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和「新製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布局?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作者 | 程一祥

題圖 | 站酷海洛

9月19日,2018年雲棲大會在杭州開幕。來自六十四個國家的超過十二萬數據科學愛好者來到了杭州雲棲小鎮參與了這次活動。去年,阿里斥資1000億元成立的達摩院,今年交出了量子計算實驗室和“平頭哥”半導體公司兩份答卷,劍鋒直指基礎科學研究。

馬雲在繼新零售後大談“新制造”的價值,預言中美貿易摩擦可能會持續二十年,只有擁抱新技術和新思想的新制造業才有機會生存下來。

作為全國最前沿的數據科學盛會,2018年雲棲大會如期在杭州雲棲小鎮開幕。今年大會的主題是“數字驅動中國”,不僅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CEO張勇等阿里重磅嘉賓出席,還有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勵建書等來自數學基礎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

去年雲棲大會,馬雲一面大談“新零售”,一面邀請了姚期智、潘建偉等“中國科學界的半壁江山”,成立了阿里達摩院;今年,馬雲把話題換成了“新制造”,達摩院則帶著平頭哥半導體、量子實驗室等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中。

▍阿里將成立“平頭哥”半導體公司,正式進軍芯片行業

在今年的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CTO張建鋒宣佈,阿里將成立一家芯片公司“平頭哥半導體公司”。“平頭哥”將由達摩院自研芯片組織和其四月收購的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整合而成,新公司的人數將達到200-300人。與達摩院一樣,在前期,阿里將會對平頭哥進行投資和扶持,未來希望它成為一家獨立運營的市場化半導體公司。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阿里將成立“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

“平頭哥”這個名字,來源於馬雲最近的一次非洲之行。在非洲大草原上,馬雲看到了一種背部為灰白色,身體是黑色,頭部毛髮酷似理了個平頭的動物——蜜獾。它的體型與中型犬相當,外表看上去很可愛,但實際上,蜜獾是吉尼斯世界紀錄中“最大膽的動物”,非常具有攻擊性,幾乎會攻擊所有動物,對一切無所畏懼。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蜜獾,外號“平頭哥;圖片說明:百度百科

據說,在給公司取名字的時候,阿里芯片團隊曾經想要叫“蜂鳥”,寓意“小而快”,表示未來團隊研製的芯片體積小、速度快。同時也跟“螞蟻”、“菜鳥”、“飛豬”、“盒(河)馬”、“天貓”一樣,契合阿里動物園一貫的命名風格。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蜜獾挑戰獅子

但馬雲最後決定使用“平頭哥”(甚至不是“蜜獾”),態度堅決,聽說是看中了平頭哥“天不怕地不怕”的天性和精神,以及相信“小的力量”(在非洲,蜜獾常常挑戰體型大自己幾倍的動物,例如獅子等,毫不畏懼),體現阿里的創業精神。


張建鋒在雲棲大會上說:“平頭哥是在非洲大草原上有很神奇的動物,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敢做,也很講究技巧跟智慧(它是為數不多會使用工具的動物)。因為我們是剛出來,剛剛在做這個事情,所以希望阿里巴巴這家半導體公司,能夠學習這種精神、相信我們自己的選擇跟夢想。為了實現夢想我們要持續負重地前進,真正體現阿里巴巴創業的精神。”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阿里巴巴CTO張建鋒

阿里有意芯片行業已不是秘密。早在達摩院成立之初,其最重要的一個職能就是研發人工智能芯片。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髮展,強有力的計算芯片是下一個制約技術發展的重要瓶頸。

其中,人工智能技術的核心深度神經網絡,對計算力的要求非常高。谷歌曾經做過一個測算,如果在自己的圖像搜索、照片、雲視覺等服務都提供深度神經網絡計算的話,將會大大增加計算負荷,需要成倍地增加服務集群。因此,谷歌在2016年推出了自己自研的深度學習芯片TPU,速度比傳統的GPU、CPU組合快15-30倍,但成本只有其1/5。

谷歌的在芯片領域的經驗,一定程度上解釋阿里為什麼要成立自己的芯片公司。如今,不論是阿里雲、淘寶還是螞蟻金服,阿里對核心的計算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是未來人工智能行業競爭的戰略高地。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阿里的芯片計劃

張建鋒介紹,阿里將在明年發佈第一款神經網絡芯片NPU,主要應用在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場景。另一方面,阿里還將自主研發一些嵌入式芯片CK902系列。這是一款應用在智能設備終端的芯片,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

除了人工智能芯片,張建鋒還表示,阿里正在建設自己的量子實驗室,正在準備製作量子芯片,希望兩三年內能夠作出一款量子芯片。

在去年的雲棲大會前,馬雲邀請了十幾位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召開了一個座談會;今年,馬雲又邀請一批科學家,不過他們都來自數學領域,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田剛、勵建書等。馬雲十分重視數學等基礎學科的研究,今年更是發佈了兩個數學相關的獎勵項目。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馬雲與11位數學家在杭州交流

