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基和銀行理財收益持續下跌 你還能投什麼?

近期,投資市場顯然不太景氣。除了股市跌跌不休之外,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也一路下行。

數據顯示,8月,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7%,環比下降0.08個百分點,這也是今年3月份收益下降後的“六連降”。進入九月,銀行理財收益依然維持下降態勢。本週(9月15日-9月21日)在售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53%,達11個月以來的最低值。

互聯網寶寶(貨幣基金)的收益也比較低迷。數據顯示,上週(8月31日-9月6日)74只互聯網寶寶產品的平均七日年化收益率為3.32%,較前一週下降了0.03個百分點,連續九周下跌,再創去年3月以來的最低收益水平。

事實上,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是穩健理財的代表產品,對很多投資這兩類產品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來說,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兩類理財產品收益回落呢?通過分析不難發現,這是由於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央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市場流動性充裕,導致理財產品收益下降,未來還有可能繼續維持下跌態勢。

貨基和銀行理財收益持續下跌 你還能投什麼?

那麼,投資者不禁要問了,股市、P2P風險高,貨幣基金和銀行理財收益又越來越低,這種情況下有沒有其他產品可以投呢?其實,投資者完全不用擔心,即便這兩類產品收益降低了,但市場上還是有其他產品可以選擇,下面小翼就幫你梳理一下。

1、結構性存款。據悉,結構性存款一般將存款投向兩大部分,佔比最大的一部分資金投資固定收益類等低風險產品,保證基本的安全和收益;另一小部分資金用於投資高收益、高風險的產品,如指數、匯率、黃金、各種金融衍生品等,使得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有獲得較高收益的機會,因此這小部分資金還是有風險的。

結構性存款保本,目前預期收益達5%以上,性價比確實高於不少理財產品。但是,結構性存款的流動性差,不能提前贖回。投資者應仔細分析嵌入產品的期權風險等級,結合自己的實際風險承受能力來判斷是否適合購買。

2、大額存單。大額存單是指由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面向個人、非金融企業、機關團體等發行的一種大額存款憑證,安全性較高。目前,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均超過了50%。在其他理財產品收益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銀行大額存單的利率卻依然保持穩定,3年期和5年期大額存單平均利率均在4.1%以上,大大高於貨幣基金收益率。

貨基和銀行理財收益持續下跌 你還能投什麼?

此外,大額存單投資期限不低於7天,在到期之前可以轉讓。但投資門檻較高,一般銀行大額存單起購點為20萬,少數銀行為10萬。

3、國債。國債是國家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目前,三年期國債票面收益為4%,五年期票面利率4.27%,比去年有小幅提升。

此外,國債100元起購,比銀行理財5萬的門檻可是低了很多。但是,國債期限都比較長,一般是三年或五年,因此投資者可將長期的閒置資金用來購買國債。

總之,儘管銀行理財、貨幣基金收益持續下行,但市場上仍有其他產品供投資者選擇。投資者應該全面瞭解產品各方面信息,根據自身實際流動性需要和資金情況作出合理的投資規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