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台灣鐵娘子

導讀:她是臺灣最優秀的新聞記者,年薪百萬,養尊處優,但一次深入四川麻風村的採訪,卻讓她和這群沒有身份的人的命運緊緊相連
。身為母親,她不願袖手旁觀。她在臺灣成立“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為麻風病人子女教育的四處奔走,還把自己的一雙兒子帶到麻風村裡當志願者。她就是第一個獲得感動中國人物的臺灣人,張平宜,她的大愛,讓這片懸孤在外幾十年的“禁地”裡的孩子,有學可上,有了走出大山接觸文明社會的出路。支持這位臺灣“鐵娘子”一路走來的,是一個單純的信念:我相信只要有人願意給予一個真正的機會,麻風村的孩子便能擺脫宿命,走入社會,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尊嚴。

眼瞎鼻殘、五官嚴重變形、衣衫襤褸,拖著淌著血的殘肢挪動著身體的他們,只有蒼蠅敢接近。

麻風病肆虐過後,在他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們的生命,毫無尊嚴可言。

最無辜的還是他們的兒女——和他們一樣生活在麻風村裡,明明健健康康,卻要與世隔絕,還被貼上了“麻風二代”的標籤。可孩子們有什麼錯啊?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不要靠近我!”沒有人願意來這裡,更沒有人願意和他們接觸。

如果不是她,大營盤——這個涼山深處的麻風村早就漸漸被人遺忘。

一上涼山“誤”終身

她的家是一棟4層的依山別墅,配有傭人,開著新款的跑車,穿最時髦的衣服。

優雅如她,貴氣逼人,她是張平宜,臺灣最優秀的新聞記者,年薪百萬更是不在話下。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和“吳舜文新聞獎”兩個臺灣新聞最高獎都被她收入囊中,講述臺灣麻風病療養院百位病人生命故事的《悲歡樂生》,還入圍了第二屆德國“尤利西斯國際報告文學獎”

原本,她打算生下小兒子後,就辭職當全職太太,過著養尊處優、無憂無慮的生活。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小兒剛滿三個月,張平宜主動請纓去四川涼山的麻風病村採訪。沒想到眼前的觸目驚心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從此她同這裡再也分不開。

1999年,大營盤麻風村唯一的小學教室,在海拔1800米的山上,兩間破敗不堪的土房裡,沒有一扇完整的窗戶,沒有一套完整的課桌椅。70多個學生上課的時候,大多都只能站著聽講。

小學畢業,已是村子裡的最高學歷。可這裡沒有一個正式的老師,也沒有孩子能讀到畢業。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孩子們骨瘦如柴卻肚大如鼓,髒兮兮的小臉上露出的空洞眼神,都讓她難以忘懷。

“我是一個母親,看到麻風村裡的那些孩子,我做不到轉頭離去。”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四川、雲南邊界少數民族分佈區,不少在解放後建立的麻風村,懸孤在外幾十年。

張平宜初次闖入這片禁地時,不見神秘,只有破敗。滿村的土牆危房,沒水沒電,跟刀耕火種的原始社會沒有任何差別。

最讓她痛心還不是這些,而是村裡的孩子們:

“ 村內有不少年輕健康的生命正茁壯成長,他們是麻風病人的子女們,生在麻風村、長在麻風村,除了集體戶口外沒有個體身份證,揹負著麻風病人的宿命,他們走不出麻風村,生命也被冷漠地拒絕在文明社會之外。

麻風特務一號

“你留下來,我去籌錢蓋一所新的學校。”

張平宜對學校唯一的代課老師王文福許下承諾,如果老師跑了,唯一的教學點沒了,這些帶著麻風烙印的孩子就再也沒有未來。這一切,她都不敢想象。

回到臺灣,張平宜辭去了高薪厚職,不斷寫文章、演講、賣書,只為給海峽對岸的麻風村孩子籌款。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難不住這位臺灣娘子勇闖麻風村的腳步。

