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IC發布的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高層速讀

關鍵信息: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升級,提速降費政策穩步實施推動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顯著增長,網絡信息服務朝著擴大網絡覆蓋範圍、提升速度、降低費用的方向發展。互聯網普惠化成果顯著。

關鍵意義: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人,普及率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長3.8%;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

關鍵數據:顛覆性技術創新催生更多新業態、網絡安全與網絡發展並重、從消費互聯網時代進入工業互聯網時代、新文創、智數、強力推動5G商用促進物聯網變革,成為新時代最應關注的重大問題。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8月20日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人,普及率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長3.8%;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我國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優化升級,提速降費政策穩步實施推動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顯著增長,網絡信息服務朝著擴大網絡覆蓋範圍、提升速度、降低費用的方向發展。互聯網普惠化成果顯著。”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曾宇如是說。

以下是內容摘要:

01

中國網民規模超8億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普及率為57.7%;2018年上半年新增網民2968萬人,較2017年末增長3.8%;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8.3%。

02

互聯網理財使用率提升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我國互聯網理財使用率由2017年末的16.7%提升至2018年6月的21.0%,互聯網理財用戶增加3974萬,半年增長率達30.9%。我國互聯網理財用戶規模持續擴大,網民理財習慣逐漸得到培養,資管業務打破剛性兌付有效降低金融機構業務風險,減少監管套利,同時進一步提升機構主動管理能力,推動互聯網保本理財產品向淨值型理財產品加速轉化,貨幣基金髮行放緩,促使互聯網理財市場朝著合理規範化方向發展。

03

移動支付使用率保持增長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至2018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和使用網上支付的用戶佔總體網民的比例均為71.0%,網絡購物與互聯網支付已成為網民使用比例較高的應用。一方面,電子商務、社交應用、數字內容相互融合,社交電商模式拓展了電子商務業務,電商企業推出具有數字內容的多元化購物場景。在此基礎上,電子商務總體保持穩定發展,在協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絕大多數支付機構接入網聯,提高了資金透明度和網絡支付的安全性,手機網民中使用移動支付的比例達71.9%。

04

互聯網娛樂業態健康發展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018年上半年,網絡娛樂市場需求強烈,相應政策出臺以鼓勵引導互聯網娛樂業態健康發展。網絡音樂原創作品得到扶持,網絡文學用戶閱讀方式多樣,網絡遊戲類型的多樣化和遊戲內容的精品化趨勢明顯。

網絡音樂截至 2018 年 6 月,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 5.55 億,較去年末增加 673 萬,佔網民總體的69.2%。手機網絡音樂用戶規模達到 5.23 億,較去年末增加 1150 萬,佔手機網民的66.4%。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短視頻應用迅速崛起,74.1%的網民使用短視頻應用,以滿足網民碎片化的娛樂需求。

與此同時,網絡文化娛樂內容進一步規範,網絡音樂、文學版權環境逐漸完善,網絡遊戲中違法違規內容得到整治,視頻行業構建起以內容為核心的生態體系,直播平臺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

05

共享出行用戶高速增長

2018年上半年,網民中分別有30.6%、43.2%和37.3%使用過共享單車、預約出租車、預約專車/快車,用戶規模較2017年末分別增長了11.0%、20.8%和26.5%。共享單車市場由2017年末的二強爭霸重回多強競爭格局,單車企業嘗試通過多種方式拓展營收來源,並開始提供免押金服務以規避風險。

06

網約車跨界融合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網約車行業出現跨界融合現象,平臺企業圍繞出行服務領域進行全面化佈局,由單一業務開始向平臺化生態拓展。

07

政府網站集約化進程加快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至2018年6月,我國在線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到4.70億,佔總體網民的58.6%,有42.1%的網民通過支付寶或微信城市服務平臺獲得政務服務。首先,政府積極出臺政策推動政務線上化發展,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其次,各級政府網站集約化程度明顯提升,全國政府網站總數為19868個,較2015年第一次普查時縮減70.1%;最後,各級黨政機關和群團組織等積極運用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兩微一端”新媒體,發佈政務信息、回應社會關切、推動協同治理,不斷提升地方政府信息公開化水平。

