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東河」「東路人」開飲食名店聚德成

京津飯莊聚德成,亦稱東路館。飯莊堂口陳設講究,鮮花盆景,名人字畫,食具精美,餚饌精緻,名廚技高,服務周到,生意興隆,名噪一時。

東路人“走西口”開飯莊,老包頭稱山西、河北等地為“口裡”,稱京津、河北、山東等地為“東路”。“走西口”主要是晉陝移民,而“東路人”亦早有“走西口”的,山東滄州王修早在乾隆二年(1737年)就來到包頭。1923年,京綏鐵路沿伸至包頭,“東路人”開始大量來到包頭經商。

1924年,河北徐水縣人劉子和、劉生貴、高福祥三人投資1500元(銀元),在東前街中市場開設京津飯莊聚德成,與另一家京津飯莊福聚成相鄰,因競爭不過福聚成,聚德成搬遷到西前街路南一處大院(西灘王圪達的房產),有正廳、東西廂房,還有後院。

解放前,聚德成賬房有劉子和(經理)、劉生貴(副經理)、錢富榮(坐櫃)、李保全(會計)、郭連仲(採購)、張省三(出納)、孟如雲(收賬)。

聚德成飯莊人員分工明確,各盡其職。灶上,即廚師,最早是天津人張仲三,他去世後是張仲三的徒弟黃永澄(1909-1972年),寧夏平羅人,14歲跟張仲三學藝,後成為包頭飲食業之名師,還有錢富元、翟貴成、趙祿。紅案有李吉祥、陳喜明、劉寶春、高樹聲、藺鴻慈、黃三。面案有吳德厚、趙如雲、六十八。看大灶是張萬順。跑堂的有杜海望(堂頭)、張小喜、劉老虎、韓明德、劉玉山、陳品三、張威、王永盛、段玉距。勤雜、挑水有楊世林、老雲三、十三娃、張潔。送飯、洗碗、拉冰有王明燈、大李五等。

財東每年按股分紅,其它人是每年正月初五、八月十五按上述分工評股,最多2股,例灶上名師為2服,堂頭為2般,勤雜工為7-8釐。

聚德成分雅座和散座,雅座全部是喜慶、包辦酒席,設備講究,條几上擺設細陶瓷器和盆景,壁掛名人詩畫,桌椅為仿楠木色澤,配以白色檯布。散座經營家常便飯,腸炒飯、肉丁炒飯、高湯臥果等。每道菜用肉都有定量,例過油肉五寸盤只放2.5兩肉。夏天怕肉放壞,要到西北門外的前營子、黃草窪冰窖取冰,拉回後把肉放在冰上。

為了管理跑堂的和便於顧客查詢,會計要記流水賬,賬上要寫桌號、顧客吃的菜名、共收金額、顧客姓名。顧客吃不完飯莊用提盒給送回家,顧客給點小費。為了方便顧客,可以“外送”,勤雜工挑著擔子,一頭是飯盒,一頭是一塊石頭。聚德成的賬簿中記載,有一次給包頭喬家“復”字號大德通(票號)送去扣肘子、燴三鮮、燴肚絲等六個菜,共7.24元。誰家辦喜事或請客,聚德成亦可做成半成品送去。

聚德成還長年在《包頭日報》做廣告,寫有“犧牲血本、歡迎主顧、物美價廉、童叟無欺。請嘗試之便知,言之不謬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