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這條魚高效益畝純利潤高達3.5萬以上,新手入門必讀祕籍請收藏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鱘魚是分佈在北半球的魚類,是世界上傳統的高檔魚。鱘魚的人工養殖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我國還是個新興的產業,由於鱘魚身體各部分均能食用,其味道鮮美獨特,另外,鱘魚也是稀有的觀賞魚,這些決定了鱘魚人工養殖的高效益,每畝養殖純利潤目前可高達3.5萬元以上。

养这条鱼高效益亩纯利润高达3.5万以上,新手入门必读秘籍请收藏

鱘魚人工養殖和水質調控

養殖方式

鱘魚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其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均已獲得成功。根據鱘魚的生理特點和國外養殖經驗,在壩下的流水養殖、大水面養殖及工廠化養殖都有較好的前途。鱘魚經人工馴化,仍能快速生長,在南移馴養中表現明顯的生長優勢,達到一齡的鱘幼魚有很高的生存力,抗病力強,這些對於鱘魚養殖的普及和規模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養殖方法

1. 設施:幼苗培育池要充分滿足注氧和排除廢棄物的水體交換的要求,一般用直徑80cm的塑料盆進行改造和選擇直徑250cm水泥池,水深一般為30cm左右。由於主動營養期以前的仔魚幾乎不能克服水流,設計的水流速度不應超過0.1m/s,苗種培育池可建在室內,也可在室外,為便於控制和管理,最好用水泥池培育。室內池2m*4m,室外池4m*10m,水深1.5~2.0m;成魚養殖池為1500~2000m²,水深1.8~3.0m,每池設增氧機1臺,功率為1.5kW。

2.放養:放養前按照一般魚類養殖的程序處理。幼苗培育放養密度為600尾/m²;苗種放養密度250~300尾/m²,放養規格15~20g/尾。成魚養殖密度為8~10尾/m²,放養規格為50g/尾。

3. 投餌:魚苗出膜後5~6天,卵黃吸收漸完開始投餌。餌料可用水蚤、輪蟲(以70目標準篩過篩)、豐年蟲幼體和切碎的水絲蚓,一晝夜投餌2~3次。水絲蚓投餵前必須漂洗後用鹽加抗菌藥物進行嚴格消毒。在最初的幾天裡飼餵幼魚一定要特別注意,不能過飽食。當長至4~5cm、體重70~80mg時,可食整條水絲蚓。7~8cm時,仔魚骨板已清晰可見,將洗淨的水絲蚓磨成漿汁,與配合餌料混合,進行食性轉化,一般持續3~5天即可完成轉食。此期間,水絲蚓佔餌料比例逐漸減少至完全停放。隨著魚體個體長大,餌料由全池潑灑到有固定的食臺,投餌率為4%~20%。

存在問題

由於鱘魚商品化養殖近年來才剛剛興起,在生產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1. 在鱘魚養殖起步較早的國家,其魚苗培育期成活率可達70%~80%,而我國大部分養殖場只能達到50%。主要的死亡期在魚卵孵化至食性轉化的時候。有人認為在4~5天魚苗可能存在自然死亡期。

2. 雖然鱘魚有較強的抗病能力,但是,在1齡以前也易發生疾病。常見疾病有水黴病、小瓜蟲病、腸炎、出血病等,其藥物選擇和劑量研究,處於探索階段。

養殖水質條件

鱘魚對水質的要求除了大致相同於一般魚類的養殖外,也有其特殊性。根據已有資料和實驗測定結果綜合如表1:

表1 鱘魚對水質要求

养这条鱼高效益亩纯利润高达3.5万以上,新手入门必读秘籍请收藏

水質調控

採用地面水養殖鱘魚所遇到的水質問題與其它魚類的池塘養殖基本相同,但是,鱘魚對溫度和溶解氧有更高的要求。鱘魚的最適溫度在18~22 ºC,在此區間,隨著溫度升高,食慾增強,生長速度也提高。在實際工作中,同批苗在18~19 ºC和23~24 ºC水溫下,經35天培育,前者平均體長7cm,後者達10cm,形成明顯的生長速度差異。因此,低溫時適當增加水溫是必要的。鱘魚最高耐受溫度為33 ºC,在夏季,養殖池需有遮陽或降溫設施。鱘魚需要高溶氧,在魚苗、魚種階段養殖失敗往往歸因於培育池設計不合理,溶氧達不到要求。所以要保證全池溶解氧均達到6mg/L以上,水流速度要控制在0.2m/s之內。

面臨水源缺乏或地表水質汙染,許多鱘魚養殖場打井取水,以井水養魚首先必須充氧曝氣以增加溶氧、排除有害氣體、使鐵等離子沉澱出來。充氧可以用氣泵,也可以注入6~12mg/L的臭氧。臭氧除了快速增加溶氧外,也有殺滅細菌的效果,投放生石灰或石灰蘇打灰(Na2SO4),使Ca2+、Mg2+離子沉澱下來,能將水的硬度降低到2~3毫克當量,採用石灰沉澱法,也能起到去除水中氟化物的作用。

本文轉自【柏普泰水產】。如有版權問題,敬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 廣告,也是一種資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