阿里鼓勵基礎科學研究的方式非常“壕”——有錢任性。未來,阿里將會為大中華地區35週歲以下,或博士畢業6年內的信息技術、半導體、智能製造的學者評選達摩青橙獎,獲獎的青年學者將得到100萬現金獎勵和科研資源支持。另外,阿里還將在全球舉辦數學競賽,獎金高達幾十萬元。

馬雲自己不太擅長數學,1982年,他第一次參加高考時,數學只考了1分,不過他這次卻對數學表現出了非常高的熱情。

他在演講中表示:“有人總問:數學有什麼用?我認為因為無用之用才是最具有價值,我們這個世界,都希望立刻有價值,都要能夠馬上產生效應,但沒有人類背後巨大的付出,就不可能有今天美好的未來。所有的人都想到馬上收穫,就不可能有未來。”

▍馬雲:中國未來需要”新制造“,製造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除了成立芯片公司、大力投資量子計算、數學等科學研究意外,馬雲在這屆雲棲大會中的主題還有一個——新制造。

這不是馬雲第一次呼籲“新制造”了。

早在2017年浙商高峰論壇上,馬雲就提出,新零售的下一步就是新制造。而現在,在中美貿易寒冬的大環境下,馬雲舊事重提“新制造”,可能是想為中國製造的轉型再加一把勁。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馬雲在雲棲大會力推“新制造”

馬雲表示,在未來十到十五年內,所有制造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痛苦,落後的製造業將會消失,新制造將重新定義客戶市場、供應鏈等所有和製造業相關的商業、運營和服務。

馬雲口中的新制造,是基於數據科學的新型製造模式。大數據是生產資料,雲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是生產關係。傳統的製造工廠是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相同的產品,這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而未來的新制造工廠,則是用流水線的方式生產個性化的產品,這是數據時代的產物。

而要做到“流水線般”的千人千面的個性化生產,需要打通用戶數據、對設備進行智能控制、利用物聯網提供便捷服務等等,這些是“新制造”的核心。

“不擁抱新制造業的企業,就像盲人開車”,馬雲毫不留情對傳統制造業發出了抨擊,“特別是現在有些製造業利用了互聯網拓展了自己的營銷,帶動了一定的銷售額,但是這並不表明你們具備了明天的能力。製造業不管你已經擁抱互聯網還是沒有擁抱互聯網,必須思考未來的製造業該如何去走。”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圖片說明:有超過12萬人來參加了2018雲棲大會

馬雲認為,新制造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新制造的競爭力不在於製造本身,而是在於製造背後,它背後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未來的創造就業的重點不是製造業,我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一定是現代服務業成為就業的主要發動機。因為流水線上大部分的工作都會是標準化的,只要是標準化的機器都可以取代,但是體驗、服務和創新、創造是機器未必能夠替代的。”

幾天前,美國擬對中國展開新一輪提高關稅政策。馬雲在演講中提到,貿易摩擦是技術革命帶來的必然,是中美兩國成長過程中的必然。在長達三四十年的中美貿易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沒有矛盾是不正常的,有矛盾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我們相信貿易摩擦中肯定會有很多中小企業很困難,但是我也相信困難當中會冒出一批優秀的企業,那些用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技術的企業一定會成為未來的贏家。

“我是相信這句話的:‘他強任他強,明月照大江’,只有做好自己,要有長期的思想準備。本次貿易摩擦不可能在兩個月,兩年內解決,要有20年的長期思想準備,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因為20年足夠讓任何一個企業成為未來的阿里巴巴,成為未來的亞馬遜。未來製造業是,貿易不是集裝箱,而是包裹為主,貿易的驅動者不是哪個工廠,哪個企業,而是成千上萬的消費者,當製造業沒有了國界,貿易成為人人參與的時候,規則就需要重塑,貿易今天傳統的貿易問題將會不再存在。”

馬雲最後呼籲所有企業向“新制造”變革,過去10年零售業所面臨的巨大的痛苦,將會很快會降臨到製造業,而轉型“新制造” 的企業將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注:除特別標註外,圖片均來自於阿里雲)


期待更多數據俠乾貨分享、話題討論、福利發放?在公眾號DT數據俠(ID:DTdatahero)後臺回覆“數據社群”,可申請加入DT數據社群。


▍加入數據俠

“數據俠計劃”是由第一財經旗下DT財經發起的數據社群,包含數據俠專欄、數據俠實驗室系列活動和數據俠聯盟,旨在聚集大數據領域精英,共同挖掘數據價值。瞭解數據俠計劃詳情請回復“數據俠計劃”,申請入群請添加DT君微信(dtcaijing003)並備註“數據社群”,投稿、合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半導體和“新制造”,阿里的下半場如何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