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女子的一首詩,「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

唐大和四年冬天,時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的李德裕,在成都府衙的西邊,修建了籌邊樓。此樓宏偉壯麗,四壁繪有蜀地及南詔、吐蕃地區的山川、城邑、道路、險要等,作為他籌劃邊關事務的處所。建好之後,他便召請其僚屬及地方名士登樓觀賞,以示慶祝。唐代著名女詩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濤也在被邀請之列。觀賞之後,薛濤寫下著名的《籌邊樓》一詩。

籌邊樓

薛濤

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

諸將莫貪羌族馬,最高層處見邊頭。

此女子的一首詩,“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

薛濤

這是一首氣勢雄渾、託意深遠的愛國主義詩篇。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譽為“有魯釐不恤緯,漆室女坐嘯之思,非尋常裙屐所及,宜其名重一時。”紀昀認為,薛濤在這首詩裡表現的愛國熱情,有如《左傳 昭二十四年》所記的那個魯國不恤其緯,而憂宗周之殞的寡婦,又如《列女傳 魯漆室女》所記載的那個深憂國事、倚柱長嘯的少女。這不是一般詩人所能達到的水平。像紀昀這樣一個封建道德觀念極重,而又治學嚴謹的大學問家,在其為封建朝廷所修訂並供皇上預覽的四庫總目中,能對一個出身樂籍的女詩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當然是受這首詩的感染所致。

這首詩既是慶祝籌邊樓建成之作,當然旨在歌頌。詩的前兩句“平臨雲鳥八窗秋,壯壓西川四十州。”寫此樓的輝煌氣勢,就是歌頌。而李德裕修建籌邊樓的目的,是為了籌劃邊事,防止吐蕃和南詔的叛亂或入侵,是順乎民情和具有遠見卓識的行為,當然值得歌頌。這就令同樣關心國事民情女詩人油然而生敬意,讚頌之詞發自內心,因此這裡的歌頌絕非一般應酬阿諛之作可比。

此女子的一首詩,“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

籌邊樓

當然,這首詩的讚譽是得體的,恰如其分的。首句“平臨雲鳥八窗秋”,寫此樓宏偉壯麗,與飛鳥平齊,高聳入雲;八面玲瓏,四望無際。次句“壯壓西川四十州”,既點明瞭籌邊樓雄踞西川首府形勝之地,更暗喻李德裕的高瞻遠矚,壯心不已,定能安邊報國。這樣的頌詞,符合當時的形勢,憂在國家,意含勉勵。餘處自然,形象生動,故具有感人的力量。

然而,詩人並不拘泥於歌功頌德。兩句之後,就此打住。第三句“諸將莫貪羌族馬”,陡然一轉,詩人開始以一個深謀遠慮的長者的身份對地方長官進行勸諭,不僅使前面的頌詞成了鋪墊,而且充分展示了使人思想的開闊和形象的高大。同時又使這首詩具有泰山壓頂的氣勢。這句詩暗用了漢武帝派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徵大宛奪取馬匹的典故,來告誡李德裕及其僚屬籌邊應止於抵禦侵略,保土安民,而不能像李廣利那樣急功近利,挑起紛爭。

末句“最高層處見邊頭”,用登到最高層,邊關盡收眼底的誇張寫法來譬喻李德裕等人籌劃邊事,當高瞻遠矚,洞察邊情。

此女子的一首詩,“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

李德裕

全詩的意思是:籌邊樓的確宏偉壯麗,威震西川,象徵著這座樓的創建者的宏圖大略及其安邊報國的赤膽忠心。但是 總結漢唐兩代雖有赫赫戰功,終至盛極而衰的經驗教訓,希望將軍們要瞻前顧後,統籌全局,如不得已而用兵,亦當指揮若定,進退有宜,切不可邀一己之功,逞一時之能,破壞民族和睦和人民的安寧!這樣的寓深託遠,扣人心絃的詩篇,竟出自一個社會底層的衰邁老婦之口,自然令人歎為觀止。楊升庵讀後贊之“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此語雖嫌誇張,但由此也說明薛濤這首《籌邊樓》的要求影響之深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