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投資:普洱茶行業將進入品質時代

首先,這次炒作是局部炒作,盤子有限,普洱茶市場不會整體崩盤,但名山古樹茶、價格虛高的品牌茶會擠去一定的泡沫。當然,去泡沫化的過程是相當痛苦不堪的。

其次,普洱茶從2002年底興起以來,已經走過十餘個年頭,擁有紮實的群眾基礎,再也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這是普洱茶市場很難崩盤的根本原因。普洱茶市場會面臨一次探底,但行業機會遠大於危機。洗洗更健康,為這幾年浮躁的行業來一次深度洗牌,行業結構將得到治理,資源將得到優化配置,進而能開啟全新的普洱茶時代——品質時代與超級大盤時代。

再次,當房地產泡沫破滅以後,中國因貨幣超發而四處氾濫的資本將苦苦尋求全新的投資機會,可以預期將來會有天量的資本投資農業,有人已經在鼓吹“農業:未來的房地產”之觀點。而普洱茶作為雲南生態農業的投資高地,在未來將成為資本的吸金窟,天量資金的進入,不但使得普洱茶受益,也會惠及滇紅、滇綠,甚至是雲南烏龍茶。從而使得雲茶由普洱茶一枝獨秀,變成三駕馬車並轡齊驅,甚至是加上雲南烏龍茶在內的四輪驅動。

縱觀普洱茶從十餘年前之興起,可以分為大盤時代、小盤時代與未來的超級大盤三個階段。大盤時代是普惠主義的時代,只要說是普洱茶就不愁賣,其已於2007年下半年結束。小盤時代是炒作稀缺資源的時代,大益等品牌與古純被挖掘出來,變成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香餑餑,一登龍門,價格牛氣沖天,而更多的臺地茶沒有交到這樣的好運,價格一直低迷,大面積的茶園因茶價不理想而乏人採摘,甚至被拋荒。小盤時代已於今年上半年衝高回落,目前正處於痛苦的調整期,而面向未來的超級大盤時代就在這長達一兩年的調整中將噴薄而出。

未來的基本面大抵如此。但普洱茶要真正走向超級大盤時代,還需做兩個艱鉅的功課——品質與專業市場的培育。

品質,大家都能理解是怎麼一回事。而對於專業市場就有必要進行概念界定。專業與非專業是針對消費者而言的,懂茶的就是專業茶客,針對專業茶客進行開發就是做專業市場。開發,或者說培育專業市場不僅僅侷限於懂茶的消費者,因為專業茶客本身是喝茶的意見領袖,茶生活方式的傳播者,他們會影響自己圈子內許多不喝的人來喝茶,進而來喝普洱茶。抓住專業市場,也就是抓住了行業的價值高地,抓住了普洱茶的意見領袖,以粉絲經濟的形式來拓展市場。要贏取專業茶客的信賴,茶葉品質與品牌感化力是關鍵。因為這些都是懂整的人,沒有真功夫與硬品質,是很難整合的。

為什麼品質與專業市場在未來如此重要?

因為這兩個東西能把代表未來的企業選出來。對於新興的普洱茶行業而言,每一次市場大變局,都流行某種觀念,並在這種觀念的關照下把代表行業發展趨勢的企業選出來。

首先,我們來看2002年到2007年的瘋狂普洱茶時期發生了什麼?這個時期,茶葉被當成了炒作獲利的工具,是普洱茶的金融屬性說了算的時代,誰會作秀,誰會炒作,誰具有先天可資炒作的基礎的企業與產品,受到市場瘋狂的追捧。在這個年代,產品品質不值得一提,垃圾也能被炒作大風吹上天。而到了2008年以後,茶行業垃圾茶塵埃落定,一地雞毛,炒作已經被千夫所罵、百夫所指,炒不動了,要賣品質差或者品質一般般的茶,連自己的嘴巴都通不過,又怎麼誘導消費者喝呢?這時,品質得到了空前的強調。你做的茶品質牛算什麼,我的是用稀缺的古樹茶做的,不是比你的更牛嗎?於是,一場建立在品質基礎上的稀缺性資源被挖掘出來了。但遺憾的是,回過頭來看,2008年到2014年,我們挖掘的是偽品質時代,即打著品質的旗號,做不夠品質的勾當。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此階段市場流行的概念,是建立在稀缺性品質的基礎上:古純強調的是自然的稀缺性,大益強調的是品牌的稀缺性。一種稀缺的東西,產量自然有限,那麼就給B貨、C貨的出現創造了條件。大益茶倒是A貨居多,但隨著產量劇增與價格飆升,大益茶的含金量急劇下降,成為著名的注水品牌,其的玩法跟B貨的境界差不多。

