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最古老的磚塔——嵩岳寺塔,是世界古建築中的瑰寶


嵩嶽寺塔,位於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嵩山南麓嵩嶽寺內。嵩嶽寺,又名大塔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後改建為佛寺。現塔院內大雄殿及兩側的伽藍殿、白衣殿均為清時所建,惟此塔為北魏時物,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中國現存最古的磚塔。

隋文帝仁壽二年改名嵩嶽寺,唐朝武則天和高宗遊嵩山時,曾把嵩嶽寺作為行宮。當時樓閣相連,亭殿交輝,盛極一時。據李邕《嵩嶽寺碑記》載:"廣大佛剎,殫極國財,濟濟僧徒,彌七百眾。落落堂宇逾一千間。"

2010年8月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了嵩嶽寺塔。

嵩嶽寺 ,著名的歷史遺址,在河南省登封市。該塔歷經1400多年風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嵩嶽寺塔為磚築密簷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其近於圓形的平面,分為上下兩段的塔身,與印度"stupa"相當接近,是密簷塔的早期形態。

建築結構:嵩嶽寺塔為青磚、黃泥砌築的15層密簷式磚塔,平面呈十二邊形。總高37.045米,底層直徑10.6米,內徑5米餘,壁體厚2.5米。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寶剎組成。密簷之間矮壁上砌出各式門窗492個。密簷自下而上逐層內收,構成一條柔和的拋物線。塔頂冠以磚質寶剎。


嵩嶽寺塔作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磚塔,也是唯一平面為十二邊形的古塔,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無上崇高的地位。圖為嵩嶽寺塔身局部。

上世紀30年代,著名建築學家劉敦楨來考察後,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築調查筆記》中說:"後來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積寺塔等均脫胎於此……"圖為嵩嶽寺塔身局部。

新中國成立後,著名建築大師梁思成向中央政府開列了一份必須重點保護的文物清單,根據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別標上五個圈、四個圈、三個圈……而在嵩嶽寺塔前赫然標上了五個圈。圖為塔內部,在塔底中心向上仰視。

嵩嶽寺塔用糯米汁拌黃泥做漿,小青磚壘砌,這種選材及用料在世界上是首創,也是獨創。該塔至今已有1500年曆史,歷經多次地震、風雨侵襲仍不傾不斜,巍然矗立。圖為塔內佛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