籌到第一筆錢,張平宜就回到了大營盤,在學校裡監工,她要給孩子們一座新的教學樓。

學校裡沒有廁所,有點潔癖的她一整天都不敢喝水,實在有需要的話,就得走半小時山路去借用“豬圈隔壁的廁所”。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再苦再累,張平宜都不敢找別人和她一起跑麻風村,因為當時有5%的傳染率,誰也不敢保證,自己就是那完全免疫的95%

可張平宜深知,要想真正幫到孩子們,就要融入當地生活,細心觀察風土人情,研究專家對麻風病村的調研報告。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2002年,一棟嶄新的教學樓在大營盤落成了。第二年,她在臺灣成立了“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全副身心都放在了為麻風病人子女教育的奔走上。

“我決定發動臺灣社會人道救援的力量,成立一個溫馨的小團體,為這群被麻風烙印的小孩,耕耘一份真正的希望。”

原以為有了新的教室,學習條件好了,孩子們就能順利地讀完小學。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誰知道,很多孩子仍無緣無故地不來上課。

究其根源,是觀念,物質條件並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觀念。麻風村裡的人,大多數都是文盲,他們不知道讀書有什麼用,更不會想自己有怎樣的將來。

走出大山,走出這片禁地?誰都沒有想過。

唯一這樣想過的,只有張平宜。她覺得,麻風村的孩子也可以像正常孩子那樣,讀書,念大學,通過教育改變命運。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於是,張平宜經常都要跟家長們“搶孩子”。只要有一個孩子沒來上課,她都會跑到學生家裡,“威逼利誘”、“苦口婆心”地把孩子要回來。

張平宜就像是孩子們的媽媽,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和他們的家庭狀況都瞭如指掌,孩子們的學習要管,個人衛生她也要操心,從最基本的洗臉、刷牙、洗澡開始一點點教他們。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本來麻風村這個地方,本來就沒幾個人會去,而她一個臺灣人,卻三番五次地往那裡跑,有人問她是不是在搞“特務”工作,她就順勢自黑是“麻風特務一號

”。

然而,有的人竟然還當真了。2011年的時候,張平宜在臺灣接到了學生從大陸打來的電話:“張阿姨,您在哪裡?上課時,老師說您被抓了說您的朋友從事特務工作,您幫助麻風病小孩是一種掩飾,以後不要跟您接觸了。”

顯然,這是一場誤會。後來即使澄清了,她依舊很生氣:“這麼多年,我做麻風村,不為名,不為利,是為人道!

擺脫麻風群體的宿命

2005年6月,14名孩子成為了涼山大營盤小學建校19年來的第一批小學畢業生。而麻風村也終於告別了“幽靈村”的歷史,成為了正式的行政村。

村裡的大人和孩子,不再是沒有身份的人了。

可問題又來了,張平宜發現孩子們讀完小學,卻沒有中學可上,這可怎麼辦?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於是,她給溫家寶總理寫信,馬不停蹄地跑各個部門申請經費和土地,並將自己在大營盤的生活經歷寫成《觸:臺灣娘子上涼山》

張平宜將這本書的繁體版版稅全都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中了。

有段時間,她甚至賣過蠟燭。麻風病又被稱為“蠟燭症病患

”,張平宜就是想通過賣蠟燭來點燃他們生命的亮光。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在她的努力下,2009年四川扶貧辦投入了260萬,在大營盤小學校園內建起了一座中學。

可惜的是,學生依然不多。住在山上的孩子們,每天都要走3個半小時的山路去上學:“走路又遠,功課會跟不上,還常常被同學歧視和欺負。

眼看願意繼續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少,張平宜非常痛心。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她不期望每個孩子都能成龍成鳳,但每每遇到有讀書天賦的孩子放棄了學業,又沒法說服父母的時候,她就難過地想:“要是我是他們的親生父母就好了。”

孩子們上學遠,她就建食堂、建宿舍,還專門從臺灣請來水利專家,花了將

近50萬,在荒山上建水窖學生們不僅有了衛生的生活用水,還有了村裡的第一個廁所。

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臺灣“闊太”,還要親自下廚,給兩百多個孩子做午餐,甚至把咖喱、麻油雞等孩子們從來沒有見過的食品帶到大山裡。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如今,這個曾“破敗得快撐不下去”的教學點,美得就像花園一樣,中小學校園裡,教學樓、綜合樓、學生住宿樓、教師週轉房、學生食堂、體育器材樣樣齊備,綜合樓裡還有多媒體教室、理化科學實驗室、網絡教室、衛星接收室,圖書館裡的藏書多達7000冊

