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積食不消化,常揉這個穴位就可以緩解,比吃藥管用多了

  前天我去表妹家玩,正跟她聊天,姨媽突然著急的過來,跟我說,楠楠發燒了。楠楠是表妹的女兒,我的外甥女,平時抵抗力一向都很好,怎麼突然就發燒了呢。

  我們趕快找來溫度計給楠楠量了一下,38度3,表妹急了,問我要不要給孩子吃退燒藥。我說,退燒藥到38度5再吃就可以,現在只需要物理降溫,但是為什麼楠楠會發燒呢?要找到原因才好對症治療。

孩子積食不消化,常揉這個穴位就可以緩解,比吃藥管用多了

  我們找了半天的原因,後來大概確定,發燒的原因應該是因為孩子積食了。表妹急得不行,說要不要去醫院,我說:你先別急,讓我來試試。然後我就拿起楠楠的手,為她按摩了一個穴位,揉了一會以後,楠楠放了兩個屁,慢慢的開始恢復了精神,玩了起來,過了一會再量體溫,也降下來了。

  表妹特別驚訝,跟我說:想不到你還有這一手啊,什麼時候學的,快教教我。我說:這個穴位叫板門穴,揉這裡就能治寶寶積食,又方便又好用,比吃藥什麼的強多了,畢竟是藥三分毒,我教你。

孩子積食不消化,常揉這個穴位就可以緩解,比吃藥管用多了

  首先我們要找到,板門穴的位置。拿起孩子的手,手掌向上,在大拇指根部和手腕之間,有一個隆起,這個部位,就叫做“大魚際”,而板門穴就位於大魚際上邊。不少積食的孩子,在這個部位,都會有筋頭隆起的感覺。

  那麼積食的表現有什麼?先看寶貝的舌苔,如果比較厚重,就有積食的情況,如果發黃,就說明是積食還伴有內熱。再聞聞寶寶的口腔,如果有口氣,也是積食的表現。再就是看食慾,如果孩子食慾不好,有消化不良的表現,也是積食的反應。

孩子積食不消化,常揉這個穴位就可以緩解,比吃藥管用多了

  如果孩子有上述表現,就能判斷是孩子積食了,家長就可以為孩子按摩板門穴,每隻手按摩3分鐘即可,為了不傷害寶寶的皮膚,最好抹一些嬰兒油在穴位上再揉,不過如果孩子積食太嚴重,按摩穴位不能緩解,還是要及時就醫。

  這個手法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