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中國位於歐亞大陸的東端,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多民族的國家。中國的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三,世界第一大人口國,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最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人文景點,是世界旅遊大國之一。要在一篇文章說完中國文明是不可能的,編者只能簡單概述很小一部分的文明密碼,以後將繼續揭開更深層次的文化解密。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中國龍脈

龍脈即是風水中以龍的變化來代表山脈的走向,起伏,轉折,變化。其中主山為“來龍”,由山頂蜿蜒而下的山樑叫“龍脈”。以我國的三條大河來劃分龍脈,稱為三大幹龍。長江以南的山脈成為南龍。長江與黃河之間的山脈稱為中龍。黃河,鴨綠江之間的山脈稱為北龍。三大幹龍的起點為崑崙山。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崑崙山是中國乃至世界龍脈的發源地和鼻祖。古時便被看作為產生源氣之所。黃河由它發祥而出,它是生氣之源,物本之源。北龍沿黃河通過青海、甘肅、山西、河北、東三省等北部地區,延伸至朝鮮半島而止,最後連接了日本列島。北京、天津等城市處於北龍之上。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中龍通過黃河、長江之間的地區,包括四川、陝西、河北、湖北、安徽、山東,到達渤海終止;西安、洛陽、濟南等,均為中龍氣聚之所。南龍沿長江通過雲南、貴州、廣西、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等南部地區入海而停止,通常把香港、廣州、福州、南京、上海等城市劃為南龍。

中國文字

中國文字屬於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是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其歷史可追溯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書,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體的正楷。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漢字是世界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中國曆代稱為漢字的主要出於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東南亞地區很多國家都曾經使用,或者在漢字的基礎改變成其它類型的字體。

中國文學

中華民族的文學具有有數千年悠久歷史,以特殊的內容、形式和風格構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審美理想,有自己的起支配作用的思想文化傳統和理論批判體系。中國文學分為古典文學、現代文學與當代文學。歷代眾多的中國作家、豐富的作品、獨特的風格、鮮明的個性、誘人的魅力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光彩奪目的瑰寶。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自古以來,中國文學一向以韻文為主流,尤其是有不少以描畫自然景物及歌頌友情等等為主題的抒情詩。。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有最出色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詩詞中有李白、杜甫、屈原、李清照、司馬相如等大家。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

春節,中國傳統節日之首,最受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也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節日,中國每年的春節將至,喜迎新春的氛圍不僅瀰漫在中華大地上,而且洋溢於全球各地。每年農曆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才算過年結束。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中秋節是在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端午節是中國三大傳統節日之一,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最初是因為古代百越人民為了崇拜龍圖騰而舉辦的祭祀的活動,有用龍舟競賽的形式拜敬龍神的習俗。

中國樂曲

中國傳統樂曲是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出來的,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歲月積澱和總結中形成了專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特色。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從西周開始民間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湧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漢時流行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絃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

中國戲劇

中國戲劇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600年前崑曲就誕生在江蘇崑山一帶,以宋詞音樂為基礎,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文明密碼:追溯中國古韻風骨

戲劇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髮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如今有360多個劇種。文人把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習俗都融入到舞臺戲劇當中,今天當我們欣賞到中國傳統戲劇的時候,一方面是欣賞戲曲的表演本身,另一方面則可以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