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看過這篇文章的讀者說不定就有當年到鄭集中學一同求學的老師、同學、戰友。

1980年隨著上一年的高考失利,離錄取線相差不多而落榜,選擇當時最好的鄭集中學補習一年,記得那時生活困難,學費一年18元,生活費每週2元,這2元就是三餐菜錢,主食就是自帶的饅頭和大米,家庭條件好的同學會好些,也好不到哪裡,因為那時候大家生活條件差別不算很大,當時學校的物理老師設計的太陽能用於蒸飯,滿足全校師生做飯用,可惜英年早逝。我們的班主任是化學老師李玉堯老師,每天都是住在學校,緊跟學習進度,想想那時候的老師最值得敬佩,不僅是化學,數學、物理、語文、政治所有與高考相關的科目授課老師都是這樣兢兢業業。這次來鄭集,由於學校的學生上課,管理較為嚴格,本想聯繫進入校園拍攝,擔心影響學生們學習,就此作罷。

這次踏上鄭集鎮,寬大的馬路,鱗次櫛比的樓房,感覺就是徐州的衛星城鎮。離開喧鬧的集鎮,穿過一個鐵路地下通道,這裡幾乎沒什麼變化,鐵路還是當年的鐵路,中學時坐過一次火車,就是從鄭集車站上火車,那時的車站相當小,不知現在啥樣了。

這裡就是鄭集鎮到沿湖農場的小路,現在很多人都不走這條路了,因為邊上不遠有更好的道路,這次只是重走當年走過的小道,離開鄭集中學,近40年重走這條路,心中感慨,心情和當年大不相同。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這條小路就是當地著名的鄭集河大堤,只是滄桑歲月變化,不變的是這裡的河堤,如果有變化,記得當年這裡都是種的洋槐樹,清明前後,一路飄香,滿樹的槐花香,也是不錯的美食,現在大部分地段都種上了楊樹,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改種的楊樹,從楊樹的個體看來也有二、三十年的樹齡了。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走上河堤,小路依舊是當年的小路,沒有多大變化,當年沒有雙休日,只有週日這天休息,週六下午可以回家,週日下午回校,先吃帶來的饅頭,後吃米飯,還帶一些小鹹菜,天然,饅頭很快變質,所有到現在對饅頭的味道最敏感,有一點變質馬上聞到,就是那時候練出來的。

當年是步行走10幾里路,現在是騎電動車,更加方便,走走停停,邊欣賞邊走,也是心生感慨,求學是當年改變命運的主要方式,不像現在道路很多,那時候農村城市差別很多,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到市裡工作定居都不是什麼新聞,那時候走出農村就有鐵飯碗了,只要高考過了,國家包分配工作,和現在的學生不能相比,現在的學生雖說求職需要自己親自遞簡歷,也更加靈活,那時候高考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幾,現在學生中的百分之幾也是精英了。

由於鄭集站在往豐沛銅供水,河水水位較低,每隔一段路就能看到河裡巨大的漁網,這條河東連微山湖、京杭大運河,河道里的魚兒較多,如果魚兒知道這麼多陷阱,還敢來嗎,巨大的漁網正等著魚兒。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沿河還有不少小型翻水站,供附近的農田,說鄭集河是這片區域的母親河一點也不為過,路上有的路段種有楊樹,有的路段伐樹種上了玉米等莊稼。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毛六橋還是後來建造的橋樑,當年極大地方便了河兩岸的民眾往來,如今也是顯得單薄,不知什麼時候重建。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走到沿湖地段,遠遠看到大片楊樹林,橫豎成行,在秋日依舊枝繁葉茂,還沒有進入落葉季節,想必落葉時必定是滿地金黃,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往前不遠,看到一位放羊女在放養一群波爾山羊,也許這些羊是她生活的大部分來源,作為我們只是看到這美景宜人,假如當年沒考上軍校,不知是不是和她一樣放羊或耕地吧。當然現在做什麼都可以,只要合法。當年連個體戶都不多見。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40年前到徐州鄭集中學求學,近30年軍旅生活,秋日重走當年求學路

囉裡囉嗦沒有章節說這麼多,快到老家了,只是房子還在,父母仙逝已遠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