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庫高峯已過 麥市行情也該「歇歇腳」了

主產區小麥價格在經歷新一輪上漲之後,近日市場追漲情緒已不高,個別高價區還小幅回調。隨著粉企“雙節”前補庫高峰臨近尾聲,麥市階段性上漲行情基本告一段落。近段時間以來,國內小麥市場購銷較為活躍,制粉企業階段備貨積極。受此支撐,各地小麥價格穩中偏強,整體高位運行。市場監測顯示,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普通新小麥價格為2430~2550元/噸,較上月同期上漲30~60元/噸。

補庫高峰已過麥價高位調整

近期,隨著秋收即將大範圍展開,部分貿易商為秋收做準備,出售小麥積極性提高,市場供應量增加,加之制粉企業節前階段補庫已基本進入尾聲,主產區小麥價格整體止漲趨穩,局部高價區小麥價格出現小幅回調。

當前,河北石家莊容重770g/L、水分13%的新產普麥收購價1.23~1.26元/斤,山東德州容重770g/L、水分12.5%的新產普麥收購價1.24~1.26元/斤,河南安陽容重770g/L、水分12.5%的新產普麥收購價1.24~1.25元/斤,江蘇淮安容重760g/L、水分12.5%的新產普麥收購價1.19~1.22元/斤,安徽亳州容重760g/L、水分12.5%的新產普麥收購價1.18~1.21元/斤。河北、山東及河南北部部分地區小麥價格出現0.01~0.02元/斤的小幅回調。

優質小麥價格依然堅挺。當前,山東菏澤“濟南17”優質小麥進廠價為2700元/噸,河南新鄉“鄭麥366”為2700元/噸,河北石家莊“藁優2018”為2690元/噸,均與月初持平。

進口麥銷售底價下調後首拍成交火爆,尤其南方銷區制粉企業競拍積極,單場成交量創近年來新高。9月13日,進口麥拍賣計劃銷售2013年美2號軟紅冬麥146.98萬噸,成交48.53萬噸,成交率33.01%,成交均價2133元/噸。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各地秋收陸續展開,農戶及貿易商正在騰出倉容、資金收購玉米,出售小麥意願較強。後期市場看空預期加重,9月下旬小麥價格已很難再延續前期的上漲勢頭。

集中收購入尾夏收基本定局

截至9月10日,主產區小麥累計收購4601.1萬噸,同比減少2208.2萬噸。其中,河北收購418.6萬噸,同比減少132.6萬噸;江蘇收購1017.4萬噸,同比減少220.3萬噸;安徽收購520.2萬噸,同比減少433.9萬噸;山東收購814.8萬噸,同比減少163.3萬噸;河南收購1022.6萬噸,同比減少1123萬噸;湖北收購143.8萬噸,同比減少102.8萬噸。

8月份以來,制粉企業陸續開始階段性補庫,目前已進行了1個多月的時間。從主產區新麥5日收購量來看,近期的收購量已在不斷減少,說明企業的補庫已基本收尾。距離主產區小麥集中收購期結束尚有10天時間,各地小麥收購已進入尾聲。有關專家指出,今年夏收小麥市場化收購發揮主導作用,收購比重佔九成以上,且市場優質優價明顯。

麵粉價格上調再漲難度加大

在需求向好的推動下,部分制粉企業陸續上調麵粉出廠價格。當前,特一粉出廠價:河南鄭州3060元/噸,河北石家莊3120元/噸,京津地區3100元/噸,山東濟南3020元/噸,江蘇徐州3060元/噸,較前期上漲20~60元/噸。

近來,麵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隨著氣溫下降,終端市場面粉消費逐漸回暖,尤其“雙節”食品企業用量增加,進一步拉動麵粉消費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小麥價格不斷上漲,制粉企業原料成本增加,加上麩皮、次粉等副產品價格持續低迷,企業為維持合理的利潤空間,上調麵粉出廠價格。

按照往年規律,隨著麵粉經銷商節前集中採購告一段落,尤其“雙節”過後麵粉需求將放緩,市場消費也將重新進入平穩期。另外,由於制粉行業競爭較為激烈,企業對面粉提價相對謹慎,預計後市麵粉價格上漲空間將相對有限,再漲困難較大。

麥價已處高位關注後期政策

8月中下旬以來,由於主產區小麥價格持續穩中偏強,目前價格已基本漲至階段性高位,後期續漲市場風險加大,近日普通小麥價格止漲趨穩、個別地區出現小幅回落也基本說明了這一點。

市場階段性上漲行情過後,小麥價格是否會繼續出現下跌?筆者認為,受市場階段利好基本釋放的影響,後市部分地區小麥價格或繼續進行小幅調整,但整體穩定的大趨勢不會改變,原因是夏糧集中收購已進行了3個多月時間,加之今年產區部分地區小麥受災較重,當前市場質優小麥糧源已經不多,且持糧主體多為貿易商。由於收購成本較高,將抑制小麥價格大幅下跌。

去年以來,國家密集調整小麥收儲及銷售政策。在首次下調小麥最低收購價的同時,兩次下調臨儲小麥、跨省移庫小麥及進口小麥銷售底價。今年集中收購結束後,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將擇機重啟,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也會亮相。如果後期國家臨儲小麥拍賣底價及2019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維持不變,或者不進行大的調整,小麥市場整體將維持穩定。如果政策調整幅度超過市場預期,中長期小麥市場價格偏弱趨向或不可避免。

作者:張榮勝;來源:糧油市場報;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