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流量困境:如何從流量思維升維到「流量池」思維?

突破流量困境:如何從流量思維升維到“流量池”思維?

流量,是當今很多企業、創業者、微商都面臨的巨大問題,特別是大流量都向BAT等平臺聚集,平臺牢牢掌控著流量的輸出。中小企業和商家能力有限,獲取不到流量,只能反過來依附大平臺,靠著大平臺給予的小流量艱難的生存維持著。大家已經發現,傳統的流量思維已經越走越難。

相比傳統流量思維的獲取流量然後變現,神州專車CMO楊飛提出了“流量池思維”,即獲取流量並通過儲存、運營和發掘等手段,再獲得更多流量。基於流量池思維,總結出了一套“急功近利”的流量佈局和營銷轉化方法。

所謂“急功”:快速建立品牌,打響知名度;所謂“近利”:快速轉化,提升銷量。中小企業要走出流量困境,不妨學學這本書裡講到的方法。

流量就像企業的一日三餐,企業缺流量,必定活不了,流量轉化差,必定活不長。

企業獲取流量與轉化流量,其關鍵在哪裡呢?

兩個方面,一個是品牌,一個是成交轉化。

突破流量困境:如何從流量思維升維到“流量池”思維?

一、品牌是企業的流量護城河

為什麼品牌如此重要?

首先,品牌解決人之問題。讓消費者記得住並能和競品區別開來(心智佔有)。

其次,品牌解決信任問題。消費者因為放心會優先選擇品牌,錯選代價低。

再次,更高級的品牌是一種文化或信仰,具有很強的韌性和生命力。比如星巴克、蘋果、可口可樂等品牌。

通過品牌信息改造,增加導流方式,實現“品效合一”,即打響品牌的同時,實現營銷效果轉化獲得現金流。

打造品牌,構築流量護城河,有三種最常見的定位方法,即對立型定位、USP定位和升維定位,並以神州專車威力進行的分析。

突破流量困境:如何從流量思維升維到“流量池”思維?

二、轉化為企業持續輸血

獲取流量,其實核心功夫也是轉化能力,不管是用戶花時間看廣告、下載APP、領取補貼、掏錢消費,都是一次轉化,只是藉助了不同的工具或載體,設定符合遊戲規則的機制去獲取流量和轉化流量。

轉化的內功在哪裡?

“落地頁是第一生產力”,如今不管大企業小企業,都繞不開這個話題,特別是投入大量資金做推廣,文案轉化差,可能會拖垮整個項目虧得血本無歸。

我曾在大學期間參加過一個收費10萬元的營銷文案訓練,加上這幾年為企業和創業者做諮詢輔導的經歷,深深體會到轉化能力、特別是落地頁打造的重要性。

完整的“成交型文案”腳本,有完整的體系,並且能拆分成二十多個部分,每個部分有講究,而且每個部分之間銜接順暢。企業一般的落地頁設計,只需要用到其中部分,楊飛總結了實戰比較強的“落地頁邏輯架構6要素”:

1、梳理出核心賣點和品牌、活動信息。

落地頁首部一定要能抓住眼球,展現品牌、活動的信心賣點,簡單、直接、快速有效的告知訪問者:我是誰,我能提供什麼,我和其他同類產品有什麼不同。

2、品牌的整體印象與產品口碑。

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落地頁就是對品牌的第一認知,所以設計和構圖一定要遵循簡單、直白的原則,切忌頁面雜亂、信息混亂、操作流程冗雜。

3、消費者益處。

做營銷最大的難點就是從消費者的角度想問題,從消費者的角度去展現賣點。消費者考慮的是“你的產品能給我什麼”,而不是“你的產品的規格型號是什麼”。提供額外價值、獨特價值,或給予巨大優惠,都可能促使他們完成衝動型消費。

4、權威認證。

消費者在看到並不熟悉的產品或品牌時,相關的權威認證會提升信任,降低疑慮以及使用產品的心理成本。畢竟,沒有任何一個消費者希望自己是新產品的“小白鼠”。

5、用戶留資。

用戶留資是落地頁的核心作用,所有的工作目的是希望用戶註冊、購買或留下他們的資料,完成流量到用戶再到銷售的轉化。

6、索取有效信息。

不要在落地頁中索取不需要的信息,首先,額外的信息對企業來說是無用的;其次,信息索取越多,消費者對企業規範產生懷疑、牴觸。所以,索取最關鍵信息即可,比如加密後的微信號、手機號碼等。

流量根,品牌是土壤,轉化是陽光雨露,缺少這些企業就長不成參天大樹。

【來源:陳信誠,實戰營銷人,為多家企業和創業者提供諮詢輔導,著有《轉型王道:微商、社交電商實戰系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