這是一個品質全面裝“B”的時代,筆者將之命名為“偽品質時代”。忽悠的中國式營銷盛行這一階段,這個階段跟大盤炒作時代一樣浮躁,稀缺性品質成了炒作的標的物,或真或假的古樹茶與品牌茶經過盛大的包裝,粉墨登場,價格可謂見風漲,短短數年其價格最高漲了10倍,甚至數十倍。

其次,我們來看,古純與品牌茶的泡沫已經中度破滅(之所以用中度,因為市場的信心還在,許多人手握重金等著抄底,泡沫的破滅程度有限),裝“B”至少該暫時停歇一段時間,要裝的話至少要等到數年後市場再次火熱再裝吧。當泡沫退去,哥喝的不再是人民幣,而是茶。既然是茶,那就要回到茶本身,對茶的品質的強調會空前重視起來,這就是普洱茶行業進入品質時代的根本原因。

在這個時代,市場會把專心做品質的茶企選出來,就像在小盤時代把大益跟古純茶選出來一樣。而茶企光注重品質化產品的生產就夠了嗎?顯然不是,還需要加大推廣的力度——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廣的落地之舉就在於專業市場,我們說好東西是為知音而作,專業茶客就是好產品的知音,這些人是喝茶的意見領袖,是新時代茶生活的倡導者,他們會把好產品與口碑企業從同質化嚴重的一般茶品與企業之中選出來。有好茶品,就有專業市場的知音,有忠實的意見領袖的存在,就會給茶企帶來巨量的粉絲,那麼在這個全新的時代專注於品質的茶企,可以打造像蘋果、小米那樣的粉絲品牌。何以故,因為高品質可帶來深度體驗,產生口碑傳播,從而成為粉絲品牌。

我們最後來梳理一下品質時代的思路:

1、以品質為主線來給普洱茶十餘年走過的路程斷代,可以分為前品質時代、偽品質時代、品質時代。

前品質時代,賺錢太容易,投資者、經銷商與消費者好忽悠,所以極端不重視產品品質,而去瘋狂追求產品產量。在偽品質時代,茶葉賣不動了,就去尋找產品的稀缺價值,這時古樹與品牌茶的稀缺性被挖掘出來了,被包裝成天下最牛“B”的品質,可惜是裝“B”。裝不外乎兩種原因,一是做假冒偽劣古樹茶利潤空間太大,被譽為“賣白粉的價,而不用操坐牢與殺頭的心”;二是稀缺的資源難找,也難控制,被逼裝“B”。而到了品質時代,行業真正有抱負的企業,不再只把目光盯向古樹茶,而轉向了品質二字。難道只有古樹茶才有品質嗎?顯然不是,臺地茶經過生態改造也會擁有良好的品質。加上普洱茶行業經過草根發展的創業期,一方面一批優秀的草根企業已經發展起來了,他們有能力做更大的事,另一方面行業外的大資本也紛紛進入,從而推動著行業資源的集中與快速發展,古樹純料對這些想做大做強的企業而言,盤子太小,只能做為品牌高端價值的一個賣點,要做量的話,還需要開闢龐大的臺地茶資源,對之進行高投入式的品質提升改造,讓其由名聲不好的臺地茶轉化為人見人愛的生態茶園。

在品質時代,行業的稀缺性資源會繼續受到各路資本的寵愛,但行業更多的優秀資源將被發現,或者通過高投入的改造而創造出來,做稀缺性不再是行業的唯一選擇,把不稀缺性的東西做出品質才是真正牛氣的事,才是未來的主流。曾經建立在稀缺性基礎之上的品質,走向了偽品質的邪路,而不以稀缺性為賣點的品質,將真正開創未來的品質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