08

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突破新紀錄

2018年以來,我國在量子信息技術領域不斷突破新記錄。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實現了25個量子接口之間的量子糾纏,打破了先前加州理工學院研究組4個量子接口之間糾纏的紀錄。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還在量子通信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創造密集編碼量子通信信道容量新紀錄。

09

天地通訊取得進展

2018 年 5 月,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發射升空,這是世界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 L2 點的通信衛星,將為2018 年底擇機實施的嫦娥四號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任務提供地月間的中繼通信。2018 年上半年,我國全面 啟動了“鴻雁星座”工程建設,該項目由 300 餘顆低軌道小衛星及全球數據業務處理中心 組成,可實現全天候、全時段以及在複雜地形條件下的實時雙向通信能力,為用戶提供全球無縫覆蓋的數據通信和綜合信息務。“鴻雁星座”未來將在 5G 物聯網、移動廣播、導航天基增強等場景中,提供移動通信保障與寬帶通信服務。

10

類腦計算開展基礎研究

在類腦計算兩個重要技術方向——神經網絡和神經元領域,國內研究機構和相關企業 都取得一定進展,推動技術落地。在神經網絡領域,中星微推出“星光智能一號”芯片並實 現量產;2018 年上半年泓觀科技推出首個面向 IoT 終端領域的異步卷積神經網絡芯片,賦 能實現可穿戴設備、家居、自供能監控等 AI 領域應用落地。在神經元領域,北京大學微電 子研究院研發出神經突觸模擬器件,響應速度比生物突觸快百萬倍;清華大學微電子團隊在 2017 年研究出16Mb 憶阻器存儲芯片,為國際上實現基於憶阻器的通用類腦計算芯片奠定基礎。

11

AR/VR/MR領域人才短缺,核心技術有待突破

數據顯示,2017 年我國虛擬現實產業市場規模達到 160 億元,同比增長 164%。到 2020 年,我國虛擬現實設備出貨量將達 820 萬臺,虛擬現實市場規模預計超過 550 億元。鑑於我國龐大的市場潛力和健全的創新體系,有望在這一領域成為全球的增長中心。

不過,當前 我國包括 AR、VR 和 MR 在內的虛擬現實產品研發仍以初創企業為主,還存在技術人才短缺、核心關鍵技術有待突破、應用生態有待完善、產業成熟度有待提高等現實問題,迫切需 要匯聚產業各方力量,多方協同佈局形成發展合力,提升整體行業競爭力。同時,一些實用性、示範性好的 AR、VR 和 MR 技術和產品在重點行業、特色領域的滲透和應用還有待進 一步推廣。

12

人工智能取得突出成果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2018 年上半年,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在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層面均取得突出成果。

語音識別 /自然語言處理是目前人工智能落地較為成功的領域之一,國內語音交互企業在智能語音助理、導航軟件及智能攝像頭等產品研發方面頗有成效;其次,開放平臺發展迅速,國內 人工智能企業在積極推動技術落地的同時,也推出與自身技術相結合的開放平臺,以吸引更多的服務和硬件合作伙伴,連接起更多的終端和數據;最後,AI 芯片研發進程加快,考慮到 AI 算法開源的發展趨 勢,基礎層的芯片與數據將在未來競爭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AI 芯片更將成為人工智 能發展的支柱,相比傳統芯片,AI 芯片更能滿足 AI 算法所需的龐大計算量。

產業應用方面,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對傳統行業具有重塑性功能,並且通過改良 創新,為行業提供新的輔助性工具,促進行業進步,在金融、交通、健康、安全等諸多領域, 起到積極作用。

