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 歌舞人生

大別山腹地商城縣黃柏山腳下,有一對夫妻,丈夫是“商城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妻子是“放蝴蝶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幾十年來,他們為傳承民間傳統文化載歌載舞——

本報記者劉向東本報通訊員丁大成楊緒偉

“鳥愛青山魚愛水,我愛河南山水美。大別山上杜鵑紅,豫東平原焦桐翠。黃河兩岸風光好,母親河水最優美……”悠揚的歌聲,從流經長竹園鄉的灌河西側一棟居民樓裡傳了出來。這是黃憲夫婦正在輔導12歲的孫子唱他們譜曲的民歌。

因為孫子也喜歡音樂,前不久,黃憲夫婦特意買來了鋼琴。

商城縣長竹園鄉地處鄂豫皖交界處,是一個“雞鳴聞三省”的地方,也是遠近聞名的歌舞之鄉。隨著時間的流逝,這裡的民歌手越來越少了,剩下的幾個,唱得最好的是黃憲。

“山歌本是古人留,這山傳到那山頭。前人唱來後人應,千年萬載總不丟——留在世間解憂愁。”初見黃憲,見面的寒暄是他唱的這樣一首民歌。

64歲的黃憲,三歲開始學唱民歌。在他的記憶裡,他6歲時跟著種藥材的姥爺學彈鳳凰琴,上小學時他就開始唱民歌俚調。高中畢業回鄉幹了半年農活,他被抽到鄉里搞文藝宣傳,拉板胡,唱民歌。隨後,他考上信陽師範專科學校,畢業後成了數學教師,卻割捨不掉對民歌的熱愛。

說話間,黃憲忽然一笑,“我父親和我,都是通過民歌獲得愛情的哩!”他的歌聲又起:“姐家門前一棵槐,手撐槐樹望郎來。娘問小女望什麼?我望槐花幾時開。”一曲唱罷,黃憲講起了他父親的故事。他父親是一個藥農,上山採藥時心儀了一個姑娘。姑娘的歌唱得不是很好,也不好意思唱,但在父親板胡的“邀約”下,他們漸漸有了“夫妻對唱”——“大公雞呀咯咯叫,把我的情哥吵醒了。我拿菜刀剁你的頸,我拿開水燙你的毛——看你亂叫不亂叫……只要哥心合妹意,不問家中窮不窮。”黃憲說,很多年了,他還記得母親早年喜歡唱的這樣一首民歌。“其實早些年我們這裡的人差不多都會唱,薅草、插秧都有人唱。”

生動活潑的民歌,讓黃憲發自內心喜歡,初中時每逢週末,他就蒐集整理民歌小調。每年假期,他除了幫父母幹農活,就是去附近安徽、湖北的鄉鎮聽人家唱民歌。因為方言不通,十幾歲的他往往要在陌生的山村待上多天,反覆乞求著人家唱,自己記錄下來並仔細整理。

1978年,黃憲結婚了。妻子範學榮,也是大山的女兒。因為喜歡跳舞,十三四歲就成了村裡的文藝隊隊員。那時候,由於村裡條件簡陋,排演歌舞沒有伴奏,就常請能歌善奏的黃憲去拉板胡。漸漸地,兩人擦出了愛情火花。

“我是花了一百五十元娶了她!”黃憲的話音剛落,範學榮馬上接腔說:“我明明記得是一百二十元!”二人相視一笑,範學榮開腔唱道:“什麼出土尖又尖?什麼出土兩塊盤?什麼開花頭朝下?什麼喝水臉朝天?乾哥哥,你要猜到俺二人有姻緣。”黃憲立馬接腔對唱:“筍子出土尖又尖,黃豆出土兩塊盤。辣椒開花頭朝下,小雞喝水臉朝天。乾妹妹,我去年想你到今年。”

婚後第二年,黃憲參加高考,考入信陽師專數學系。畢業時,黃憲被分配到了商城高中,但他卻拿著派遣證執意回到了鄉里。黃憲說,他到鄉里報到那天,鄉黨委書記把全鄉的村支書都叫來開座談會,當著十幾個村支書的面問他:“人家畢業都‘飛’走了,你為什麼要回來?”

“當時我很緊張,不知道都說了些啥。但我知道我回來,就是為了我們這裡的民歌小調。”黃憲說,隨著知識層面提高,他對民歌也有了新認識。他一邊教學,一邊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歌研究。迄今,他已整理出300多首傳統民歌,會唱500多首,“我敢說,現在對商城民歌這一塊兒,沒人比我會唱得多。”黃憲說,之所以會唱的比整理出來的多,是因為他不想讓那些糟粕再流傳下去。“以前我們這裡文化生活非常差,山民在山上勞作時,都喜歡隨便自己編著唱,難免有些低俗內容。”

“我一直覺得,傳統的東西要繼承,要發揚光大,更要去粗存精。”

黃憲目前已退休四年,由他領頭組織的民間文藝宣傳隊已成立六年。六年裡,他們除了組織人員在鄉鎮廣場演出,還經常到留守老人多的鄉村去。“每到一處差不多都是人山人海,還經常需要協調派出所派人維持秩序呢!”黃憲說,他們還經常出去參加比賽,“年年獲獎,都是一等獎,二等獎都很少。”

“知道我們的演出為什麼會受歡迎嗎?因為我們演出的內容,90%以上都是結合形勢新編的!”黃憲說著,衝妻子範學榮招手示意,又一曲脫口而出:“鑼鼓一打響連天,蝴蝶舞得團團轉,歌頌黨的好政策,扶貧政策到長園……”伴著黃憲的歌聲,範學榮翩翩起舞。這是她最拿手的“放蝴蝶舞”——這個舞蹈,原本表現富家小姐愛上長工踏青幽會的情景,他們在花叢中捉放蝴蝶,表達愛慕之情。這個舞蹈由民間傳說演變而來,黃憲夫婦將它重新改編,輔以全新的曲調,去年,他們為這個舞蹈成功申報了信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商城縣每年考上大學音樂系的,90%以上的人是我們鄉的。”黃憲的學生李長貴,大學畢業後也回到鄉里當了老師。他告訴記者,他的音樂啟蒙來自黃憲老師,黃老師教書時,每次上課前都要領唱一首民歌。

“雖說現在唱民歌的不多了,但興趣還是得從小培養。”黃憲說,他開了十多年的音樂培訓班,免費培訓的500多名學生中,有60多人考上了大中專院校的音樂系,至少有一半人畢業後回到縣裡成了音樂教育人才……

這些年,黃憲創編的民歌也不斷獲獎。從縣裡到市裡,從省裡到全國,證書一大摞。《山村娃的夢》獲河南省第20屆新歌評選一等獎,《大別山上杜鵑花》獲全國第14屆青年歌聲創作大賽一等獎……

“山歌不光是情歌,也有勵志、敘說人生喜怒哀樂的。現在,我正在努力多創作一些讓年輕人喜歡的、積極向上的民歌。”黃憲說。

河南日報9月14日人物時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