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縣:優化農業區域布局 大力發展再生稻

映象網信陽訊(記者 吳彥飛)9月的商城縣,金桂飄香,風景怡人。正值秋收,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記者跟隨中央、省主流媒體採訪團在全國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來到商城,瞭解這座山區農業縣。

商城县: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大力发展再生稻

商城縣是山區農業縣,也是全國優質糧工程縣、河南省糧食核心區建設重點縣,以水稻為主的糧食生產舉足輕重。近年來,商城縣圍繞農業部提出的“提質增效轉方式、穩糧增收可持續”的工作主線,以調整種植業結構、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致力於強基礎、促轉型、抓增收、保供給、惠民生、助脫貧,先後獲得“國家水稻、油菜高產創建示範縣”“國家小麥高產創建示範縣”“全國農村實用人才認定試點縣”“國家級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示範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等驕人殊榮,農業農村工作亮點紛呈。

農業區域佈局逐漸優化

不斷推進優勢農產品生產向優勢產區集中,中北部小平原及丘陵地區,以種植小麥、“雙低”油菜為主,輔種紫雲英;南部山區以小麥為主,發展蠶豆、豌豆等小雜糧,改造和發展新茶園。中部丘陵地區宜油則油、宜麥則麥,宜紫雲英則紫雲英,沿河灣地發展蔬菜。同時,利用中北部鄉鎮的光熱水等有利資源,大力發展再生稻生產和稻蝦綜合種養。

扶持特色產業發展

近年來,商城縣積極推進食用菌產業發展,成立了農業局食用菌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了商城縣食用菌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進芡實產業發展,成立了商城縣芡實產業協會,全縣芡實已發展到5000畝;做好再生稻生產和稻蝦綜合種養技術指導服務;示範推廣稻鴨共作技術,成立技術推廣小組,牽頭制定了《商城縣稻鴨共作生產技術規程》。選取了5家有種養經驗、積極性高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建設了200畝標準化的稻鴨共作示範基地。據悉,相關企業正牽頭成立“商城縣鴨稻米產業聯盟”,註冊相關品牌,用品牌帶動商城縣“稻田鴨”和“鴨田稻”做大產業規模。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

商城縣立足豐厚的自然資源稟賦和優勢資源基礎,結合“一核、兩湖、三河、四區、五環”發展思路,分線路、分區塊進行項目謀劃包裝,實現連線成片,構建全縣域休閒農業旅遊框架,形成以生態觀光旅遊、度假養生旅遊、農業節事旅遊、民俗文化旅遊、紅色革命旅遊、新興特色旅遊等相輔相成、同步發展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格局。著力打造“早春到鄉村去踏青”“初夏到農村品美食”“仲秋到田間去採摘”“春節到農村過大年”等4條精品景點線路。通過不同類型、多樣化的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精品景點路線的制定及相關旅遊產品的開發,滿足不同層次的休閒農業旅遊市場需求。

不斷完善再生稻技術 為農增收

從2014年開始,近五年來,商城縣通過整合水稻高產創建、農業科技培訓、產業技術體系等項目資金和縣財政撥付專項資金,對再生稻的發展給予引導性扶持,再生稻面積呈現出逐年增加的勢頭。2014-2018年全縣累計示範推廣再生稻面積86086畝,再生季單產從2014年試種的350斤到2017年的大田平均400斤以上,最高單產達746斤。同時,依託信陽市農科院、南京農大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再生稻研究示範基地。針對生產上的一些技術瓶頸,開展了再生稻適宜品種篩選、再生稻基質化育秧技術、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頭季不同收割時期不同留樁高度對再生季產量的影響、配套高產栽培技術和高產高效機理等相關研究。目前已制定了比較完善的再生稻生產技術規程。

由於再生稻不需要投入很多的勞動量,且生育期短,日產量高,50天左右的生育期可獲得畝產300斤以上,畝增加收入300元以上。同時,再生稻能減少勞動力投入,減少藥、肥、水投入,適應了生態農業發展的新要求,社會、經濟、生態效益兼備。因此,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為增強再生稻效益,做好再生稻品牌。商城縣還通過引導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參與開發再生稻米品牌,使再生稻米市場佔有率得到了進一步提高。目前商城縣永豐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再生稻生產為主,註冊了“粵豐”牌再生稻米商標。“山信”、“兄弟米業”等一批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也紛紛參與再生稻米加工,為再生稻生產這一“雙贏共生”的穩定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