13

區塊鏈技術發展初具規模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國的區塊鏈相關業務在政府、企業、資本的多方推動下已經初步形成規模,並且在專利數量、融資環境、政策扶持、應用落地等方面均處於世界前列。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數據顯示,2017 年全球有 406 個與區塊鏈相關的 專利申請,其中 225 項來自中國。工信部發布的《2018 年中國區塊鏈產 業白皮書》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 3 月底,我國以區塊鏈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數量已達 456 家。區塊鏈產業初步形成規模,從上游的硬件製造、平臺服務、安全服務,到下游的產業技 術應用服務、行業投資、媒體宣傳、人才服務等產業鏈環節已基本完備。

14

超級計算機人才儲備不足,與國外尚有差距

2018 年 6 月 25 日,根據 www.top500.org 最新排行榜,全球超算前五名分別為美國 “Summit”、中國“神威·太湖之光”、美國“Sierra”、中國“天河二號”和日本“AI Bridging Cloud Infrastructure (ABCI)”。根據榜單內容,中國的高性能計算機數量已經增加到了 206 臺。在 500 強榜單中排名前五的製造商中,中國公司佔了三家,聯想、浪潮和中科曙光分別位列第一、第三和第五名。

我國超算行業處於快速發展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我國的超級計算機應用水平方面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企業用戶的數量依然不高,需要加大 超算的普及力度,尋找與企業需求的結合點,最大限度的服務於企業研發。二是我國超級計 算機應用人才儲備依然不足,需要進一步培養超算人才,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實現超算應用 的不斷創新。三是我國超級計算機能耗較高的問題依然存在,需要加大研發力度,實現創新 突破。

15

工業互聯網應注重安全等問題

2018 年上半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得到了快速發展,企業上雲進程加快,信息系統向雲 平臺遷移。國內企業上雲形成全國鋪開態勢。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製造業,產業鏈正在形 成。在產業鏈上游,信息技術企業通過提供基礎雲計算資源能力、數據管理及數據分析能力 為平臺構建提供支撐。在產業鏈中游,製造業企業、裝備製造業和 ICT 及軟件服務商共同 構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主體。在產業鏈下游,行業用戶和第三方開發者基於自身行業經驗 和開發設計能力開展應用創新,服務於不同工業領域。基於通用 PaaS 的二次開發成為工業 PaaS 的主要構建方式,促進了開發效率,提升了行業應用水平。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 不斷滲透各個工業應用場景,在工業生產工藝優化、企業運營管理決策優化、產品生命週期 管理等方面都初步形成應用價值。

那麼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趨勢又是什麼呢?

近日,新華社瞭望智庫發佈了人工智能基於300位行業領軍人物相關言論而預測的中國互聯網未來趨勢。顛覆性技術創新催生更多新業態、網絡安全與網絡發展並重、從消費互聯網時代進入工業互聯網時代、新文創、智數、強力推動5G商用促進物聯網變革,成為新時代最應關注的重大問題。

01

隨著5G商用將極大推動技術和生態革命

從電報、電話到手機,從1G到4G,通信技術為人類和社會帶來了無盡的便利和福祉。如今我們正迎來5G時代,可5G到底是什麼?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5G只是更快嗎?當然不是。總結來看,5G有四大重要特點:高速度、泛在網、低功耗、低時延。

VR曾經特別特別熱,可VR為什麼搞不動?因為現在用VR,體驗就是速度很慢,效果很差,看一會就頭暈目眩。因為VR需要至少157M的速度,而現在4G速度都達不到。等有了5G,就可以很好的用VR了。

速度快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再來說說第二個特點,什麼是泛在網?

泛在網是指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網絡存在。你可能想,我們真需要這樣嗎?答案是需要的。

比如,地下車庫就需要。智能汽車,它在外面跑一天,晚上回去要充電,它得自己停到地下車庫的車位裡面,自己插上充電頭,如果沒網絡它怎麼能找到自己的車位,怎麼能夠把充電頭插上?

