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一個人熟不熟,就看交往時累不累

為什麼你覺得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這麼累?有時候跟陌生人可以放開聊天,跟親近的人反而有更多顧慮。其實,越親近的關係,你才能看到一個人更復雜的一面,於是,交往也就越複雜。

你有幾個微信賬號?你的微信又有多少分組?每個分組裡又都是什麼人?

你發在朋友圈的記錄,會不會有某些內容可以對這個群組的人可見,某些內容則絕對不能被那個群組的人發現?

我們默默按照內心的評判標準,分門別類的羅列著朋友圈的標籤,然後把我們的其中一面,定向展示給某部分人

當我們習慣性只想給一部分人看到自己的某一面,這一面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人設。

只想讓你看見這一面的我

你跟一個人熟不熟,就看交往時累不累

大多數人設置朋友圈分組和小號,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不可避免地面臨一些現實的窘境,尤其是當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糅雜在一起,而生活圈子又比較複雜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一些衝突的狀況。

每當公司推出新的宣傳文案,領導可能會給大家下達任務必須轉發朋友圈以示支持,可是經常發營銷廣告恐怕很容易讓朋友反感。為了不打擾別人,你只能選擇分組發送。

當你下班後和朋友約會,拍了美美的食物剛要發朋友圈,突然想起來公司裡好像還有同事正在加班,這樣大張旗鼓地秀照片也許會讓領導覺得你不如其他同事努力。為了不影響你的職場印象,你只能選擇分組發送。

當你生病頭疼腦熱渾身無力的想發個朋友圈,或者偶爾熬夜胡吃海喝的難得瀟灑一把,看看時間已經零點過後,如果讓父母看到你的生活日常恐怕又會增添許多擔憂和唸叨。為了不讓父母過多操心,你只能選擇分組發送。

一些東西不能讓前任看見,分組;這些東西不能讓現任看見,分組;這些只想讓閨蜜看見,分組……

不想讓你看見另一面的我

你跟一個人熟不熟,就看交往時累不累

我有一個有4個微博賬號的朋友,她在每個賬號上,扮演著不同的人,分別是沉迷追星的女大學生分享各種手作書摘的旅行達人到處吃瓜起鬨的八卦博主日常碎碎唸的個人樹洞,在不同的賬號上她擁有天差地別的網友圈子。

直到有一天,她登錯了賬號,用“旅行達人”賬號圍觀了一次勁爆的八卦,“正經”人設有些崩塌,場面一度有些尷尬……

平時,她在每個賬號裡如魚得水,所以其實從另一個角度看,人設也賦予我們更多的空間和自由。大多數人都有著多面,而有的面,我們不想讓有的人看見。

在分組的設置裡,我們漸漸有了自己特定的人設,慢慢營造出自己對某個群組的針對性形象。

領導同事不知道你其實是一個cosplay能手;父母長輩不知道你其實凌晨三點還在夜店嗨;同學朋友不知道你其實還是一個微博大V。

在不同的人設裡,讓我們能夠相對輕鬆的扮演那個想要成為的自己,不至於受到過多外界的束縛與評判——針對特定的圈子,圈出自己想要的社交圈,能省去很多不被理解的麻煩。

只是想讓你認可和喜歡我

你跟一個人熟不熟,就看交往時累不累

我們都希望贏得更多人的喜歡和認可,所以

很多時候,我們下意識在人前扮演外界所期待的樣子。我們謹小慎微地塑造著自己的人設,滿懷著顧慮和擔憂。

  • 你可能急著升職加薪,卻不敢在人前表現出自己的焦慮,你怕別人覺得你太功利。

  • 你可能一心向往遠方,想去大千世界走走看看,卻不敢表現出自己的憧憬,你怕別人覺得你做白日夢。

  • 你可能下班以後只想躺著看腦殘劇,卻還是發著看書健身的朋友圈,你怕別人覺得你太懶、趣味太低級。

一個社交賬號,足夠展示跟你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你,也足夠你經營自己的形象:體貼全能的好媽媽、技能滿點的好爸爸、感情專一的好青年、只愛小眾的獨行俠……

然而,當我們過於習慣性扮演理想中的自己,我們可能會過於追求自我形象的完美,而一些人似乎也漸漸迷失在自己刻意營造的人設泡沫裡,最終遭到真相的打擊。

前陣子被網絡曝光的相聲演員侯耀華的女徒弟,因為頻繁展示自己的奢侈生活而引發大眾的好奇,然而最終被揭穿她所秀出的奢侈品大多都是仿冒貨。

藝人陳翔因為在一檔真人秀節目裡表現出失戀後舊情難忘的痛苦,儼然一副深情款款的好男人形象,贏得了很多觀眾的憐惜和好評,然而後來被爆出分手原來是因為他自己出軌。

我們在現實生活裡總是面臨著重重的壓力和掙扎,你精心給自己塑造的人設也許確實能夠幫你獲得更多認可和掌聲,甚至取得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可是,當我們一味去粉飾真實的自己,除了面臨著萬一人設崩塌之後的信用風險,我們也很容易陷進自我迷茫的困境裡,愈發看不清自己的真實需求

真實,就是你最好的人設

你跟一個人熟不熟,就看交往時累不累

人本來就是有很多面的,一個人完全可以有多重角度的人設,面對不同的情境展現自己多樣化的人格特質。這既可以幫助我們掌控一些事的局面,也能豐富我們的人生體驗。

而有的時候,人設未嘗不是一種自我的保護,它幫我們設置生活與工作的邊界,化解一些尷尬的情境,讓我們可以更加輕鬆和自由的做自己。

如果你在不同的人設之間轉換卻覺得遊刃有餘,說明人設賦予了你更多的可能性,讓你能夠活得更加輕鬆和自如。

但是,我們也要意識到,人無完人,我們永遠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如果你不具備A面的特質卻一定要強裝A面的形象,時間會告訴你,人設崩塌只是早晚的事。

因為,你真實的氣質、想法、喜好、性格、價值觀,往往更多會表現在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細節裡。

所以重要的是,你所塑造的那個人設是

在特定情境下,你確實願意施展出來的特質,而並非都是違心的假裝和扮演而已

如果你被重重人設所累,而這些人設與真實的你尚且有些距離,你要不要看一看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而你是不是真的需要這些人設?

因為唯有真實地做你自己,才能讓你在任何情境下,都能獲得真正的坦然與安心。

當你真正願意接納自己,你可能不會再那麼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和評判,你也不會再過於追求在別人眼中的所謂完美形象。

因為你知道這就是真實的你,哪怕會有一些不被人所理解和接受的缺點,但你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你並不需要被別人來證明你的價值。

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人設中發掘對自己的期望,然後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對於真正在意你的人來說,真實的你,就是你最好的人設。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學研究生在讀,自由撰稿人。擅長情感婚姻分析和職場發展指導,幫助個案以公正客觀的角度整理思路,積極健康的經營生活。微信公眾號:淺仁Tarot,微博:淺仁Taro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