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出台鄉村振興「五年規劃」

義烏市委、市政府日前出臺《高質量打造“中國眾創鄉村”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和美鄉村”行動方案(2018-2022年)》(以下簡稱《五年規劃》),未來五年,義烏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為內核,以星級美麗鄉村建設為主抓手,以農村改革為突破口,深入實施“五萬工程”,全面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和黨的建設,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產業融合發展、人與自然共生髮展、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以及歷史與現代文化共榮發展,全面推動“三農”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高質量打造“中國眾創鄉村”,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和美鄉村”,實現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鄉村更和的建設目標。

義烏出臺鄉村振興“五年規劃”

目標——

到2022年,義烏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000元以上,農民群眾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前列

《五年規劃》指出,到2020年,廣大農村與義烏全市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建一批現代化和美鄉村示範村,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22年,義烏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前列,建成30個以上現代化和美鄉村示範村、120個A級景區村,新增特色文化村200個,創建善治示範村200個,義烏十條精品線達到3A級以上景區標準;提升新型農業主體200家以上,義烏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以上,農業總產值超40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5000元以上,城鄉收入比達到1.95:1以內,所有村集體經營性收入20萬元以上,農民群眾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前列。

做法——

強化規劃引領,進一步明晰土地上的佈局。通過推進市域多規融合、開展“1+X+Y”村莊調整、編制“多規融合”村莊發展一體化規劃等辦法,2018年實現多規融合100個村以上,到2020年有發展空間的村莊多規合一規劃全面落地。

深化農村改革,切實激發農村發展活力。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權能,撬動農村沉睡資產500億元以上,增加農村農民財產性收益20億元以上;通過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鼓勵以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入股,保障農戶共享增值收益,特別是在引入工商業主投資農業中,提倡讓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方式共建共享。

實施產業提質行動,全力推動農業產業興旺。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強化農業主體培育提升、積極推進農業經營模式的轉型升級,鼓勵農業企業積極觸網,發展互聯網+農業、互聯網+農村,打造電商村100個。

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生態宜居美麗環境。通過系統推進農村生態保護和修復、完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全面加快星級和美鄉村創建,到2022年全域農村創建一星級樣板村,三星級村莊200個以上。

加快美麗鄉村精品線建設,打造全域景區。通過全面加快美麗鄉村精品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快精品線產業項目的植入等辦法,到2022年每條精品線都達到3A級景區標準,帶動200個以上村莊增收10億元以上,把十條精品線打造風景線、產業線、致富線。

推動鄉村文化興盛,全面塑造良好鄉風。通過培育農村新時代文明鄉風、傳承發展農村歷史文化、強化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辦法,到2020年實現500人以上建制村農村文化禮堂全覆蓋,到2022年新增鄉村閱讀場所200處。

深入推進“三治結合”,通過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推進鄉村治理平臺建設、創新鄉村治理方式,推進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實施富民工程,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持續推進農民增收致富、持續推進新社區集聚建設和農村更新改造,讓村莊、農民真正富起來。2018年實施更新改造農村達到100個村以上,完成上溪、城西、赤岸、大陳、佛堂等5個異地奔小康項目的建設和分房到戶,基本解決偏遠山區村莊農民住房問題。

加大惠民力度,通過大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切實保障農村安全等辦法,切實增強農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2018年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萬元以下貧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今後按照每年不低於10%的目標增長。2018年完成危舊房改造5000戶以上,住房困難戶解困2000戶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