再比如, 衛生間大多都是網絡的死角,以前都覺得衛生間網絡不好就不好,不解決我們也死不了人,無非是在衛生間裡看個視頻速度不夠快。但是到5G時代,衛生間必須要有非常好的網絡,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你家的馬桶是必須要聯網。

未來的馬桶應該是什麼樣呢?你去上衛生間的時候,它首先識別出是男人還是女人,這就決定了打開馬桶蓋,是打開一個蓋子還是打開兩個蓋子。

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個,你上完洗手間以後馬上給你做一個13個指標的尿常規檢查,檢查完了以後,發現你最近尿酸PH值是往上走的。尿酸過高,要到臨界點,你要得痛風了,那怎麼辦?馬桶就要提醒你不能喝啤酒,不能吃海鮮,再給你推薦一個抑制痛風的保健品。假如發現你的尿裡面最近有一點點帶血,可能你的腎不太好,就會提醒你要注意哪些事情。

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病早期發現都是沒問題的,發現晚了都會有大問題。那早期為什麼發現不了呢,因為你不可能尿完尿之後,去認真檢查一遍,你自己檢查也沒用,你不知道它的那些成分含量,但是如果每天做一次尿常規,那就都解決啦。

接下來說說低功耗。

我們都戴了智能手錶,但現在戴智能手錶很痛苦,因為每天都要充電,我們肯定是希望它一個月充一次電吧。那怎麼能做到呢?必須要做到低功耗。

比如說皮帶,它要聯網,可以記錄我的腰圍,記錄我的身體運動情況,最近胖了還是瘦了。我的眼鏡也應該聯網,它可以記錄我的淚腺還有我看到的很多東西。所有這些東西都要智能都要聯網的話,就麻煩了:每天回家,皮帶解下來充電,皮鞋脫下來充電,眼鏡拿下來充電,那我們就根本不想用了。

所以必須要把功耗降下來,要做到最多一個月充一次電。

最後講講低時延,低時延是5G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今年有一個震驚世界的事就是,在美國Uber無人駕駛車把一個路人給撞死了,這就是沒有做到低時延而導致的。

剎車的整個過程是這樣的:首先雷達把信號打到路人身上,人把這個信號反射回來,無人駕駛車接收到信號以後把它轉成電信號,電信號存儲到中央處理系統,存儲以後再把這個信號拿出來做計算,計算完了得出結論說剎車,然後再把這個信號傳遞給剎車系統……

解決時延,是通信系統裡面最核心的一個問題。

總而言之,5G就是一場革命,它以技術為驅動,從人與人的連接延伸到萬物互聯,從個人和家庭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進而為社會經濟、生活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有人說,4G就夠了。IBM的老沃森曾說,世界上只需要5臺電腦。比爾蓋茨也曾說,640K內存都足夠了。而對於5G這場技術和生態革命而言,顯然不是「夠不夠」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創新更多」的問題。

02

新文創——網絡文化也要注重文化價值

歷史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社會變革之中,那個最終能撫慰人心,能給人類帶來關懷、溫暖和歸屬感的,都是文化。

很多科技巨頭也意識到這一點,所以早早就就開始了科技+文化的佈局。於是,新文創應運而生!

「新文創」,即新時代的文化生產方式,目標是「打造新時代的文化符號」。它是騰訊集團於2018年春提出的戰略構想。其簡要闡述是:以IP構建為核心,文化價值與產業價值相統一。它代表了目前網絡文化發展的核心趨勢以及產業發展模式的改變。

近期,騰訊發佈的3款手遊讓人眼前一亮,也讓語文物理等老師瑟瑟發抖。這3款手遊分別是《子曰詩云》、《納木》、《電是怎麼形成的》。

《子曰詩云》是一款關於漢字與詩詞的獨立解謎遊戲。遊戲以字為形,以詩為線,將一首首古老詩詞賦予新魅力。比如用語文老師最喜愛的「山、水、秋、月、木」為主題,通過漢字重構和詩句的通貫來進行解謎。每一個關卡都是一句打亂的詩句,玩家需要通過拖曳、拼字等操作,還原每一首詩。

