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人,你真的了解古詩詞嗎?

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於2018年春節時推出了一檔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節目自開播以來就受到了觀眾的認可和好評,多首經典之作瞬間佔據微信朋友圈,這檔節目不僅創造了一種文化過年的新方式,更是通過電視媒介豐富多彩的傳播手段將我國優秀的詩詞文化進行了一次良好的傳播。但是,我國古典詩詞究竟是什麼樣的呢?我們又真的瞭解它嗎?今天

暢讀小編就和大家來聊聊中國的古詩詞。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何為古詩詞?起源於何時?

想必很多人和暢讀小編一樣,從小就看過一本叫《唐詩三百首》的書,而且從小到大的每一節語文課上,我們都會學習和背誦一些古詩詞,大部分的中國人都會背誦一些經典的詩詞片段,但若是問到古詩詞是什麼?古詩詞的起源?可能很多人就不瞭解了。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詩詞二字指的是,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詩等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詞,這也是中華漢字的特色之一。不過,這兩個字通常是拆開的,人們認為,詩適合“言志”,而詞更適合“抒情”。

中國詩起源於先秦,鼎盛於唐代,中國古代把不合樂的叫做詩,合樂的叫歌,詩歌的說法就是這麼產生的。若是按照詩中所講述的故事情節分類,又可分為抒情詩和敘事詩;按照語言的韻律又可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中國詞則起源於隋唐年間,在宋代較為流行,所以才有了“唐詩宋詞”的說法, 詞原本是屬於詩的一種韻文形式,是由五言詩、七言詩或是流傳在民間的歌謠所發展而成的。因為詞需要按照一定的曲調來填寫,所以又衍生出瞭如滿江紅、江城子、西江月、浪淘沙等等的詞牌。

我國的詩詞文化其實源自民間,是一種很根源化的文學形式,即使到了今天,詩詞文化還依然深受我國普通大眾的青睞。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漢樂府究竟是什麼?

想必在學習中國古詩詞的過程中,對大家來說,漢樂府這三個字一定不陌生,但漢樂府究竟是什麼呢?

根據史料記載,樂府最初設立於秦朝,是當時“少府”下轄的一個專門負責教授樂舞演唱的機構,性質類似於今天的藝術培訓中心。在漢朝初期,樂府實際上並沒有保留下來,但在漢武帝時,重建了樂府,當時的職責是負責採集民間的歌謠或是文人的詩來進行配樂,為朝廷祭祀或宴會時的演奏做準備。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漢朝對樂府非常的重視,無論是東漢還是西漢,樂府都是一個有著極高地位的部門,同時對所蒐集到的詩歌,也有很明確的分類。主要分為四大類,郊廟歌辭的音樂主要採用秦國音樂和楚國音樂;鼓吹曲辭主要是來自於民間創作;相和歌辭的音樂多為從各地採來的俗樂;雜曲歌辭多為優秀的民歌。

正是因為漢朝對於詩詞歌賦的重視,所以有很多的詩歌才得以很好的傳承,因而由樂府所蒐集和整理的詩歌,被後世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漢樂府”。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古今吟詩方式有哪些不同?

因為古人認為詩詞是需要依附於音樂的,所以就有了曲牌、詞牌。起初,詞牌和詞的內容一定是有所關聯的,就如同量身定做一般,不過後人在依照這個詞牌進行填詞時,只採用了詞牌,而內容卻與原詞的意境毫無關係,長此以往,詞牌就漸漸地變成了一種曲調,而填詞的人也不再考慮詞牌原本的含義,只需在詞牌下注明題目就可以了。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如今,又衍生出了一種新的吟詩方式,那就是像《經典詠流傳》節目裡那樣,將古詩詞用現代流行音樂的旋律唱出來,似乎這種方式更適合現代人接受古詩詞,也讓古詩詞有了另一番滋味。在節目中臺灣音樂家胡德夫將《天淨沙·秋思》結合古謠創作出了《來甦·秋思》,歌聲裡的每一個音符都包含著思鄉之情,也寄託了對逝去的親友的無限思念;中英文版的《登鸛雀樓》將中國的詩歌所獨有的意境美通過英文娓娓道來,這種表現方式也實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國際化的傳播。所以,隨著時代的變化,吟詩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這變化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中國古詩詞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播。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暢讀小編看來,詩詞是闡述心靈的一種文字藝術,詩人、詞人們會通過詩詞來傳達個人的情感和志趣,字裡行間也飽含了他們對人生的思索和探尋。他們用詩詞的方式,真實的記錄著自己的人生境遇,訴說著自己對人生的感慨。

中國的傳統藝術形式,如詩、詞、曲、賦、音樂、繪畫、舞蹈等,在傳承中國美學的同時,也深深地影響著當代的藝術審美,中國古代聖賢、文人墨客所詮釋的藝術精神和對藝術的追求,也深深的影響著當下的每一箇中國人。雖然時過境遷、歲月更迭,但是我們仍能從中國的古詩詞中找到一種情感的慰籍和人生的方向。

作為中國人,你真的瞭解古詩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