原本這裡只有一個堅守了18年的代課老師王文福,現在學校裡有了近20名青年教師,500名學生。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而學校裡就讀的學生,不只是來自麻風村,還有不少其他村的孩子。

要知道,以前在外人看來,麻風村的村民就是“令人害怕又討厭”的人,就連老師去縣裡開會,也沒人願意跟他們同桌吃飯。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孩子們在大營盤上完初中,總要接觸外面的世界,進入社會。

怎樣才能讓他們不再受歧視,在社會中發揮出自己的價值?2012年,張平宜在青島弟弟的工廠裡建了一個職訓基地——青島希望之翼培訓中心

她把十幾個大營盤麻風村的孩子帶到了青島,培養他們一技之長。英文、電腦、國際貿易、生涯規劃、工作倫理、對生命的認識等等,都是他們要學的課程。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青島希望之翼 學苑樓

從來不懂生意經的張平宜,就從孩子們已經熟悉的運動器材入手,帶他們創辦社企,直至設計、製造出自己的產品。

如今青島希望之翼培訓中心的學生,不僅來自大營盤,還有從雲貴川各地18個麻風村出來的孩子們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張平宜和Frank

張平宜的助手、陽光帥氣的大男孩Frank,就是從涼山大營盤麻風村走出來的孩子。

跟了張老師14年的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能在這裡學習運動器材的打版製作、多線程事物的處理,還能夠用英文跟人家交流。有時,還會在出差路上煮一杯香濃美味的咖啡。

他感慨地說:“很幸運遇見張阿姨,才有了區別於祖輩的不同經歷,也才真正知道,自己有選擇的機會和創造的可能。

第一個感動中國的臺灣人

在大營盤紮根了十幾年的張平宜,每年都會帶兩個兒子來做志願者。

小兒子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第一次來大營盤小學,就帶了一袋恐龍玩具,認真地教山裡的孩子們認識各種各樣的恐龍。

最好的言傳身教,莫過於此。在大營盤的日子裡,兒子們都深深明白到,不僅要愛自己,更要愛別人。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至今,大營盤麻風村已有200多個孩子在張平宜建的學校裡完成了初中學業,走出了曾常年籠罩著“麻風二代”陰影的大山,融入到外面寬廣的世界中。

不少麻風村孩子的命運,因張平宜的努力而有了華麗的轉身。這無辜一代,終於不再受到區別對待,終於可以像普通孩子那樣通過教育掌握自己的未來。

2011年7月,張平宜獲得了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最具愛心行為楷模稱號;2012年,她當選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2011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她是“感動中國”的第一個臺灣人,可也正是臺灣人的身份,讓她這個獎

來晚了五年

“感動中國”的光環,讓她和她的麻風村,從“遠在深山無人識”一下子成了萬眾的焦點,四川當地的官員紛紛現身。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要知道,當年分管教育的副縣長,建校以來從未踏入過大營盤,有次被迫之下來到大營盤小學,就冷漠地與麻風村村民保持距離。為了籌集學校的用地和經費,張平宜沒少和官員爭吵。

現在呢,學校申請了幾年都沒下文的網絡開通了,大門口也豎起了一座嶄新的彝族特色牌坊。教育局還要跟“希望之翼”合作,共建一個環保生態的校園。

正能量——感動中國:勇闖麻風村的臺灣鐵娘子

隨後,港澳基金會愛心獎、讀者文摘亞洲英雄獎……各種獎項接踵而來,不過在張平宜看來,麻風村人臉上自信的笑容,才是分量最重的獎項。

“為什麼這個瘋子要跑到一個山坳坳裡的麻風村,去吃這樣的苦?”許多人都不理解。

“就是一種單純的信念吧,我相信只要有人願意給予一個真正的機會,麻風村的孩子便能擺脫宿命,走入社會,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尊嚴。”

為了捍衛他們的尊嚴,放棄計劃好的人生,她心甘情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