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旅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東京——《不迷路,不東京》書評

每个旅人,都有自己的一座东京——《不迷路,不东京》书评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審計師。受其影響,我成為一個習慣了統計各類數據的人。例如,從2004年讀博期間開始嘗試寫作財經評論起到現在,我大約撰寫了800篇左右的財經評論。而在這800篇文章中,大約有80篇左右寫給了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FT中文網)。這家媒體與《上海證券報》一起,成為迄今為止我發表財經評論最多的兩家財經傳媒。既然給FT中文網寫了這麼多文章,就不可避免地會和編輯打交道。大致從2012年初起至今,和我書信往來的責任編輯,是徐瑾。

徐瑾既是FT中文網的財經版主編,也是FT中文網的專欄作家,寫過不少頗具影響力的財經文章。她同時也寫書,出版有《中國經濟怎麼了》、《凱恩斯的中國聚會》、《印鈔者》、《白銀帝國》等財經書籍。我還記得,多年前,我曾經給她的《中國經濟怎麼了》寫過一篇名為“記錄經濟大時代”的書評,那篇書評的最後一段是“這本書成功地運用了充滿個性化的敘事方式,從微觀主體、具體事件出發,來觀察、剖析與感懷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所處的這個波詭雲譎的大時代。這本書有數字,但並不冷冰冰,有經濟學分析,但並不死板僵硬。作為同處於這個時代同樣研究中國經濟的無趣學人,我鄭重向潛在讀者們推薦這本書,且讓我們來聽美女如何溫婉地講那些動人的故事。”

在專業工作之外,徐瑾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她多年前曾經與朋友們合辦過《讀品》雜誌,現在還在微信上主持了一個名為“經濟人讀書會”的微群,這個微信還有不少愛書人之間相互交流的線下活動。正因為如此,她不僅僅寫作財經書籍,幾年前她曾經出版了一本文藝隨筆集《有時》,最近她剛剛出版了新的隨筆集《不迷路,不東京》。最近兩週,我把她這兩本隨筆集連在一起讀了一遍。

徐瑾撰寫《不迷路,不東京》的背景,是她應邀到東京大學做一年的訪問學者,從而在東京過了一年的旅居生活。其實,從她幾年前的《有時》來看,她是非常喜愛日本文化的。在這本書中,她已經頻繁提及了川端康成、太宰治、村上春樹、小津安二郎、大島渚、宮崎駿等日本文化人與電影人。《不迷路,不東京》這本書分為“迷走”、“迷色”與“迷讀”三部分,大致包含了她在日本的遊記、影評與書評。當然,旅遊、電影與書籍僅僅是起興,本書更多的是她作為一個異鄉人對日本社會與文化的體察與感喟。

本書的書名很有深意,我感覺應該是致敬索菲亞·科波拉的電影《迷失東京》(2003)。《迷失東京》的英文名名為Lost in Translation。從英文名中不難看出,東京不過是一個暗喻或寄託。這部影片,刻畫的身處中年危機與青春迷惘中的兩位男女在當代社會中的孤獨與疏離情緒,而這種情緒,而被身處異鄉、由於文化語言差異而無法溝通的場景給放大或者具象化了。其實在徐瑾的這本書裡,也何嘗沒有這種孤獨與疏離的情緒。而換種角度來說,孤獨與疏離,似乎又是日本社會的一種普遍心態,或者做派。

我對書中的一篇文章影響深刻。在這篇文章中,徐瑾將村上春樹與卡夫卡相比。這不僅是因為村上春樹寫過一部《海邊的卡夫卡》來向後者致敬,而且後者在寫作風格甚至更深層次上持續影響過前者。雖然作者講過兩人在特定方面高下立判,但我覺得無法將兩人進行比較。在截然不同的歷史文化淵藪與社會體制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兩類文人,是無法用同一的刻度來進行比較的。

然而,我們又不得不或者熱衷於進行比較。日本有著看似非常矛盾的集體心態與文化,這種矛盾在文學作品或者電影上體現非常強烈。例如,櫻花、武士剖腹、太宰治的自殺、大島渚的《感官世界》似乎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個代表,追求極致的、短暫的、燦爛的美,而在此前後,則是無盡的孤獨與寂寞。然而,宮崎駿的電影與《深夜食堂》卻似乎反映了日本文化中的另一極,這裡歌頌年輕、天真、勇氣與達觀。而在我最喜愛的黑澤明的電影中,既有著非常黑暗壓抑的《亂》,也有著讓人困擾與深思的《羅生門》,但更有著清新明快的《七武士》。也許,受到佛教影響頗深的日本文化,潤浸著雖然知道眾生皆苦世界無常但依然要兼濟天下扶危濟困的迴向精神?我個人覺得,從刻畫時代特點與社會心態而言,把小津安二郎與北野武這兩位八竿子打不著的作品來比較一下,也會是非常有趣的。

我有著與徐瑾類似的東京客居經歷。2005年至2006年,我曾經在東京的一家投資銀行工作了半年。我住在新宿御苑旁邊的小公寓裡,每天坐著丸內線去帝國飯店塔樓上班,每週兩次到新宿歌舞伎町裡的健身房健身。在工作之餘的大量閒暇時間裡,我也有著很多在東京與日本各地遊走的時光。現在還記憶猶新的,有新宿御苑冬天的銀杏葉與楓葉、東京塔夜晚俯瞰東京的萬家燈火、春季皇居護城河邊的夜櫻、新宿與涉谷街頭如潮水般湧動的人流、飲酒前後東京人截然不同的行為舉止,如此等等。很高興,在閱讀徐瑾的這本書時,我能不時再回憶起當年“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時光。

每個旅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東京。我喜歡看旅行的文字,寫景寫人寫美食都好,夾敘夾議也佳。而徐瑾的這本書,有景、有人、有美食,有著女子的敏感心緒,有著文藝青年的獨特筆觸,有著人文學者的縱深視野,故而值得一讀。

《不迷路,不東京》,徐瑾著,東方出版社,2018年8月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