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國家級扶貧刊物對中國旅遊集團進行專題報導!

《中國扶貧》雜誌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管、全國扶貧宣傳教育中心主辦,是全國扶貧系統唯一一份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權威專業報道扶貧開發工作的國家級扶貧刊物。

《中國扶貧》雜誌報道各地扶貧開發經驗和成績,關注扶貧開發典型事件和人物,推介扶貧開發特色產業和企業。日前,雜誌以《依靠好風景,打造好“錢景”——中國旅遊集團有限公司以三大抓手開拓旅遊扶貧新深度》為題,對中國旅遊集團定點扶貧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從抓“好風景”、抓“好產業”、抓“好營銷”這三方面入手,凸顯中國旅遊集團旅遊扶貧的“內力”“活力”和“動力”。這是集團定點扶貧工作首次以專題報道形式呈現在國家級扶貧刊物上。

中國旅遊集團積極承擔在貴州黎平以及雲南香格里拉、德欽、西盟、孟連兩省五縣(市)的定點扶貧工作,並主動對接四川省雷波、馬邊兩縣,扛起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以旅遊扶貧破解“美麗貧困”,切實將旅遊扶貧打造成貧困群眾能增收、可脫貧的富民產業。

好風景

中國旅遊集團定點幫扶黎平縣以來,集團領導與幫扶幹部經過認真調研,並與地方政府充分討論、協商後,與中國扶貧基金會、黎平縣政府共同打造黃崗村“美麗鄉村”整村旅遊村改造項目,發力旅遊主業扶貧,讓這個古侗寨煥發生機。



首次|國家級扶貧刊物對中國旅遊集團進行專題報道!

黃崗村地處黎平縣雙江鄉東南部,是“男生侗族大歌原生地”,保存和延續著上千年侗族群眾的傳統生產生活習俗。但長期以來,黃崗村的美景“藏在深山無人識”,而美景的價值也無人知。中國旅遊集團在開發黃崗時意識到,必須保存黃崗原生態、活態的民族文化、生活習俗。立足黃崗現有資源稟賦,集團經過大量考察和調研,請專業機構做出具體規劃,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遊。

經過規劃設計,項目建設週期約3年,中國旅遊集團配套資金人民幣1000萬元,將旅遊扶貧作為一項群眾脫貧致富的“造血”工程來做。黃崗村的“蝶變”是中國旅遊集團喚醒貧困地區沉睡資源的一個縮影。


好產業

中國旅遊集團與黎平當地企業合作建立茶葉種植基地,以建設優質茶園為切入點,通過幫扶優秀企業樹立標杆,調動當地農戶種植茶葉積極性,助力黎平茶產業在旅遊市場“分一杯羹”,讓這片葉子真正富一方百姓。



首次|國家級扶貧刊物對中國旅遊集團進行專題報道!

貴州省黎平縣的茶有品質但缺名氣,有歷史但缺市場,有發展但缺規模。面對來來往往的遊客,黎平的茶卻始終沒能裝進他們的旅行箱。這些問題早已被中國旅遊集團幫扶幹部注意,集團制定出“旅遊+特色產業”幫扶計劃,開發形式多樣、特色鮮明、能夠帶動貧困戶廣泛參與的旅遊扶貧產品。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重頭戲”,中國旅遊集團對症下藥,精準施策,“苦幹不蠻幹”:組建產業基金,解決“資金”問題。集團積極參與組建“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工作;組建利益聯結機制,解決“能力”問題。集團堅持扶貧項目資金受益到戶,持續做到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一個以上產業覆蓋,探索對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採取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等利益聯結機制;組建電商平臺,解決“市場”問題。集團與中國扶貧基金會戰略合作,通過挖掘兩省五縣特色農業產品資源,集結集團業務板塊力量,開展“1幫1公益中旅心”電商平臺上線結對幫扶工程,善用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優勢。


好營銷

2017年底,中國旅遊集團下屬中旅總社、國旅總社赴雲南西盟、孟連兩縣調研旅遊資源線路並協助普洱市政府在北京成功舉辦普洱旅遊目的地專場推介會,針對普洱旅遊資源稟賦設計推出“天賜普洱、世界茶源”主題旅遊線路在兩社全球2285家分社同步上線銷售,助推普洱旅遊產業井噴式發展。



首次|國家級扶貧刊物對中國旅遊集團進行專題報道!

如何把貧困地區的好景區、好項目讓社會接受、讓市場認可、讓遊客喜愛,這也是中國旅遊集團的“拿手好戲”。普洱是世界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普洱茶”的故鄉、茶馬古道的源頭,但中國旅遊集團更看重普洱的好風景、好文化,如何把普洱茶的名氣熱度“嫁接”到普洱旅遊上來,中國旅遊集團下了一些功夫。

普洱當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極具魅力,包括西盟、孟連在內,全市有9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居住著漢、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61%。可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卻長期隱秘在深山中。為大力推介當地文化,中國旅遊集團從“一首歌”開始。

2017年,集團作為西盟縣十九大獻禮節目《阿佤人民唱新歌》歌舞史詩節目出品單位,協助節目編排與宣傳推廣工作。《阿佤人民唱新歌》的演出為推動西盟文化產業和民族文化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優質機會,為中國旅遊集團探索文化旅遊扶貧項目開展提供了有益嘗試。

今年5月16日,中國旅遊集團在深圳主辦的“大小涼山·千年彝風”彝族文化風情周啟動儀式吸引了近60家來自香港、珠三角的企業代表。儀式上,集團旗下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代表與雷波縣、馬邊縣代表當場簽訂旅遊扶貧協議。同時,包含彝族風情特色演出、旅遊特色商品及圖文展、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內的一系列活動,走出大小涼山,給民眾送去一場彝族文化的盛宴。

脫貧攻堅越往後,剩下的全是“硬骨頭”。中國旅遊集團將繼續發揮旅遊文化主業優勢,不斷推進對貧困縣自然資源和民族文化內涵的整合,打造一批亮點項目,凸顯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在助推貧困點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優勢作用,讓貧困地區進入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首次|國家級扶貧刊物對中國旅遊集團進行專題報道!


掃描圖中二維碼關注中國旅遊集團;

[email protected]

首次|國家級扶貧刊物對中國旅遊集團進行專題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