸善良之美,並把自己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於其中。

這首詩寫出山西村山環水繞,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於哲理,表現了人生變化發展的某種規律性,令人回味無窮。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出現一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去姓田的朋友家做客時所寫的。作者心曠神怡,讚歎著美麗的田園風光,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通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歸園田居(其一)

(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陶淵明從二十九歲起開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厭惡官場,嚮往田園。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後的生活和感受,抒發了作者辭官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鄉居樂趣,從而表現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出勞動者的喜悅。組詩集中體現了陶淵明追求自由、安於清貧、隱逸山野、潔身自好、遠離官場、超脫世俗的美好情操。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此詩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後期,描繪的是渭水兩岸的農村生活。描繪了一幅恬然自樂的田家暮歸圖,夕陽西下、夜幕將臨之際,夕陽的餘輝映照著村落(墟落),歸牧的牛羊湧進村巷中。老人惦念著去放牧的孫兒,拄著柺杖在柴門外望他歸來。在野雞聲聲鳴叫中,小麥已經秀穗,吃足桑葉的蠶兒開始休眠。豐年在望,荷鋤歸來的農民彼此見面,娓娓動情地聊起家常。這美好的情景使詩人聯想到官場明爭暗鬥的可厭,覺得隱居在這樣的農村該是多麼安靜舒心;惆悵之餘不禁吟起《詩經》中“式微,式微,胡不歸?”(意即:天黑啦,天黑啦,為什麼還不回家呀?)的詩句,表明他歸隱田園的志趣。王維精通音樂、繪畫、書法,藝術修養深厚;蘇東坡評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就可以說是一幅田園畫。

書湖陰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簷長掃淨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這首詩是王安石題在楊德逢屋壁上的一組詩,楊德逢,別號湖陰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時的鄰居和經常往來的朋友。此詩對於“一水”“兩山”的擬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徵為基礎,又與具體的生活內容相吻合,所以氣足神完,渾化無跡,成為古今傳誦的名句。詩人運用了對偶的句式,又採用了擬人的手法,給山水賦予人的感情,化靜為動,顯得自然化境既生機勃勃又清靜幽雅。

雨過山村

(唐)王建

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詩人王建一生沉淪下僚,生活貧困,瞭解人民疾苦。這首詩寫於王建遊玩山村時所作,描繪了山村人民的生活,全詩處處扣住山村景象,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一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夏日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這首詩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展現了傳統農耕社會男耕女織的畫面,而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閒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鄉村四月

(宋)翁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這首詩描寫江南農村(今樂清市淡溪鎮)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著重寫景:綠原、白川、子規、煙雨,寥寥幾筆就把水鄉初夏時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來。後兩句寫人,畫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農民形象,從而襯托出“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與繁忙,交織成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

村晚

(南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這首詩為作者晚年隱居,遊覽農家之時所作,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裡,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樣(是落山後),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他拿著短笛隨便的吹奏。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精選十首描繪鄉村生活的經典古詩,洋溢著濃濃的鄉愁

詩人晚年遭受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於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有感於春天來臨的喜悅而寫下此詩。《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詩人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繽紛的“樂春圖”,充滿了生活情趣,詩情畫意。

聲明:以上圖片素材版權屬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