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24歲時寫的博士畢業論文,到底講了什麼?

最近,劍橋大學公開了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的博士論文,引起了人們的興趣,從而導致劍橋的網站出現崩潰,甚至無法登陸。

霍金24歲時寫的博士畢業論文,到底講了什麼?

霍金公開的博士論文,裡面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據悉,霍金的博士論文題為《宇宙膨脹的性質》,是霍金24歲時完成的。

該論文由“霍伊爾引力理論”、“擾動”、“擴張宇宙中的重力輻射”和“奇點”四部分組成,文中探討了宇宙的起源。

霍金24歲時寫的博士畢業論文,到底講了什麼?

霍金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奇點處的爆炸產生了粒子和能量,粒子間的作用產生了星雲,進而演化到我們今天的世界。今天的宇宙仍在膨脹著,將來也會繼續膨脹下去,也可能膨脹到極致時轉而收縮,變回當初的那個奇點。

那麼,什麼是奇點呢?

奇點是宇宙大爆炸之前,宇宙存在的一種形式。它具有無限大的物質密度、無限彎曲的時空和無限趨近於0的熵值等。科學家證明在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學中,“奇點”是不可避免的,均勻各向同性的宇宙是從“奇點”開始膨脹的。

霍金24歲時寫的博士畢業論文,到底講了什麼?

據悉,寫作這篇博士論文時,霍金已經確診了“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最初的診斷結果稱,時年21歲的霍金僅剩下兩年壽命,但半個多世紀以來,霍金不僅順利完成博士論文,同時還成為劍橋大學教授。他在1988年出版的《時間簡史》是世界上最為成功的科普書籍,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銷量超過千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