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的這首詩,是寫對舊居的依戀,還是寫對妓女的難捨,千年未判

中唐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戎昱,詩作語言清麗婉樸,鋪陳描寫的手法較為多樣,意境上大多寫得悲氣縱橫,頗為感人。題材上以寫邊塞戎旅和秋思送別為主。他的《塞下曲》和《移家別湖上亭》兩首詩最為最著名。一般認為,《移家別湖上亭》寫詩人搬家與"湖上亭"道別,表達詩人對舊居“湖上亭”依依難捨的感情。但據《本事詩》記載,這首詩是寫給浙西郡內的一名妓女,表達對她的難捨之情。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晉國公韓滉鎮守浙西,戎昱是其屬內的刺史。郡內有一名侍酒妓女,善於唱歌,姿色嫻雅標緻,戎昱對她情有獨鍾。浙西的樂官聽說她善於唱歌,便告訴了韓滉,將她召來安排在樂妓隊伍裡。戎昱不敢挽留,立即在湖邊寫了一首歌詞送給她,並且囑咐說:“到那裡以後,讓你唱歌時,一定要首先唱這首歌。”到了韓滉那裡後,韓滉為她設筵,自己端起酒杯,令她唱歌佐酒,她便唱起了戎昱贈寫的歌詞……唱完後,韓滉問道:“這是戎刺史寄情於你的一首歌吧?”妓女惶恐地起立答道:“是。”邊說邊流下了眼淚。韓滉讓她更衣待命,在座的客人都為她擔憂,不知主人會如何發落她。韓滉召來樂官責問道:“戎刺史是一位名士,寄情於他郡內的這位歌妓。為什麼不瞭解這種關係就把她召來安置在這裡,造成我犯過錯?”於是打了樂官十棍子,命令贈給那歌妓百匹細絹,立即把她送了回去。

戎昱的這首詩,是寫對舊居的依戀,還是寫對妓女的難捨,千年未判

好是春風湖上亭

這位妓女唱的就是《移家別湖上亭》,內容如下: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詩文大意是:春風駘蕩,景色宜人,我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彷彿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這情景真叫人愁牽恨惹,不勝留戀;住了這麼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絃,使人久久難於平靜。

詩人採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創造全詩如童話般的意境。首句先寫湖上舊居的春日風光好,後三句賦予柳條藤蔓、黃鶯以人的情感,並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此詩用字非常講究情味,所用的擬人化寫法也被後人廣泛採用。

一說這首詩作於詩人搬家時,因對故居有著深厚感情,難以割捨故居的一草一木,故有此作。

戎昱的這首詩,是寫對舊居的依戀,還是寫對妓女的難捨,千年未判

柳條藤蔓系離情

詩人採用擬人化的表現手法,創造了這一童話般的意境。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戎昱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裡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象他一樣無限痴情,難捨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而為詩,才能出語如此天真,詩趣這般盎然。

這首詩的用字,非常講究情味。用“系”字抒寫不忍離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條、藤蔓修長的特點,又寫出柳條藤蔓牽衣拉裾的動作,又符合春日和風拂拂的情景,表現它們依戀主人不忍主人離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黃鶯鳴叫的特點,又似殷殷挽留、悽悽惜別,讓人聯想到離別的眼淚。也容易使人聯想到辭別時離人傷心的啼哭。一個“啼”字,兼言情景兩面,而且體物傳神,似有無窮筆力,正是斫輪老手的高妙之處。

戎昱的這首詩,是寫對舊居的依戀,還是寫對妓女的難捨,千年未判

黃鶯久住渾相識

但是,有人認為,這首詩未嘗不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寄託之作。詩人表達對湖上亭的深情,又何嘗不是表達對自己情有獨鍾的妓女的深情,寫柳條、藤蔓、黃鶯的痴情,其實就是寫妓女對自己的一往情深。詩人讓她在自己上司宴會上唱的歌,既要表達自己的心意,又不能過於明顯,而這樣的寄託之作是再適合不過的。《唐詩絕句類選》中說:末二句言禽鳥猶知惜別,而所居交情亦良薄矣,與杜子美“岸花飛迷客,牆燕語留人”,皆風刺深厚,意在言外。就是對這一觀點的有力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