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2017年10月19日,平原縣組織離退休老幹部來到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中國十大名村之一小崗村。小崗村是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一個縮影。想了解小崗村,那就跟隨我的鏡頭走進小崗村、尋找優秀共產黨員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大包乾紀念館佔地30畝,建築面積2600平方米,展覽內容真實全面地反映了大包乾的形成過程,大包乾帶來的變化,以及各級領導、媒體、友人對小崗的關心和支持。館內分為主展廳、多功能廳、附展廳、餐廳等,主展廳由《決擇》、《追夢》、《關愛》三個展區和大型群雕《十八顆紅手印》以及實物展臺、展櫃組成,真實再現了當年大包乾從醞釀到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其中部分珍貴圖片和史料屬首次公開。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1978年11月24日深夜,18名小崗村農民召開秘密會議,包產到戶。“紀念館裡呈現了小崗村的整個歷史,它再現了當年大包乾從醞釀到發生、發展的歷史過程。”作為紀念館負責人之一, 關友江對紀念館裡的點點滴滴熟記於心。在紀念館牆壁的兩側,掛滿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來 小崗村視察的圖片,還有國內外的友人以及各界人士來小崗村參觀的照片。而當年帶頭實行 大包乾的18名普通農民的巨幅照片則懸掛在展覽館的中間。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大包乾”紀念館新展館 ,總建築面積達5500平方米,是原展館的兩倍多,佈景面積4900平方米是原布展面積的近3倍。新展館分為溯源、抉擇、貢獻、鉅變、展望、關愛六個部分。整個紀念館在保留老館珍貴史料的基礎上,以翔實的圖片、文字、視頻資料,豐富多彩的展示和表現手法,創造性地設計了多處復原場景,通過逼真的藝術模型及造景,生動真實地再現了當年“大包乾”從醞釀到發生到發展的全過程。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從大包乾紀念館出來,參觀了當年的農家。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出了當年的農家,我們就徑直來到了沈浩生前事蹟陳列館,老同志們參觀了沈浩同志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照片及實物,觀看了介紹沈浩事蹟的教育片《紅手印留下的沈書記》,生動真實地瞭解了沈浩同志“兩任村官瀝血嘔心帶領一方求發展,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的感人事蹟,深刻體會到了6年來沈浩同志帶小崗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艱辛和不易.

沈浩 簡介

沈浩是安徽省財政廳派駐小崗村的選派幹部。他帶領村民辦工業、興商貿、科學種田,以市場經濟的頭腦發展種植、養殖和高效農業,發展農家樂生態旅遊。

 2006年,小崗村躋身2005年度“全國十大名村”。2007年初,小崗村被授予安徽省鄉村旅遊示範點稱號。2006年底,沈浩任職三年屆滿即將離開。小崗村村民們在挽留沈浩的申請書上按滿了鮮紅的手印,請求沈浩帶領他們幹三年。沈浩留下來了。又是三年的默默苦幹。

 2009年,任期又將期滿。186名小崗村村民又在挽留沈浩的申請書上按下紅手印。這一次上天讓村民們的願望落空了。2009年11月6日,沈浩在小崗村臨時租住的房子內去世,年僅46歲。這一次,沈浩永遠留在了小崗村。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我們與沈浩已經無法面對面交流了,閱讀日記是我們走進他內心深處的重要路徑。沈浩有寫日記的習慣,僅在小崗就留下29本個人日記和工作日誌。《沈浩日記》就是從他的日記中摘錄出版的,從大學時代到獻身小崗,時間跨度長達27年。這些日記雖經編輯選擇,但選編進來的都是原貌呈現,真實地反映了他的心靈世界。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他曾說過:“我一身都是北方農民的習氣,在機關找不到感覺,看看到村裡能不能找到一個幹事的舞臺。”這是沈浩的真實想法。2001年1月6日,一個小雨的夜晚,他在“新年也是新世紀的第一篇日記”中寫道:“回想走過的人生,學生時代較為順利,參加工作後環境很好,條件不錯,就是沒有好好把握”“人生走到這一步是不成功的,但不可太多嘆息,止步不前,更不可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在沉潛了很長時間之後,他決定走向小崗。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走進小崗村,尋找沈浩足跡

沈浩的付出贏得百姓認可。2007年元旦,沈浩在日記中對個人去留有一番權衡。他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都是想留下來,繼續幹一番事業。他暢想:“有小崗村前幾年打下的基礎,繼續努力不懈怠,到2008年改革開放30週年時,小崗村一定會發生巨大改變”。留下來,擔子更重。 2007年8月15日,雨。好長時間沒寫日記的沈浩,見縫插針寫了一段日記:“小崗村就是這樣,做不完的事,幹不完的活”。他說:“應該帶著快樂積極的心態去做,這才能繼續做下去,無怨無悔地往前推進! ”

短短的學習參觀活動結束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是一粒種子,深深地埋進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幟,高高地飄揚在這片希望的田野。 站起來,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你是一座豐碑。”這是中央媒體沈浩事蹟採訪團對沈浩同志的贈言。

攝影及撰稿 :小糊塗神(平原縣老幹部工作人員劉興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