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

南懷瑾老師: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


“尊師重道”,是人類文明的共通德性,無論中外都是一樣,只有禮儀形式上的不同,並無精神上的差別。

但在五千年來中國文化的傳統中,“師道”的尊嚴,“尊師重道”的精神和禮儀上的風氣,儼然已與“君道”互相對峙,構成“政”、“教”互助的特質。只要讀過歷史(不是現在學校裡的歷史課本),懂得中國文化史的人,都是瞭然於心,不待細說的。

即使沒有讀過書,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在文化傳統的薰染中,也都知道“尊師”的重要。尤其在過去的民間社會,不讀書,不進學校,自由從師學習百工技藝為專業的人,終其一生而“尊師重道”的精神和行為,比起讀過書,受過教育的人,有過之而無不及。至於習“武”的人,對於“尊師”,更加重視。

但在二十世紀的這個時代中,數十年間,師之不尊,道之不行,其所由來者久矣。因此政府與社會,苦心復興中國文化,強調“尊師重道”的行誼,每逢一年一度的“教師節”,特別提倡“敬師”的運動,實在是煞費苦心。

如果肯讀一下“四朝(宋、元、明、清)學案”和“五種遺規”等書,資料具在,在此不必多說,因此自明、清以後,各階層社會重視“師道”的觀念,普遍流行。

過去許多家庭的中堂,供奉了一個宗教式的牌位,上寫“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也便由此而興。所謂“一日從師,終身為父。”乃至尊重“一字之師”的美德,也便為大家所樂道。民間社會和宗教上“師父”的稱呼,以及帝王們在朝廷上對“師傅”的恭敬,也由此而成為當然的風俗。

可是,所說的這些故實,還只是歷史上的精神形式。事實上,自宋、明以後,“師道”的尊嚴,並非只是對學生們的要求。實際上,是師生互相尊重的禮儀。固然“一日從師,終身為父。”是對學生們的教誡。但是老師對於受業的學生,親情愛護,以及對他的學術思想乃至行為上,都須負起畢生的責任。

學生對於老師,固然視之如父,但是老師對於學生,在中國禮儀的傳統習慣上,向來都很謙抑,猶如兄弟的相處。所以古來稱學生為“弟子”,就有弟兄的意義。老師寫信給學生,除了“賢契”等文謅謅的稱呼以外,有時多以“仁弟”或“老弟”相稱。老師自己的具名之上,不是加上“友生”,便是“愚兄”,表示互相的尊重。

即使學生中了“狀元”,作了“宰相”,而在鄉的教師,始終是青氈一席,沒有博得功名,終老於白屋,一旦“狀元”或“宰相”的學生,衣錦回鄉,仍然還是執禮甚恭,猶如在學之日。由此影響所及,從前官場的儀注,對於門生故吏之間的感情,也如師生一樣。便是由於這種學風而來。

三十年前,我的一位老同學朱鐸民老先生,出任於某省廳長以後,偶然回鄉,馬上趕到老師墳上去拜奠一番,還為老師的家屬購買了幾畝田地,以供祭掃,因此大家交口稱譽,傳為美談,認為他是學生的模範。現在他已年逾八十,我們有時談到新知舊學時,真有無限的感慨。

當然!我說的這些,也許諸位同學認為是站在師長一面而言,並沒有說出中國文化史上師生彼此負責的事實。現在為了節省時間,只舉出宋、明以來歷史上兩三個故事,便可代表了這個觀念。第一個故事:就是宋代忠臣文天祥被陷在元朝的時候,他的學生怕他受不了威脅利誘,特別作了一篇祭文,連帶祭品偷偷地送給他。

南懷瑾老師: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

他看了一笑,帶信告訴學生們放心,他絕不會不忠而投降。第二個故事:我們都知道明代的忠臣方孝孺,不肯為明成祖的篡位寫詔書,惹得成祖要殺他十族。古代最重的刑戮是滅九族,明成祖對方孝孺的滅十族,便是加上一個師族。

這豈不是表示中國文化“師道”的尊嚴,和師生之間彼此負責任的事實嗎?第三個故事:便是清代的年羹堯,相傳他的秉賦非常惡劣,後來是靠一位明師教導出來而“文成武就”的。後來,他對請來教導子女的“西席”老師,也就特別恭敬、重視,優待異常。

但是他在老師教書的地方,卻貼了一付對聯:“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這付對子,雖然很粗鄙,但也正是對教育和師生之間的互相責任上,下了一個嚴謹的忠告。

有關過去的風氣,暫時講到這裡為止。最近二十多年來,我們所看到“尊師重道”的精神和風氣,只有在國民小學的學生們,還可以保存這些氣息。一開始進入中學,就漸漸地淡了,到了大學,就只有一些影子了,甚之,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至於一般的社會和家庭,有時提到老師一詞,等於代表了譏笑和諷刺的笑料名辭。在小學生們的純潔心靈中,大體說來,對於好的老師的尊敬,真有神聖莊嚴之感。看到老師就要敬禮,同時又一半膽怯、一半含羞親切地喊一聲老師。

可是一到初中,學生的年齡長大了,老師的尊嚴也走樣了——當然這與現行教育的學校制度是有密切的關係。於是對於“尊師”的態度,比起在小學時代,已經大大地打了折扣。再到了高中時代,比起初中,又減少到一半以上。

如果一考進了大學,學生與師長之間,就幾同陌路之人。甚之,離開課堂以外,在任何地方碰見了師長,還肯向老師翹翹下巴(不是點頭),舉舉手打個招呼,老師們應該有“受寵若驚”之感。

倘使親切地喊一聲“老師”,真會使你感覺到感激涕零,不勝感動呢!大學畢業以後,在別處遇見了老師,還能禮貌地招呼一聲,那會使你覺得其人可以“德配堯舜,道貫先賢”了呢!這種情形,是現代中國人和教育界心照不宣、顯而易見的事實。

我們由此可知,在現行教育制度的學風之下,教育程度愈高,知識愈豐富的,尊師重道的精神也愈減少。甚之,低到於零。唯有在軍事學校的教育方面,大體上還能保留了固有文化的精神,和袍澤情深的情感。

南懷瑾老師:不敬師尊天誅地滅;誤人子弟男盜女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