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雲棲大會:3萬平方米的展區藏著哪些黑科技?

提到雲棲大會,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去年,一名杭州阿姨專門在大會現場給女兒相親,想找一名程序員做女婿。

實際上,阿里巴巴集團在2009年成立了阿里雲,同一年舉辦網站開發者論壇,也是雲棲大會的前身。

今年已是第九屆的雲棲大會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盛會。在大會舉辦地雲棲小鎮3萬平方米的展區,阿里與合夥夥伴展示了覆蓋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等各領域的前沿技術。為期4天的大會預計將吸引6萬人到場,因為一票難求,原本售價5288元的VIP門票一度在閒魚上炒至上萬。這個讓全球“程序猿”趨之若鶩的大會到底藏著哪些黑科技?

飛艇Hold住全場

無論從任何方向進入雲棲小鎮,首先看到的是一艘印著“阿里雲天空物聯網LoRa站”字眼的巨大飛艇。它遊弋在大會上空,低調又神秘。這艘飛艇有什麼用?這個疑問由阿里雲首席智聯網科學家丁險峰在主論壇上揭曉。

探访云栖大会:3万平方米的展区藏着哪些黑科技?

丁險峰關閉了展區內所有物聯網網關,數據大屏上的幾十種數據瞬間暗了下來。隨著一聲“啟動”,大會上空懸停的飛艇上的LoRa物聯網關被同時開啟,接著現場的物聯網設備迅速被飛艇上的信號連接。之後,一個菜鳥無人小車載著包裹,從地下20米的倉庫,穿過會場,穩穩來到等候在那裡的用戶面前。當他拆開包裹的一瞬間,主論壇數據大屏上立即顯示“包裹被打開”。

丁險峰稱

“阿里雲天空物聯網”展現了從地面40000米高空到地下20米的上天入地,完整覆蓋的物聯網絡,並將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持續為大會服務。他表示。

飛艇演示僅僅是物聯網呈現給大眾的具象一面,阿里雲在當天宣佈啟動“達爾文計劃”,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包括平臺、芯片和微基站在內的全鏈路生態服務,交付給企業一張自有可控的物聯網。

“紙板守門員”讓你百發不中

在雲棲小鎮國際會議中心的C館展區,是阿里生態體系內最新的技術的“集結號”,囊括了阿里雲、阿里巴巴數據中心、達摩院、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菜鳥等展示內容。

探访云栖大会:3万平方米的展区藏着哪些黑科技?

展廳進門的左手邊,是用4萬塊樂高積木搭建的未來城市互動沙盤。這塊沙盤結合中央控制系統及AR等工具,只需要用ipad瞄準相應的場景點擊,就可以看到阿里巴巴在城市治理、農業、工業、服務業等領域的技術驅動能力展示。

記者體驗發現,在屏幕上點擊沙盤中的金融街二號樓,大樓就會“起火”。阿里雲ET城市大腦就會“跳”出來,通過對火災地點的分析,計算周邊交通及路況,將警報分發給距離最近的消防局、警察局和醫院等協同部門。

探访云栖大会:3万平方米的展区藏着哪些黑科技?

作為奧運會的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一直在探索將運動和技術做結合。去年的“雲棲跑”今年升級為“雲棲智能運動會”,新增智能籃球、智能足球、智能自行車、智能高爾夫等環節。在智能足球區域,守門員只是一塊人形擋板,通過機器視覺可捕捉高速球體,無論射門的角度多麼刁鑽,這位“守門員”都能迅速作出判斷,精準將球撲出球門。

D館的阿里雲衝浪體驗區一早便開始排隊,你可以身著泳衣體驗海邊衝浪,阿里雲還會通過視頻捕捉和機器學習技術,為每位衝浪體驗者提供由機器智能自動雲端剪輯的15秒短視頻,除了娛樂,也會你提供運動姿態矯正分析。據悉,該項技術在迭代後,將作為2020年奧運會衝浪項目的技術儲備。

區塊鏈可防“蹭名牌”

就在雲棲大會開幕前一天,杭州互聯網法院和螞蟻金服聯手,司法區塊鏈正式上線運行,成為全國首家在審判工作中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法院。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螞蟻金服展廳的區塊鏈展示沙盤人氣相當旺,作為全球區塊鏈專利申請排第一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已經把區塊鏈這個前沿科技深入淺出地帶到日常生活中。

患者用支付寶繳納掛號、門診和住院費後,相關電子票據就會立刻發送到支付寶“發票管家”裡;用現金、醫院APP、醫保卡付費的患者,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檢查單上的二維碼,就能掃出一張電子票據。

網上的澳新洋奶粉正不正宗, 用支付寶掃一掃即可實現全球原產地正品溯源。目前,螞蟻區塊鏈技術結合天貓國際,產自澳洲、新西蘭的26個品牌的奶粉,每罐奶粉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即溯源二維碼)。

接下來,在這個月底,在市場上一直被“蹭名牌”的五常大米,也將引入螞蟻金服區塊鏈溯源技術,在五常大米天貓旗艦店銷售的每袋大米都會有一張專屬“身份證”。

無人車送貨,刷臉收快遞

家門口的收包裹神器——菜鳥小盒,智能刷臉取件櫃,送貨上門的無人車……隨著菜鳥將IoT技術應用到物流領域,消費者將會享受到更多元的末端收貨體驗。今年5月31日,菜鳥宣佈IoT戰略,使用IoT技術連接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實現各種物流要素的實時在線,智能調度。

探访云栖大会:3万平方米的展区藏着哪些黑科技?

在雲棲大會展館內,菜鳥展示了基於IoT技術的未來園區,這一園區在無錫啟用,實現了園區管理的智能化。而成群結隊的機器人,則在園區無人倉內進行自動化的商品揀選、包裹生產,為物流提速。

在配送的末端,刷臉取件櫃、懸掛在家門口可伸縮的菜鳥小盒等IoT設備已經實現了實時在線。當消費者步行或者開車進出小區時,通過人臉識別以及車聯網系統,可以獲得包裹在驛站內的信息,並通過語音交互,要求包裹按需投遞。

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把包裹投遞到智能櫃,或者菜鳥小盒,甚至使用無人車送貨上門,這些智能設備將會滿足消費者多樣的收貨需求。

菜鳥方面介紹,菜鳥通過五年努力,使用電子面單等平臺級技術產品,解決了包裹數字化的問題。目前菜鳥正在全面推進物流IoT戰略,投入IoT、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關鍵技術研發,推動倉儲、分撥、車輛、人員和智能櫃等物流全要素數字化升級,既能夠實現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物流體驗。

這個雲棲大會真是太有趣了,

你想去嗎?

探访云栖大会:3万平方米的展区藏着哪些黑科技?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