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上市,王興說出了一個祕密


美團上市,王興說出了一個秘密


美團點評今天上市了,開盤即大漲,市值突破500億美金。

與此同時,今年39週歲的王興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是40歲之前把公司IPO市值帶到最高的一位中國人。如果不設年齡限定,王興是在馬雲、雷軍之外,把公司IPO市值做到最高的一位互聯網創業者。

換句話說,王興以最小的年齡創造了最高的IPO市值之一。這個紀錄,幾乎涵蓋了過去40年中國傳統行業和新經濟領域的所有上市公司,而美團點評本身正是傳統行業與新經濟的融合

另一方面,王興的創業年齡其實並不年輕了。從2003年回國“下海”,到今年美團點評上市,十五年的互聯網創業征程,足以讓他穿越互聯網的上、下半場。有意思的是,在王興回國創業的那一年,上海人張濤也創立了大眾點評,有時候,緣分就是這麼奇妙。

美團創立於2010年,到今年整整8週年。今年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特別多,小米和美團一樣,都是八年上市、先後在港交所上市。這很像2013年的中國互聯網。那一年,58同城、去哪兒、汽車之家等創立於2005年的公司經過八年抗戰終於登陸華爾街。八年,似乎是互聯網老炮兒們的“接頭暗號”。

美團的八年,離不開王興此前的七年摸索;王興不斷失敗的七年,也不能隔絕於美團的這八年。串起王興十五年的那顆金線,我覺得就是兩個字:耐心。

在公司內部,王興反覆跟同事講,你對未來越有信心,你對現在就越有耐心,這樣的理念同樣知易行難。美團的8年,王興卻有足夠信念能夠承受長期被誤解,王興說,“當五年、十年後,事情逐漸水落石出的時候,你就一騎絕塵了。”

美團A輪融資時,王興去見沈南鵬。此前沈南鵬見過的每家團購都比美團的數據好,團隊也都比王興更年長。但王興說,這個生意不能靠燒錢續命。王興上一次跟沈南鵬“講道理”,還是多年前校內網融資時。

“這麼早期,沒有數據,我們的判斷只有一個標準,就是人。”沈南鵬說。那次見面後,紅杉很快拍板投資美團。“快速拍板的背後,是基於我們對這個行業的判斷以及對王興本人的欣賞。”

紅杉在2010年成為美團的A輪投資人,也是A輪唯一的投資人。當然,紅杉也是大眾點評的A輪投資人,這也為日後兩家公司從兵戎相見到聯手合併埋下了伏筆。

2012年,移動社交成為風口。我當時正在一本雜誌做一個社交App的封面選題,就聯繫了美團公關,希望王興能以一個社交領域“過來者”的身份,談談自己的觀感。當時美團剛剛拿到阿里的B輪投資,千團大戰激戰正酣,沒想到王興居然答應了接受採訪。

全程兩個多小時,王興只談社交、不談團購、有問必答。事後我想,也許王興對社交還有“舊情”吧。但換一個角度看,對答應別人的事有耐心,也就是對自己的事情有信心。轉年,美團完成對團購行業的清場,同時上線外賣。

王興身上的標籤很多,最著名的一個是“打不死的小強”,其實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意思。這個標籤屬於2010年之前,也就是王興創業的前七年。這七年其實也是BAT三巨頭成型的七年,而王興從做校內到做飯否,一直都沒有離開巨頭的射程,真正的“平頭哥”。

2010年美團成立之時,也是移動互聯網大幕開啟之時。中國互聯網變天了。後來王慧文總結美團拓展新業務的原則時,一個核心判斷標準就是“新業務所處的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是否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以團購為代表的O2O,恰恰是需要將互聯網精神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的時代變量。這既是巨頭們不擅長的事情,也是有路徑依賴的創業者們不易察覺的事情。

無論是前面七年還是後面八年,王興始終與巨頭為伍。只不過,此前七年先是遇校內到騰訊、接著飯否遇到微博,在社交這條道路上總是與巨頭正面交鋒;後面八年,王興和美團其實是找到了一條巨頭尚未涉足的賽道,而且這條賽道足夠寬、足夠長,以至於成為巨頭“爭取”的對象。王興不僅一直在重塑自己,也在影響巨頭。

放在中國互聯網的整體格局之下,美團點評的價值在於它是一個沒被時代和巨頭消滅的變量。2010年BAT無所不能,創業者暗無天日,甚至王興本人都站在抱怨者的最前列。但小米、美團、頭條等公司的崛起,至少能夠讓人看到“革命的種子”不曾熄滅。美團點評上市既是給王興曾經的失敗打氣,更是給無數創業者打氣。

有人說王興是新一代企業家,這個“新”的起點主要來自於2010年之後的美團,似乎之前的創業經歷都是“敗筆”。但我覺得正是這個“敗筆”才更能凸顯今日之王興的價值。創過業的人都知道,一次失敗帶來的內傷有多大。校內出名之前,王興和王慧文已經試驗了十幾個項目;而到美團成立之前,王興甚至沒有拿到過A輪投資。迎接失敗的,總是另一個失敗。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知易行難。沒有耐心,是堅持不到2010年的。前七年不能否定後八年,後八年更不能否定前七年。王興說,長期有耐心是一個“道”層面的競爭戰略,不是一個“術”層面的競爭戰略,基本上你的時間維度越長,能跟你競爭的對手就越少。

而從團購到外賣、再到酒店、電影票、出行等業務,王興就像開掛了一樣,一掃之前七年的頹勢。其實原因依然跳不出“耐心”二字:不走燒錢模式、進軍新業務時做足夠深入的思考和判斷、從不偏離生活服務這個主軸……無論環境怎麼變、巨頭怎麼變,始終是使命和願景驅動,而不是機會驅動。以成事為使命,賺錢是結果,這也是新一代企業家的顯著標籤。

坦率地說,小米、美團這些超級獨角獸的上市時間點,並不是最好的時候。中美貿易戰、國內去槓桿、經濟結構調整……套用那句俗不可耐的話,“上市只是起點,而非終點。”過去八年,中國互聯網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紅利,當這種紅利漸漸褪去,才是真正考驗創業者的時候。從資本的邏輯看,美團點評已經成功了,但從事業的角度看,還有很長路要走。

王興的下半場,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