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管理條例》21年來首次大修,截至去年全國遺體火化率48.6%|有理數

9月7日,國家民政部公佈《殯葬管理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這是條例施行21年來首次大幅修改。每一次殯葬改革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殯葬改革在中國提倡了六十餘年,如今這項工作進行得如何?

殯葬改革60年簡史

1956 年國家站在“節約土地,移風易俗”的高度提出實行火葬,拉開了我國殯葬改革的序幕。

《殡葬管理条例》21年来首次大修,截至去年全国遗体火化率48.6%|有理数

我國殯葬改革的最關鍵問題在於“土葬”轉“火葬”的改變。由於殯葬改革不僅僅是政策的調整,在中國“死者為大”的傳統文化背景下,它牽扯到更多的是風俗習慣、文化觀念方面。所以改革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很大的事件,例如“強行起棺”、“強制砸棺”、“骨灰棺葬”等。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文化觀念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火化殯葬,過去三十年裡全國火化率大幅提升。

近年來“火化率”穩定在50%±3%波動

火化遺體數上升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人口老齡化,近年來火化遺體數一直在上升,但火化率基本在一定區間內波動。

截至2016年底,根據民政部年度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當年火化率48.3%,比上年增加1.2個百分點。梳理1986-2017年數據發現,1986年至2000年全國火化率有一個較快的上升過程;2001年至2017年,火化率基本在50%(±3%)浮動,趨勢變化不明顯。

《殡葬管理条例》21年来首次大修,截至去年全国遗体火化率48.6%|有理数
《殡葬管理条例》21年来首次大修,截至去年全国遗体火化率48.6%|有理数

根據研究論文引述《民政統計歷史資料彙編》數據:1979年我國分別有火葬場、殯葬從業人員、殯葬專用車輛1608個、17753人、2132輛,年火化遺體102萬具。

到2016年底,全國共有殯葬服務機構4166個,其中殯儀館1775個,殯葬管理機構1005個,民政部門管理的公墓1386個。殯葬服務機構職工8.1萬人,其中殯儀館職工4.7萬人。火化爐6206臺,年火化遺體471.8萬具。

在傳統“土葬”和革新“火葬”的拉鋸之間,殯葬服務已慢慢發展起來。9月7日公佈的《徵求意見稿》條例修改就劍指墓位價格貴、殯葬商品和服務價格虛高等,首提殯葬公共服務,進一步適應目前的殯葬需求。火葬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殯葬改革各地差異:火化數/死亡數對比

推行“火葬”葬式並不是“一刀切”,國家《殯葬管理條例》就規定,全國各地因地制宜地劃定火葬區和土葬區,凡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地區,均劃為火葬區;交通不便的地區暫劃為土葬區。火葬區與土葬區的劃分,由縣(含縣級市、省轄市的區,下同)人民政府提出方案,經上一級人民政府同意,省民政部門審核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也就是說,非火葬區仍可實現土葬。

各地也因地制宜地先後制定了本地的殯葬管理辦法。有理數梳理了全國31個省份的殯葬管理辦法發現,在基本原則上,各地的條文和全國的《殯葬管理條例》有很大的相似處,但也存在一些具體措施上的差異。

此外,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的條文都規定,尊重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西藏2005年專門頒佈了《天葬管理暫行規定》,其中第一條規定:天葬是藏族人民的喪葬習俗。為了尊重藏族群眾的喪葬習俗,維護天葬臺及其周邊環境的正常秩序,加強天葬管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管理條例》,制定本規定。

《殡葬管理条例》21年来首次大修,截至去年全国遗体火化率48.6%|有理数

有理數收集了民政部公佈的2017年各地火化遺體數和各地統計公報公佈的2017年地區死亡人口數,考慮到人口流動等因素,各省的火化遺體數和死亡人口數不能直接揭示各地的火化率,部分地區若按此簡單計算火化率可能超過100%。但能看到一個趨勢,即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火化遺體數與死亡人口數的比值越大。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和火化率提升是否有因果關係,目前還很難直接證明。

殯葬改革“土葬”改“火葬”,不只是政策的變化,各地的差異就說明這是一個錯綜複雜的事情,如何更為妥當地推行“火葬”始終是殯葬改革的一道難題。

實習生:全思凝

新媒體設計:陳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