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賣「白菜價」眼鏡,年收入超2億美元,估值17.5億美元,這個眼鏡品牌靠什麼成功?

文 | 林川

眼鏡行業的暴利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比如一塊成本價31元的鏡片,市場零售價可以高達249元。

毛利率高達87%!

其實在美國也是如此,成本30美元左右的鏡片,零售店的價格則變成了270美元,足足上漲了8倍。

面對這種不講理的暴利,一群來自沃頓商學院的大學生,成功的顛覆了傳統眼鏡行業,在市場上大獲成功。

不僅年收入超2億美元,獲得了市場估值17.5億美元,而且深受美國普通民眾的喜歡,而且連明星們也愛不釋手。

它就是Warby ParKer。

作為攪局者,它是如何顛覆傳統行業,靠賣“白菜價”眼鏡走向成功的呢?

公司成立8年,估值17.5億美元

很多時候,公司的成立都源於一場“意外”,Warby ParKer最初的誕生也是如此。

早在2010年,那時候Warby ParKe眼鏡公司還沒有成立,它的創始人Dave還在美國沃頓商學院唸書。在一次坐飛機的旅途中,Dave把自己的眼鏡弄丟了,儘管這只是一副普通的眼鏡,但是當時的零售價也要700美元,這對於一個窮學生來說,可是一筆巨大的額外開支。

靠卖“白菜价”眼镜,年收入超2亿美元,估值17.5亿美元,这个眼镜品牌靠什么成功?

為什麼一副眼鏡會這麼貴呢?

因為當時美國大部分眼鏡都是通過線下門店銷售的,僅有約1%的比例是通過網路銷售完成的,而現在門店的眼鏡,其實都出自同一家公司。也就是說,市場便被壟斷了,價格自然很高。

於是,Dave認為只要能夠做出與線下相同品質的眼鏡,同時價格更便宜,那麼肯定會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在經過一番調查和研究後,Dave和幾個沃頓商學院的朋友便打定了主意,建立了一家賣眼鏡的網上平臺,也就是現在的Warby ParKe。成立第一年,他們就賣了10萬副眼鏡,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功。

前不久,Warby ParKe獲得了7500美元的E輪投資。如今的Warby ParKe眼鏡公司擁有1400名員工,總估值達到了17.5億美元。

難免好奇,這家公司是如何在傳統眼鏡行業的壟斷之下,尋求出一條捷徑,衝出包圍圈的。

讓我們一步步揭開它成功的成功之道。

95美元的“白菜價”切入市場

對消費者來說,已經習慣了在街邊的眼鏡店配眼鏡,所以Warby ParKe面對的首要難題就是如何說服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去網上買。

最有效的方式是: 價格便宜!

相比於普通眼鏡店售價500美元一副眼鏡,Warby ParKe大多數眼鏡的售價只需要95美元,相當於實體店的1/5。

靠卖“白菜价”眼镜,年收入超2亿美元,估值17.5亿美元,这个眼镜品牌靠什么成功?

也就是說,只要眼鏡質量和眼鏡店的相差無幾,那麼在高性價比面前,可以說是相當誘人的。

如何做到低價?

一方面通過削減供貨渠道、供應商,直接與眼鏡廠合作,通過網上銷售;另一方面,Warby ParKe眼鏡總共只有27款,這樣每款產品中投入的研發資源就更多,以便最大化的滿足消費者的產品需求,降低總的生產成本。

免費試戴的營銷推廣

傳統購買眼鏡的方式是,去眼鏡店配鏡片,然後挑選鏡框,等幾個工作日之後再來取走眼鏡。

因此,對於網上購買眼鏡的消費者來說,如果不能一次性挑選到合適的鏡片和鏡框,那就增加了購置成本,覺得很麻煩。

靠卖“白菜价”眼镜,年收入超2亿美元,估值17.5亿美元,这个眼镜品牌靠什么成功?

所以, Warby ParKe推出了免費試戴服務。

簡單的說,就是由消費者在網上一次性選擇五副眼鏡,免費送上門,消費者可以享受最長五天的試戴,直到消費者決定購買哪款,再回到網上重新下單。如果體驗不滿意,重新寄回即可,不需要承擔運費。

這樣一來,消費者便相當於承擔零風險,無形中增加了消費者與網站的信任度和好感。更重要的是,在試戴期間,消費者往往會向身邊的朋友徵詢意見,或者發表在社交媒體圈,這樣又增加了品牌的曝光,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最好的口碑都是口口相傳,這樣免費試戴的營銷推廣,儘管增加了物流環節的成本費用,但通過售前和售後的服務,建立起了品牌影響力和口碑,慢慢獲得了消費者的信賴。

垂直化電商+線下體驗店

儘管在電商領域,亞馬遜一家獨大的地位無可撼動。但是在某些細分領域,其他電商平臺也有著各自的優勢。

比如說男鞋,你會想到BeckettSimonon網站;如果要買剃鬚刀,你可能會去Harry's線上店等到。同樣的,提到購買眼鏡你也可能去Warby ParKe。

靠卖“白菜价”眼镜,年收入超2亿美元,估值17.5亿美元,这个眼镜品牌靠什么成功?

自己設計自己生產再到自己銷售,不需要經過其他渠道,也不需要像亞馬遜這樣的平臺電商分流,還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喜好裝飾店面,推出具有十足創意的產品,培育客戶忠誠度。

這就是Warby ParKe的垂直電商模式。

不過,隨著公司的不斷髮展,Warby ParKe的眼鏡品牌也越來越有知名度,銷量也越來越高。但是,創始人Dave發現了一個痛點,那就是無法做到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

因為只有與消費者面對面的交流,才能第一時間的知道客戶的訴求,以便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敏銳的嗅覺。

為了克服這個痛點,2013年5月, Warby ParKe在紐約建立了他們第一家實體體驗店。截止到目前,這個數字規模已經擴大到了60多家。

作為一家線上起家的眼鏡公司,為什麼要回到傳統線下銷售的模式呢?

在談及這個問題時,Dave這樣說道: “隨著Warby ParKe網上銷售眼鏡的大獲成功,大一批企業開始進行模仿,因此在商業模式上的優勢開始消失。另一方面,隨著品牌知名度的提高,消費者更希望能夠在線下店裡觸碰到產品。”

相比於線上來說,線下面對面的服務則顯得更加的有溫度。

“買一副捐一副”的慈善營銷

一般來說,很少企業會選擇在初創階段涉足慈善,但是Warby ParKe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

受帆布鞋製造商TOMS慈善營銷的影響,因此Warby ParKe也提出了“買一副捐一副”的策略,即只要消費者購買一副眼鏡,Warby ParKe公司就無償捐贈一副眼鏡。

這樣一來,一方面既樹立起了正面的品牌形象,擴大的品牌的知名度,為企業長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另一方面,也履行了社會責任,並且讓更多的人關注慈善事業。

畢竟在全世界,有將近10億人有眼鏡需求但是沒有辦法得到。 更有意思的是,此項策略儘管增加了公司的額外成本,但是據一份調查顯示,有46%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公司這項公益事業,並且願意為此支付額外的價錢。

這個結論應該值得其他的企業思考,與其將全部的精力花在廣告營銷上,不如試著從慈善入手,尋找新的突破口,也別有新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