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由利川燈歌《種瓜調》整理改編而成。

利川燈歌是利川土家族逢年過節,以彩龍船為道具的民間演唱形式。它發韌於清初,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末,燈歌在利川日益興盛,花燈有“前八出”、“後八出”及“雜燈”等多種。《種瓜調》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利川市柏楊、謀道、汪營一帶傳唱,利川被稱為《龍船調》的故鄉

世界優秀民歌《龍船調》作為文藝表演符號貫穿文藝展演始終,採用群眾喜聞樂見、全民參與的體育文化形式,通過對《龍船調》的多種演繹,形象的闡述出“龍船之音、四海傳唱”的概念,並融入“肉連響”等土家族文化精髓和特點,完美展現了同唱龍船調,共築中國夢。

土家族地區玩燈的歷史,十分悠久。同治版《增修施南府志》記載:“上九後,鄉城有龍燈戲,雜以獅、象、麟、魚,競出驅疫。”清同治《利川縣誌》記載:“上九夜,龍燈、獅燈索室驅疫,燈火花爆相競,至元宵止。”可見,土家族地區早期的玩燈,事實上是土家族區域的一種儺事活動,巫師帶著龍燈、獅燈,炸著鞭炮,浩浩蕩蕩,沿途主持法事,打鬼驅疫 [3] 。

熱愛歌舞的土家族人,喜愛一邊觀燈,一邊歌舞。改土歸流後,土家族地玩燈的習俗未改,正月玩燈,種類繁多,有龍燈、獅子燈、彩龍船、蚌殼燈、地龍燈、花燈,燈歌由此大興。正如同治版《咸豐縣志》記載:“上九後,鄉城有龍燈戲,雜以紙製獅子戲,及紙糊龍船、車子等戲,沿門舞蹈、唱歌。”目前,利川傳統燈歌仍保留下近百首,《龍船調》就是由利川燈歌《種瓜調》整理改編而成 [3] 。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湖北:長歌龍騰,久韻利川(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