而《納木》玩的則是植物的一生。植物如何把二氧化碳轉化為食物?花如何成為果實?《納木》用3D模擬系統和簡潔的科學說明,一邊玩耍、實驗,一邊幫助小朋友秒懂其中原理。

在《電是怎麼形成的》這款遊戲中,給小朋友們提供了n多可以生產電的裝置和實驗室。這些裝置和實驗室,都是利用化學、物理、太陽能等原理建立的。小朋友通過自己動手,自由實驗,就能隨意造電,不知不覺中理解電的原理。

諸如此類的功能遊戲,在娛樂價值和產業價值之外,還可以賦予更多的社會價值。

這種強調文化價值的趨勢和新的文化生產方式,就是新文創。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對於企業而言,新文創的方向是在現有產業高度上實現產業升級,獲得更為長效與更為豐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回報;而在國家層面,則是從文化大國進一步升級為文化強國,實現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大目標。

03

顛覆性技術創新催生更多新業態

按照瞭望智庫的定義,所謂顛覆式技術,就是徹底改變過去的技術及其所帶來的經濟、商業模式。

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最近一次大規模的顛覆性技術就是AI,已經催生了很多新的業態,催生很多新的獨角獸,比如人臉識別,比如無人駕駛等等。

目前正在萌芽或正在進行的顛覆性技術就是區塊鏈。這可能是我們目前為止所碰到的最偉大的也是影響最為廣泛的一次顛覆。

區塊鏈技術被廣泛認為是顛覆信息互聯網的價值網絡,是繼互聯網之後重構生產關係的革命性技術,其將為金融、物聯網、社交、電商、版權、物流等多個行業帶來顛覆性革命。區塊鏈將重塑傳統產業結構和形態,並催生眾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如果說蒸汽機釋放了人們的生產力,電力解決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那麼區塊鏈作為構造信任的機器,將可能徹底改變整個人類社會價值傳遞的方式。

雖然目前區塊鏈技術還存在種種限制,尚未走進尋常百姓家中。但我們相信,隨著技術、模式、政策的不斷普及和完善,區塊鏈一定會發揮它應有的價值,將逐步擴展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就是區塊鏈的魅力所在。

04

從消費互聯網時代進入工業互聯網時代

如果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工業領域中更大的機器設備,利用軟件分析技術充分釋放機器的潛能,就能更好地提高生產效率,這是工業互聯網帶來的效益。它隨著工業變遷和網絡通訊的快速發展呼嘯而出,一場新的革命已悄然而來!

瞭望智庫的報告稱,消費互聯網可以解釋為B2C和C2C,而工業互聯網就是 B2B。這個解釋可以形象的幫助大家理解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

從全球角度看,我國製造業依然處於弱勢地位。因此中央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實現目標的重中之重是要轉變發展方式,進行高質量發展,切實促進全要素生產力提高。而工業互聯網就是信息技術推動製造業創新發展的新動能,工業互聯網平臺追求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智能製造,提高全要素生產力。

工業互聯網有兩大內涵:網絡基礎設施與新興業態應用。工業互聯網構建了一個新興的網絡基礎,未來,TSN、NB-IOT、工業Pon、multefire、5GURLLC的5G、NBLT、TSM、SDM等技術將逐步落地,用於構建未來產業智能化的基礎。此外,工業互聯網構成了新興業態與應用。未來,隨著平臺實現運營優化、資源協同與模式創新,工業互聯網將會提供多種新興的業態和應用,包括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和服務化延伸。

工業互聯網是鏈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

隨著工業企業內網改造升級,窄帶物聯網(NB-IoT)等先進技術加快部署,一批成熟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已經進入製造體系。互聯網也隨之變得越來越重,正從比特世界深入到原子世界。

欲獲取更多人工智能最新行業資訊及深度報告:AIBizHeral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