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市」而行 撤縣設市開啓新一輪爭奪戰

新“勢”野

本報記者 王彩娜

入秋,撤縣設市再添新火。9月7日,“萬里長江第一港”雲南昭通市水富縣撤縣設市獲批。至此,今年已有11地獲批。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髮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縣”到“市”,一字之變,帶來的是城市建設管理權限變化,尤其是城市建設中的用地指標、基礎設施負債等權限都明顯擴大。“但我研究了大量的縣改市案例後發現,在創造就業、提升教育和衛生等民生領域,改市並沒有帶來多少變化,且有些地區從以往以鄉鎮為主的建設重點轉為以中心城區為主的建設重點過程中,對改善農村地區民生的投入明顯不足。”

“撤縣設市應順勢承襲,而非跟風湊熱鬧的換字遊戲。短期來看,撤縣設市會產生諸多利好,比如以基礎設施建設拉動經濟增長,但不應執著於此,應考慮長遠,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合理推進城鎮化,持續辦好民生實事,應該慮及長遠,格外謹慎,不要重蹈上世紀收緊撤縣設市的覆轍。”丁長髮說,尤其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縣,在撤縣設市,更要注重文化傳承。

“縣”速離場

隨著新型城鎮化進入新一輪推進期,“縣”正加速離場,“市”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

截至目前,今年已有陝西彬縣、江蘇海安縣、湖北京山縣、黑龍江漠河縣、山西懷仁縣、貴州興仁縣、安徽潛山縣、廣西荔浦縣、山東鄒平縣、甘肅華亭縣、雲南水富縣等地“撤縣設市”先後獲批。

其中,8月已經正式揭牌的安徽潛山市,是國家撤縣設市“解凍”後,安徽省第一個獲批的縣級市,也是全國第一家以特色縣獲批的縣級市,揮別了“潛山縣”。

“圍繞‘市’之要,幹好‘市’之事,不負‘市’之名。”潛山市委書記張勁松表示,以“市”的擔當趕超跨越,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勇當“趕超者”、爭當“排頭兵”;以“市”的平臺振興產業,爭創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打造皖西南產業集聚高地;以“市”的形象建美城鄉,著力打造山水城一體、文景旅融合的皖西南風景旅遊城市;以“市”的標準惠民利民。

撤縣設市的浪潮出初始於1983年,當年31個縣域改為縣級市。隨後的1994年至1996年間,全國有95個“縣改市”,主要集中在江蘇、山東、浙江等省,尤其是江蘇蘇南的縣基本都升級為市。此後,撤縣設市政策收緊,塵封20年。

直至2017年,撤縣設市才有了“解凍”跡象,當年,河北省平泉縣、浙江省玉環縣、陝西省神木縣、四川省隆昌縣、湖南省寧鄉縣、貴州省盤縣6個縣獲批撤縣設市。

再來一劑多巴胺。今年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中提到,2018年要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穩妥有序增設一批中小城市,繼續開展撤縣設市、撤地設市,推動城市群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範圍內符合條件的縣和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率先設市。”

而今,新一輪撤縣設市熱潮再起,且加速態勢明顯。

逐“市”者眾

撤縣設市政策“解凍”後,聞風而動的縣數以百計。據媒體報道稱,目前,全國已有165個縣將撤縣設市的材料報送至有關部門排隊等待批覆。

日前召開的山西省晉城市第七屆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中共晉城市委關於同意陽城縣撤縣設市的決議》。而早在今年4月晉城市政府發佈的《晉城市2018年重大改革及先行先試項目清單》中,第19條內容就曾提到要“推動行政區劃調整改革”。

山東省9月發佈的《關於突破菏澤、魯西崛起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國家支持曹縣、單縣、鄆城撤縣設市。”

已謀劃撤縣設市15年的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近日宣佈稱,劍閣縣撤縣設市所涉及的各項指標均已達標,具備了撤縣設市的基本條件,將全面加快撤縣設市申報工作。對此,廣元市政府表示,將無條件支持。

同處四川省,雅安市也躍躍欲試。8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雅安市第四屆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提出,要加強縣域經濟發展。按照四川省委全會“支持符合條件的縣撤縣設市”部署,對設立縣級市的人口、經濟、資源環境與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四大類具體指標進行分析。支持滎經、天全、石棉等有條件的縣撤縣設市。

在昆明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8月份舉行的第十一次會議上審議並批准了《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提請審議撤銷嵩明縣設立縣級嵩明市的議案》,要求昆明市政府按照有關規定做好申報工作。

作為貴陽十大經濟強縣之一,黔西縣正在申請撤縣設市。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黔西縣GDP總值為207億元,位居畢節各縣第一,黔西縣城人口已突破20萬,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8.6%,被視作貴州最有可能獲批撤縣設市的地區。

自2014年至今,陝西省撤縣設市的腳步就不曾停歇,神木、彬縣獲批撤縣設市後,仍有子長縣、旬邑縣、勉縣、富平縣、蒲城縣、靖邊縣、綏德縣、黃陵縣等8個縣正在排隊等待撤縣設市。

在激烈的撤縣設市角逐中,縣域經濟發達、區域內城鎮化比例較高,城市規模較大的地區,獲批的可能性更大些。

縣為何對市如此趨之若鶩

為由“縣”到“市”,謀劃幾年甚至十餘年,縣為何對市如此趨之若鶩?

在衝刺縣看來,一字之別,差以千里。“縣”代表的是農業社會的管理方式,發展重點以農業為主,相較而言,“市”則代表的是城市化,發展重點以工商業或是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為主。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認為,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撤縣設市是大勢所趨。對於撤縣設市的經濟強縣來說,就像孩子長大後還穿著小衣裳一樣,改市後就可以穿上更合適的衣裳。

撤縣設市的利好有哪些?記者通過梳理已獲批或正在爭取撤縣設市縣的公開報道或是政策文件發現,“有利於經濟轉型,進一步擴大對外交流,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資金和資源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進一步明確城市功能定位,提升規劃標準,從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城市品味,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和管理格局,增強縣城的綜合承載功能。”“有利於推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和轉移人口的市民化,帶動二產、三產的快速發展,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促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統籌並進。”“進一步提升地區知名度。”“將會得到中央、省政府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並提高資金扶持標準,城市建設力度將進一步加大。”等已經成為各地標配,發展訴求基本一致。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張光廷稱,荔浦撤縣設市填補了廣西北部無縣級市的空白,特別是桂林市有17個縣(區)無一個縣級市的空白。而且,荔浦是廣西桂林、賀州、梧州、柳州和來賓等五市接合部,獨特地理位置,工、農業的優勢集成對桂北、桂中、桂東將起到很好的輻射帶動作用。

再如,昆明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認為,撤銷嵩明縣設立縣級嵩明市,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嵩明區位交通、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等優勢,推進全市城鄉一體化發展,增強城市發展承載力,促進滇中新區加快跨越式發展,支撐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助力雲南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丁長髮舉例說,“縣”在招商引資中往往處於邊緣化地位,而“市”則對外形象較好,在工商業發展以及服務業發展方面享有多項優惠政策,有利於招商引資。

正因諸多利好,撤縣設市浪潮日漸火熱,但也出現了“新瓶裝舊酒”的擔憂。對此,丁長髮建議,在撤縣設市時,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更多地考慮撤縣設市對周邊地區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就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發達國家發展經驗來看,縣仍是固定的行政單位,並沒有因為城市化水平的大幅提升就急著擺脫縣。與撤縣設市相比,更重要的是探索新的縣制、市制改革方向,研究行政區劃的總體改革思路,持續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