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大會丨阿里雲發布城市大腦2.0,王堅:數據挖了一條看不見的路

云栖大会丨阿里云发布城市大脑2.0,王坚:数据挖了一条看不见的路

9月19日億歐華東消息,由杭州市人民政府、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聯合主辦的雲棲大會在雲棲小鎮開幕,在上午的主論壇阿里雲公佈了城市大腦2.0。

2016年雲棲大會,馬雲首次提出“五新”戰略;2017年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成立,3年投入1000億元,立足基礎科學、顛覆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研究。本屆雲棲大會主題為”驅動數字中國“,將以杭州為數字化城市樣板,向外界解讀基於阿里雲技術下,城市在生活、產業、公共安全、交通、政務等各方面的數字化運作新形象。

本次雲棲大會以杭州為藍本,重點分享了城市大腦在數字化方面的改造,杭州從人文勝地到科技之城,已實現296項一證辦理事項,移動支付覆蓋城市95%的便利店,98%的出租車,智慧醫療實現7000萬人次就診。

現場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宣佈杭州城市大腦2.0正式發佈,將覆蓋主城區、餘杭區、蕭山區共420平方公里,一年擴大28倍。接管1300個路口信號燈、接入4500路視頻,通過七大生命體徵全面感知城市交通,並通過移動終端直接指揮杭州200餘名交警。

在2017年的雲棲大會上城市大腦1.0發佈,城市管理者第一次可以直觀地使用數據進行管理工作,在1.0系統中,系統可以管控信號燈、攝像頭,通過系統自動識別機制,可以為城市管理者智能化提示交通情況及智能調度。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王堅,過去杭州沒有城市大腦時,城市交通需要”錯峰限行”,2016年4月杭州提出了城市大腦建設,城市大腦上線後,杭州市交通優化實現大幅提升,以杭州市物理結構最複雜上塘高架北向南文暉路口為例,在城市大腦下,其速度提升了50%,相比北京,杭州市高峰上下班可以實現晚1小時出門,方便市民出行。

王堅認為“數據挖了一條看不見的路”,除了優化城市交通外,杭州在2017年有2200公里道路中有20%因為亞運會而被施工佔用,而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影響到城市交通的順暢運行。王堅在演講中提到,資源是城市開拓的基礎,傳統資源是物理資源,而現在利用數據可以幫助城市留下更多資源,利用數據避免城市資源浪費,進而實現更多資源的利用。

以下是王堅在雲棲大會上的演講實錄:

可能大家不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城市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城市是人類最了不起的發明,杭州在歷史上曾經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個城市,大概在宋朝。但後來不是了,所以大家認真的想一下,一個城市的發展,如果講基礎設施的話,其實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大概在150多年以前,在倫敦誕生的。

那麼杭州的第一條地鐵,是在2012年誕生的,當我們在2012年修了第一條地鐵以後,2013年杭州市區的早晚高峰時速低於20公里/小時,這是什麼概念?

全世界所有城市交通治理的方法,杭州也用了,就是錯峰限行,這是全世界所有城市用的方法,所以再想一下,從發展的角度,我們能不能找到另外一條途徑,來做這件事情,這不僅是為杭州想的一件事情,其實全世界的城市面臨的是同樣的挑戰。

所以我認真的想了,交通是一個城市的尊嚴,大家認真想一下,今天生活在杭州幸福嗎?作為一個杭州人,比作為一個北京人,每天早上可以晚一個小時出門,大家想想看,當城市有幾百萬、上千萬人口的時候,晚出門一個小時,是什麼概念!

其實我是沒有概念,這是一個有關城市發展,其實也是有關人的尊嚴的事情,所以當時我第一次看到這件事情的時候,還是蠻興奮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事情。

可以去想一想美國是怎麼解決的,大家如果去看那些很重要的科教片,比如說波士頓的BigDig,就是因為城市擁堵,要把一個城市的高架,埋到地上去,整整花了20年時間,花費了150億美金,只是把那個高架從地面搬到了地下。

那是隻有一條不到10英里的路,花了150億美金,所以大家認真想一下,他們在尋求什麼,他們在尋求一種新的資源,但是所有人在尋求這個資源的時候,他今天想到的就是怎麼把我們地面的資源拿出來,把地下的資源挖出來。

不管你是修地鐵,還是把一個高架修到地下去,我們今天很多的努力,就是在找那些地下資源,所以大家想想,科技到今天的承重,我們還有沒有其他資源可以使用,這是每一個人都要問的問題。

今天的城市,有一個前所未有的富有資源,那就是“數據資源”。

所以在2016年4月,杭州提出了要建設城市大腦,我覺得當時有一個非常好的定位,那不是單純的解決我們眼前的問題,讓我覺得,杭州要為世界城市的發展做探索,很有幸,我參與了。

那麼,今天的結果是什麼?

大家已經看到了,以杭州市物理結構最複雜上塘高架北向南文暉路口為例,在城市大腦作用下,其速度提升了50%。

實際上是什麼,是數據挖了一條大家看不見的路。

我覺得這是杭州經驗,至少我們找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方向。大家都講,道生一,一生二,三生萬物,我覺得2018年,這個三年可能是三生萬物的時候了,但是在講到這條路,今天站在我的角度,我在後面看,交通數字提高了,這個通行能力上去了,還不是最奇蹟的事情。

那對我來講,最奇蹟的事情,就是杭州在2017年有2200公里道路中有20%因為亞運會而被施工佔用,而這個過程中並沒有影響到城市交通的順暢運行。

如果我們用更少的資源,能夠完成我們所需要的交通這個需求,這是一個徹徹底底改變的東西,他不是簡單的自主性東西,城市大腦重新讓我們思考,一個城市的資源,是應該怎麼被調動使用。

我想,所有城市的發展,都是跟資源有關係的,這就是為什麼當年第一個城市建在水邊,因為他需要這些資源,所以不是簡單的一個擴充問題。

今天一個城市,他需要用全新的方法來思考,這不是你從一個根源的水庫,引來水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同樣就像剛才講的不是挖地下空間,可以換來一個城市的可持續性成長一樣。

所以,杭州不是一個交通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簡單水的問題,到最後其實就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城市大腦能不能為城市留下更多的資源,這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努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