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財務自由?怎樣才能財務自由?

我們常說的財務自由是來自西方投資理財中的一個概念。財務自由是指你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

簡單地說,你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要超過或等於你的日常開支,這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渴望達到的狀態,如果進入這種狀態,我們就可以稱之為退休或其他各種名稱。

財務自由跟你是否年輕或有多少錢無關

如果你能從本職工作以外的途徑賺到足夠你日常開銷的錢,你就已經財務自由了。

我們之所以提出財務自由是把它作為投資理財的一個終極目標。

一個人投資理財為的是什麼?

在商業社會里,財務條件是對人身自由的最大約束條件,這種約束就像地球引力,任何人都無法擺脫這種引力。追求財務自由的目標就是將這種財務的“約束力”降到最低,尋求個人身心的最大自由。

一個人要做巴菲特幾乎不可能,但達到財務自由還是可能的。我們對財務自由的標準其實並不高,主要概括為以下幾條:

首先要學會賺錢

大部分人工作都是為了餬口、養家、養老,養車養房,為了成為一個體面的“成功人士”而努力工作。但是一旦不能工作,“成功人士”的積蓄就開始變少,面具被撕下來,風光不再。所以,即使不喜歡的工作也要幹,不喜歡的領導也不敢炒。

如果你是為了興趣而工作,那你就是在通往財務自由的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很多通過創業而成功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最初就是從“做感興趣的事”開始的,最初也不知道會獲得這麼大的一筆財富,金錢只是他們的一個意外收穫。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合理地職業規劃、跳槽和升職,都能夠帶來更多的工資,離財務自由也就越來越近。

第二是能留住錢

除了工資以外,還有其它收入是另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不工作的時候也能有收入,包括:房租、股票紅利、稿費。可能很多人擁有幾套房子,但關於房子的收租和還貸,每次計算都是負數,那麼這種就不叫做資產,而是負債,是負擔。

另外要理性消費,不做剁手黨,才能攢下資本。節制消費不僅需要剋制,也需要毅力。

第三學會投資

一般說來,每年投資收益率能達到5%,就能實現預期目標。每年都達到5%的標準,其實不少。所以需要找到你能懂的那一行,長期、穩定的拿到收益。

財務自由是為了解放身心,不再被錢拖累,如果能保持一顆平常心,財務自由也會給你帶來心靈自由

第四保持平常心

一個人要有多少資產,才能達至心靈的自由?

這實在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一個真正的“財務自由人”應該是一個既有錢,又有閒,和保持了一個平常自由心的人。錢不一定能使人自由;但沒錢,一定不自由。若要達至財務自由,既要身往之;還要心往之。

什麼是財務自由?怎樣才能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的最高造化你不必為衣食的節儉而感到羞愧,因為你不需要用大腹便便來證明你的富有;

你不必炫耀你的財富而得到尊重,因為你的人格已竟顯光輝;

你的財富只為:讓你所愛的人和愛你的人過上舒適和有尊嚴的生活。

這樣,財富才能使你達至真正的心靈自由。這也許才是財務自由的真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